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或许远在京师中的苏轼也没有想到,沈括竟然会真的采用了自己的那个关于青州未来两年计划的提议。
只是,那份计划书还没有完全做好,其中漏洞颇多,需要慢慢填补。
这或许就是苏轼叹息的地方了,如果再多给他些时间,或许,他就能够将这份青州未来两年计划书做的更加完善。
同样,沈括自然也发现了其中漏洞,于是就拉着夏武吉往里面添加了很多东西,将一些苏轼容易忘却的点都给补充上了,甚至,还往上面添加了许多新颖的东西。
一个人的想法就算再好,可是,也是会产生漏洞的,毕竟思维黑洞都是存在的。
不如,拉着更多的人与自己一同思考,一起做,这才是最稳妥之道。
恐怕,这也是沈括与苏轼两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只是半个月时间,夏武吉就被沈括折服。
苏轼自然有苏轼他自己身上的魅力,而沈括,也有着他的色彩。
夏武吉并没有背叛苏轼,可是,他也没有投靠沈括,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做事情。
沈括对苏轼的这份青州未来两年提议很是满意,因为,他也试着做了一番,可是,总觉得不如苏轼这个大框架。
最后,沈括决定,自己不如往这个大框架里面添加东西。
这般,便会极大的减少后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而且,还拉着夏武吉一块。
夏武吉对着沈括道:大人,如此一来,这份施政方针就更加完善了。
如此,也对得起苏轼的付出了。
沈括道:嗯,先照此施行一段时日,看看效果,如果不行,就再找些别的法子。
正确的道路总是在一步步错误的基础上走出来的。
所以呀,沈括不怕错,只要有了方向,再大的错误都是正确的。
夏武吉也是认同沈括这句话,任何施政方针,都是要看效果的。
不然,你就算下达了一份好的政策,可是,到了下面,与农户而言,却是要命的玩意。
那么,那就说明这个施政政策并不适合。
嗯,就依着大人所言,属下这就将文书下发各个地方,让他们依令行事。夏武吉道。
沈括喊住夏武吉,说:记得下发给他们的时候看看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回来给本官说一说。
夏武吉为之一笑,他自然知道沈括心中在想些什么,自然是想看看下面人到底是想要执行,还是阳奉阴违。
为官之道,夏武吉也是懂得不少的。
属下晓得了。
其后,夏武吉便亲自赶往每一个青州治下开始颁发新任府尊沈括之令。
两日后,沈括便喊来夏武吉,带着人出了青州城。
他们,便是要去视察下面各个官员施政情况。
沈括这才发现,青州的山山水水是真的好看。
夏武吉道:是属下疏忽了,这段时日光忙着做事情,竟然没有带着大人好好游一游青州的山水景色
请收藏:m.bi50.cc ', '')('\t。
沈括摇头无碍道:这些游玩事情,以后可以慢慢来欣赏,只要将政事做好了,何愁没有游玩时间呢?
夏武吉也随之大笑,此话,有理。
不久,沈括他们的前面到了一处山间,沈括对着夏武吉问道:这里是何处?
夏武吉道:禀大人,这里是应家村,这些土地,都是属于应家所有。
应家?沈括有些不明白。
莫非,这应家还有什么靠山不成。
或许为了防止沈括乱想,夏武吉就将应家的情况说了出来。
应家,便是应彦羡的应家。夏武吉道。
这个时候,沈括才恍然过来,怪不得呢。
夏武吉还提醒道:颍王殿下在离开青州城前,还专门去了应家辞别。
这就相当于告诉所有青州官员,本王与应家的关系非同一般,你们看着办。
自然,便不会有来找应家的麻烦。
而且,现在青州官员基本上都晓得,应家应彦羡救过当今皇长子赵顼的命,自然,颍王赵顼会对应家照料一二。
何况,应彦羡此人也是了不得,得了官家的喜爱,坐上了侍读官的职务。
谁人会这般不开眼的去得罪应家,那岂不是活腻歪了。
沈括倒是没有想到,青州城还隐藏着这么一位牛气的家族。
夏武吉道:大人记住,青州不仅仅是应家,还有刘氏。
沈括奥了一声,问道:武吉说来,这刘氏又是何等身份?
夏武吉说道:刘氏倒是没什么,只不过,刘氏出了一位王妃,便是颍王殿下明媒正娶的向氏。
向氏的母亲是刘氏,刘氏便是在这青州刘氏庄园生活。
小时候的向氏也是长久居住在青州城中的刘氏庄园。
自然,也与刘氏的关系非同一般。
不然,何至于拉着颍王赵顼来青州城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