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两宋三百年,从来只有战死的将军,从来没有殉国的监军。而升官发财的从来都是监军,打了败仗却只处置将军。
打败仗不可怕,只要稳住了阵脚,还有反攻的希望。
而溃败,代表着彻底完蛋。土地丧失殆尽,辎重留给了敌人,士兵能顺利归队的十中无一。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几场败仗没什么大不了。
可是一场溃败,会损失帝国几年的积蓄,甚至是十几年的积蓄。再严重点,还会导致国家一蹶不振,成为国运的转折点。
岳银瓶的理念并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岳飞曾经提出过的口号: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
为什么要这样提?还不是因为文官们都贪财,武将们都怕死么。
若是张俊这种厚脸皮的人被嘲讽几句,呵呵一笑也就算了。
偏偏张浚志大才疏,还很顾及自己的尊严,死要面子,最是受不了别人有证据的讥讽。
刘锜有心反驳,却无从开口。
武将不怕死,岳飞做到了,岳家军做到了,岳家二娘有资格在这里炫耀。
其实刘锜又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只要宋军之中人人愿意死战,还怕什么劳什子女真野人?就算是金人加上契丹人,再连带上西夏党项人,全都不是大宋的对手。
岳银瓶的话有些生硬,李申之便出来打圆场,一对小公母默契地打着配合。
李申之说道:“大头兵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无非就想要个赏罚分明而已,还能有什么坏心思?诸公但凡稍微从指头缝里面漏点油水,就够我应天府整备军事了,调拨粮草的时候还望诸公高抬贵手。我等死死守住应天府,诸公也好安心建设临安城。”
李申之的话说完,没人敢接。
这是一个极易引战的话题,一句话说不好,就会引火上身。
在坐的功勋武将们,除了张俊之外,全都是从大头兵一刀一枪拼杀,靠着实打实的军功爬上来的人,知道李申之说的是事实,他们从内心里是赞同的。
可是他们偏偏只能在心里赞同,不能说出来。
文官们克扣粮饷,武将们喝兵血,数百年来已经成了一项见怪不怪的制度。
粮饷从中央发下来,能有四分之一放到士兵手中,堪称业界良心。而一支部队如果吃空饷的还没超过半数,那简直就是精锐。
如果武将们公开支持李申之,那他们就会站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
在两宋时期,跟文官集团对立,基本上可以宣告自己社会性死亡。
再看文官们,更不会接李申之的话头。李申之的话本身没有错。但是他们如果表示赞同的话,相当于承认自己在喝兵血,克扣粮饷。
这么大的一顶帽子,他们可戴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