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9章 664接个新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69章664.接个新活

杜教授一行抵达小秦庄,受到了秦秋雁父母和秦老汉和全村人的热烈欢迎啊。

也不知道秦老汉回来之后咋传的。

反正肯定有了不得的科学家、祖坟青烟上云霄、多么多么了不得,中央的大官都得大老远跑去见她。

而秦秋雁这次回来,证明了秦老汉说的都对。

是县长亲自陪着回来的,态度客气的哟。

带来好多慰问品,在秦秋雁家里留下吃完饭才走的。

秦秋雁本身就够让人重视了,何况还有杜教授呢,这是上过央视访谈,院士一档的大专家,请都请不来嘞。

到了小秦庄。

杜教授显出来了真正农业专家的派头,安顿下来吃顿午饭。

下午直接顶着太阳下田了,到天黑了才回。

让秦秋雁带着,把小秦庄的六百亩田,全走了一遍。

吃过晚饭之后,边做记录边讲课,一直忙到十点。

一夜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又下田去了……

如此四天后,数据记了一大本,土样留了一大箱。

将土样寄回平安沟去做分析。

杜教授一行马不停蹄赶赴库布齐沙漠。

与网名麻比鸡窝头,真名柴广超的大四学生汇合后。

还是跟在小秦庄一样,白天考察,晚上边做记录边上课,只不过这回又多了当地农技站的工作人员。

在库布齐沙漠停留半个月后,一行人重新启程,赶赴甘肃,然后宁夏,然后云贵……

全程不是沙漠就是戈壁,要么是深山高原,异常的辛苦。

秦秋雁都瘦了一圈。

三个博士生灰头土脸一个个看着老了好几岁。

还有柴广超,一个小年轻,竟然坚持下来了,难得。

反倒是杜教授,别看年纪最大,全程跑下来却是精神抖擞,能吃能睡,丝毫不以为苦。

小年轻柴广超将他们此行全程都记录了下来,以日记的方式发到了网上。

内容有沿途风光,有当地风物,还有他们几个年轻的灰头土脸的模样。

更多的是杜教授在田间抓起一把泥土,端着海碗跟老乡打趣,夜晚在灯光下整理笔记,靠在床头给年轻人讲课,吹胡子瞪眼踹他的屁股。

还有大量用尽量易懂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各种知识要点。

整理一下完全可以当做一份应对各种情况的土壤改良,农田升级的攻略用。

一系列的日记发出去后。

把无数网友感动坏了,纷纷加入追更大军。

而他们留下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才是真正的专家!

——

整个行程历时两个多月。

全部走完之后。

杜教授没有回平安沟,而是带着秦秋雁回到帝都。

爷孙两个在农科院杜教授自己的办公室里,根据此次行程。

撰写了两份方案,打算提交给农科院和农业管理的部门。

一份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份是《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能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提升云贵高原地区耕地质量和农业产能开发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