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家中其乐融融,路途中的应彦羡也在吃着母亲张氏带给自己的糕点。
小鸣,其余的,都分给兄弟们吃了,这种天气,放两三天都坏掉了。应彦羡道。
齐小鸣不愿意,说:这可是老夫人亲自给都头你做的。
言外之意是不分下去,就给都头应彦羡一人吃。
应彦羡说:你觉得我一个人一下子吃的完吗?到时候放坏掉好,还是让兄弟们吃进肚子好?
齐小鸣说不出来话,反正他知道,他绝对讲不过都头。
读书人的嘴皮子都贼溜。
无奈,齐小鸣只好将这一盒的糕点都分了出去,看着那一个个大口吃着糕点的汉子们,齐小鸣就一阵不高兴。
给,给你留着一块,吃吧。应彦羡递给应彦羡道。
齐小鸣扭头不吃。
应彦羡就乐了,嘿,这小子气性还挺大。
好赖不赖的总算哄好了这小子,应彦羡起身道:都休息差不多了吧,走。
再有一日时间,他们就能够赶到汴梁。
已经习惯了这种赶路节奏的李二等人自然没有意见,早日赶到汴梁,他们也能够早日休息一番。
汴梁城。
苏轼已经得了官家旨意,要他远赴青州城担任府尊之职。
可是,苏轼有意不去。
当苏轼将这种想法告知家中老父苏洵的时候,苏洵一阵大发脾气。
咳咳咳
苏洵近来身体本就不好,这一阵脾气发的更是让其不断咳嗽。
苏轼扶着父亲。
苏洵喘口气,无奈道:瞻儿,这是一次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官家能够让苏轼前往青州担任府尊,那是信得过苏轼的能力,能够处理好一州事务。
可是,倘若苏轼拒绝了官家这次委任,那么,苏轼起码三五年内将再无动静。
这是极为不智之举。
自然,身为苏轼老父的苏洵就急了。
苏轼生性孝顺,这点苏洵晓得,他不糊涂。
可是,若要是因为这,就耽误了自己的前途,那是混账。
苏洵自然不会答应。
他们苏家,不能就此败落,苏洵是不行了,年纪过大,再无寸进可能,而且,苏洵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知道还能够撑多长时间。
既然官家给了他们苏家这次机会,苏家就不能错过。
不然,他苏洵就算是死了也是不瞑目。
苏轼也是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外放为官的机会,待到日后回归,定然是仕途平顺。
可是,家中父亲这副模样,他实在是不忍离去。
母亲离去的时候他在汴梁,没有守护在母亲榻前,而今,父亲又有疾在身,他有幸能够护在身前。
可是,难道就真的家国两难全吗?
苏轼对着父亲苏洵道:爹,可是你的身体
苏洵立刻道:怕什么,为父还撑得住,再说了,你弟弟子由不是也在汴梁,难道他就不能够照顾为父?
这就是子女多的好处,不用事事都依靠着一个人。
苏轼知道弟弟苏辙也是孝
请收藏:m.bi50.cc ', '')('\t顺之人,可是,他也不愿离去。
家中双亲在,不远游不是没有道理的。
苏洵不管苏轼的想法,直接道:不管如何,瞻儿,你这次必须要遵从官家旨意,去到青州,帮官家治理好青州城。
如果治理地方治理的好,那么必定就是大功一件。
有了政绩,他苏轼就能够有话语权,就能够有底气升官。
这就是苏洵为儿子苏轼的着想。
苏轼叹口气,家中老父一直在坚持,他又反驳不过。
其实,苏轼心中也想去,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而且,他在汴梁真的是无所作为,朝中相公们的处事能力比他不知强了多少,哪里有他的出头之日。
虽然,欧阳相公对自己青眼有加,但也不能为自己破例走捷径。
同时,这也是苏轼他所不愿的,他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官,去做事。
打小苦读诗书,让苏轼有着强于普通人的毅力,也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想法。
不然,他何以以策论著于汴梁。
这个时候,其弟苏辙也来到了家中,见到兄长苏轼也在,便对着其说道:兄长,好消息,好消息。
苏轼撇嘴道:不会,你也知道为兄要去青州任职一事了吧?
苏辙一呆,问道:怎么,兄长要外出为官?
苏轼便知弟弟苏辙说的不是这么一档子事,定是另有其事。
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