首页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0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皇上坐在龙床上讲故事,太子和大阿哥并肩坐在车底的厚绒毯上,两人身边各放了一只铜熏笼。

“那边有熏笼,别烫到他,让小四坐中间吧。”大阿哥说着往旁边让了让,在他与太子中间让出一个位置。

郝如月将四阿哥从身后拉出来,轻轻塞过去。自有大阿哥伸手来接,怕挤到太子,就让四阿哥紧挨着自己坐。

康熙也没了脾气,人家两个兄长都不怕挤,他坐在龙床上又挤不到,何苦做恶人。

皇后说的没错,讲故事嘛,给两个人讲也是讲,给三个人讲也是讲。

正面对着汗阿玛,四阿哥起初还有点害怕,直到坐在哥哥们中间,大哥还亲昵地用手臂揽着他,四阿哥这才敢抬起头。

安置好四阿哥,郝如月谢过皇上转身要走,却被皇上叫住:“晚上你过来用膳。朕一个人吃饭,没意思。”

冬狩准备得仓促,这几日皇上都没进后宫,郝如月知道用过晚膳肯定还有别的节目。

这一夜,龙撵晃得厉害,晃得梁九功都替皇上脸红。

“天太冷了,朕抱着你睡。”路上叫水不方便,清洗过后,皇上并没给郝如月揉肚子,郝如月也没算安全期,两人就这样相拥而眠。

之后的每一个晚上,郝如月都去龙撵睡,有时候做,有时候不做,只为抱着精壮汉子取暖。

后来发展到,白天也时常过去。皇上批奏折,郝如月在旁边红袖添香,皇上倚在龙床上看书,郝如月就窝在熏笼边看话本,偶尔目光触碰,相视一笑。

“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黏人了?”见女人小猫似的缩在脚边,康熙弯腰将她抱上龙床。

彼时郝如月看话本正看到要紧处,被人抱上龙床便换了一个姿势,继续看。

见问,随口说:“因为皇上身边暖和。”

转眼到了木兰围场,那边半个月前就准备好了,欢迎仪式十分盛大。

回到各自的营帐休整,丁香一边服侍郝如月换衣裳,一边小声提醒:“今日迎接圣驾的队伍里有一个红衣女子,不知娘娘注意没有。”

郝如月点头:“一群男人里混进一个女人,还穿红衣,想不注意都难。”

丁香是仁孝皇后的陪嫁侍女,也是仁孝皇后的心腹,比郝如月早进宫许多年,知道的自然也更多。

出发之前就想提醒皇后来着,只是当时不确定这位苏迪雅郡主成亲没有,怕说早了毁了娘娘出游的好兴致。

“那位是科尔沁达尔汗亲王的女儿苏迪雅郡主。”

丁香结合自己打听来的,和从前看到的,斟酌着说:“奴婢听慈仁宫的人说,皇上刚登基那会儿,太皇太后让科尔沁送女进京,入宫待年,准备给皇上做妃嫔。”

这个郝如月知道:“不是慧妃吗?早过世了。后来又送了宣嫔过来。”

丁香点头:“确实是已故的慧妃。可慈仁宫的人说太皇太后最中意的并不是慧妃,而是慧妃的堂妹苏迪雅郡主。只是当时苏迪雅郡主生了一场大病,错过了。”

又是一对姐妹花啊,郝如月无语。

然而更狗血的还在后面,听丁香缓了口气继续说:“慧妃病逝后,苏迪雅郡主过了年纪,无缘进宫,科尔沁才将宣嫔送了来。”

看今日苏迪雅郡主的装扮也不像嫁了人的,郝如月盯着铜镜里面目模糊的丁香:“所以她钟情皇上……成了大龄剩女?”

丁香本来还有些哀怨,听见“大龄剩女”这几个字,差点笑出来:“就是这个意思了。”

一路舟车劳顿,皇上忙着与蒙古王公们应酬,却并没有让命妇们去打扰皇后休整。

郝如月偷得浮生半日闲,用过午膳,扎扎实实睡了一觉,从当天中午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

用过午膳便迎来了第一拨前来请安的人,其中便有科尔沁达尔汗亲王的大妃,倒是没看见传说中的苏迪雅郡主。

期间,郝如月还特意问了苏迪雅郡主的情况,达尔汗亲王大妃含笑说:“苏迪雅正在陪伴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有意让她进宫伺候皇上,相信不久之后皇后娘娘就能看见她了。”

原来是曲线救国去了,郝如月低头喝茶:“本宫倒没听太后娘娘提起过。”

说着放下茶盏,看向达尔汗亲王大妃:“太后娘娘有了年纪,记性不是很好。大妃最好让苏迪雅郡主过来给本宫磕头,可不要回去的时候,太后娘娘没想起来,本宫不知道有这号人,再把她给落下了。”

此时帐中坐着六七位亲王、郡王大妃,别人有女儿的都带了来,只达尔汗亲王大妃是一个人来的。

别的亲王、郡王大妃带来的姑娘,郝如月只让她们给自己行万福礼,却点名要苏迪雅郡主磕头,这就有点区别对待的意思了。

可郡主第一次见皇后,本来就应该磕头。皇后只让行万福礼,是皇后的恩典。这个恩典,皇后可以给也可以不给,可以给某个人,也可以不给某个人。

全看心情。

便是皇后要求郡主磕头,任谁也说不出什么。

别的亲王、郡王家的姑娘都来拜见皇后了,独苏迪雅不来,实在很失礼,也难怪皇后生气。

而且听达尔汉亲王大妃这意思,苏迪雅想走太后的门路进宫,故意绕开皇后,也不知是个什么道理。

三藩刚刚平定,皇上专挑此时来冬狩,用意不言自明。

一则是为了敲打,朝廷连吴三桂都平了,让蒙古老实点,不要在背后耍花样。

二则有犒赏的意思,毕竟在平三藩这件事上,蒙古也是派了兵,出了力的。

按照先帝从前的行事风格,犒赏蒙古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嫁公主过来,另一种是带蒙古姑娘回去。

据她们所知,当今的女儿年纪最大的才十岁,还是过继的,不太可能用来和亲。

那么犒赏就只剩下后一种了。

她们还听说,皇上忙着平三藩,忙到连大选、小选都忘了,至今东西六宫都没填满。

所以众人今日都带了适龄的女儿过来,也有那方面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