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萧瑀啧啧嘴,心里默念几遍,愈发觉得这首诗有一种令人沉迷的味道。
整首诗没有背景、没有叙述,但是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情怀。
越是有经历的人,越是会沉浸到这首诗的情怀之中。丰富的阅历,代表着无尽的回忆,而人都是相同的,往往是人到老年,越喜欢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怀念那些消逝在岁月里的翠袖红颜,金戈铁马,指点江山!
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而在当时却是惘然不知……
是青春的惘然?
亦或是岁月的冷酷?
萧瑀意外的沉默下来,不去计较王雪庵的观点已经被这首诗击破,只是意志有些消沉。
李二陛下深吸口气,将回忆从脑子里赶走,头脑恢复清明。
诸人注意到房俊居然又挥笔疾书,顿时一愣,又一齐凑上去观看。
赫然又是一首诗!
李承乾兴奋坏了,就喜欢房俊这样的!
你不是说我写不出来吗?不是说我没阅历吗?那我就写给你看!
太子殿下瞬间化身播报员,欣然将宣纸上的这首诗念了出来。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晋时的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一副家国危亡、波澜壮阔、秋风飒飒的画卷豁然跃出眼前!
在座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诗中的背景。
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谁敢说房俊率学无诞、不学无术?
能将历史典故如此生动的刻画成一首慷慨悲歌,这世间又能有几人!
房俊截取了这一段历史,创作了这一首诗,寓意却是在历史引发的沉思!
不是说没有经历,就写不出作品么?
咱没经历过家国破碎,没经历过山河飘摇,没经历过四海为家,更没经历过故垒萧萧……
可就是写得出这样的诗!
李二陛下看着书案上的
请收藏:m.bi50.cc ', '')('\t这幅字,他轻轻点头,吩咐身后的内侍:“将这两幅字装裱起来,挂到朕的寝宫里头。”
如此一首惊才绝艳的七言律诗,如此一副华丽圆润的字体,李二陛下甚为喜爱,根本没考虑房俊同意与否,直接收藏了……
房俊自然不敢说出半个“不”字,相反,还必须表示这是他的无上荣光。没办法,李二陛下这条霸王龙的性格实在太过霸道,占着道理的时候你可以跟他对着干,但是该拍马屁的时候,也得把他老人家给拍舒服了……
内侍上前,小心翼翼的将这两幅字撤走,放在一边。墨迹尚未干透,不能卷起来,若是一不小心弄花了,砍头不至于,一顿板子怕是免不了。
王雪庵面色有些惨然,身体有些微微颤抖,极力转动思维,想要找出一些辩解之词,来辩驳这首诗。
心中却惊骇欲绝!
房俊小小年纪,阅历有限,他怎能对事物有如此深刻的深思,又能如此精妙的手法刻画出来?
简直匪夷所思!
难道此人是生而知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