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算不算金手指
滕毓藻微微一笑说道,“只是,我要纠正你的说法。”
滕毓藻说道,“诸如铁厂、钢厂,甚至机器厂、火车车辆厂,包括现在欧美列强正在生产的汽车厂等等,这些成为强国所必须要有的现代企业,咱们早晚会有的,是一定要建的,而且咱们还会有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骨干工业企业,只是不是现在。”
“现在咱们急于要建的,并不是这样既耗资巨大,又难以很快见到成效的项目,咱们要建的这些实业,是投资少,短期就能见到巨大效益的,还可以同时为咱们培养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实业。”
听了滕毓藻的话,周学熙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失望。
投资大型实业一直是北洋,甚至也是国内洋务运动所在做的,不只是张之洞投资的汉阳铁厂,还有李鸿章、刘坤一等督抚们投资兴建的诸如北洋的机器局、江南机器局、马尾船场等等,都是耗资巨大的项目。
当然,他们所建设的这些投资巨大的实业,也同样的都是任何一个世界强国所应该具有的,甚至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不过,国内最有代表性、也是洋务运动最积极推动者的李鸿章和张之洞,在投资兴建这些重要项目时的理念作风,即便不能说是大相庭径,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李鸿章可以说是老谋深算、谋而后动,他主持的洋务都先量力而行,然后在逐渐完善,基本上都能做到有始有终,成功比例还是很高的,虽然不一定达到最初的设计产能和技术要求,可总是成功的。
张之洞越到晚年越有些急于求成,做事喜欢大而全,就比如汉阳钢铁厂,一建设就是当时亚洲设计产能第一大的钢铁企业。
滕毓藻认为,这很可能同张之洞越来越看清楚国内和世界列强,乃至和日本的差距,想要奋起直追,怎奈力不从心,很多事情功亏一篑。
虽然周学熙的想法应该秉承了北洋洋务运动的实际操作者,他的父亲周馥的理念,可对于现在的滕毓藻来说,依然还力有不逮。
周学熙有些神情落寞地说道,“如果是按照大人所说,那咱们就只能先建一座纱厂和一座面粉厂了,只不过,这些实业虽然投资少,见效快,可利润也不高,尤其是在当下洋货泛滥的时候,咱们的产品不进步会有多大利润,是否能顶得住洋货的冲击,都是一个大问题。”
看出周学熙的失望,滕毓藻说道,“那倒也未必,就比如面粉厂,如果咱们能生产质量更好,比洋货更洁白的面粉,缉之兄说说,咱们的面粉是否能买得上高一些的价格?有更高的利润,又是否能顶得住洋货的冲击?”
周学熙苦笑着说,“机器都是一样的,质量还好说,只要咱们把住入口关,保证只加工上等小麦,或者少参杂一些次等小麦就行,可要磨出比洋货更白的面粉,那又怎么可能?”
滕毓藻看向卫靖海,而卫靖海早已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看到滕毓藻望向他,忙回身喊道。
“来人。”
随着卫靖海的喊声,从门外走进三个只带着短枪的士兵,三人中,当先一人双手紧紧抱着一个皮包,另外两人,则亦步亦趋地紧跟在他的身后,就好像生怕有谁会夺走前面那个士兵紧紧抱在怀里的皮包似的。
卫靖海起身从士兵手中接过那个皮包,回到座位上坐下,在众人奇怪的目光注视下,从口袋里取出一把小巧的钥匙,打开皮包上的锁,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皮包,从里面取出厚厚一本装订起来的文稿递给滕毓藻。
有所的皮包,这些人都见过,只不过使用那样皮包的大都是洋人官员,用来存放机密文件和合同的,滕毓藻这里的皮包应该只有军事上的事才是具有高度机密性的,可在坐的显然都不懂军事上的事情,不知这滕毓藻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
卫靖海交给滕毓藻的文稿的封面上,用漂亮的钢笔字写着《面粉加工流程及要点》。
滕毓藻接过文稿后,并没有翻看,而是直接递给周学熙,“缉之兄,请过目。”
周学熙疑惑地接过文稿,就在座位上快速翻看起来,只不过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然后又突然显得极为兴奋,迅速合上文稿将其紧紧撰在手中,兴奋地一拍桌子说道。
“大人,这里面写的可都是真的?这份手稿又是哪位大才的手笔?能否让我见一见他?”
这个面粉加工流程图说明书,是滕毓藻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不进流程图十分完整,甚至加工面粉时的一些要点诀窍都交代的很清楚。
就比如提高面粉的白度,就仅仅是采用喷雾着水,达到降低小麦胚乳强度,就可以大大提高面粉百度。
此外,流程中,不仅有目视初选和筛选,还有水洗、风选、色选、磁选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还可以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粉白度,如此加工出来的面粉,白度最高可增加一度左右。
虽然只是一度,可在视觉上,给人的观感那也绝对是冲击性的。
如果考虑到,此时的所有面粉加工企业都还只有前两道工序的影响,新厂加工出来的面粉的白度可不止仅仅提高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