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浴火大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7章 战后余威(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87章战后余威(二)

不只是后路被断,由于联军后勤补给兵站全部失去,联军现在携带的军粮已经不足了。

时间紧急,盖斯利立即同德、法两国指挥官进行紧急磋商,最终一致认为,必须尽快撤回天津或者山东,总之需要有一个有海港的城市做依托,否则近二十万大军补给将会断绝,那时,就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

天津和山东两地,首选的自然天津。

天津不仅有大量补给,那里还有数万大军可以接应他们,而且退回天津,也才能让天津至清国京城一线的驻军有所依托。

当然,要想安然撤回天津,必须要避免山地和丘陵地区,为此,联军并没有试图夺回汤阴和磁州,而是径直从两地中间穿过,进入临漳境内。

联军进入临漳境内后,滕毓藻就明白了联军的意图。

这是联军想要经成安、广平、曲周,进入德州和衡水之间的平原地区,一路向东北方逃回天津。

既然判断出联军的行军方向,滕毓藻就更不担心了。

随即,快马通知联军应该经过的沿途各州县,尽可能要百姓暂避,免遭联军毒手。

同时,命令据守在汤阴和磁州故布疑阵的潘金山,依然承担起夜间袭扰联军的任务,每天白天休整,夜间袭扰联军。

又命令紧随联军身后追出山的胡殿甲和刘玉枳,率第一、第三镇对联军紧追不放,白天可以对联军发起有组织远距离炮击,夜里要寻机对联军进行夜间突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联军加快后撤速度。

因为,他们只有撤至天津附近,才会有安全保障。

至于联军留下的断后部队,就更不要留情,要坚决予以消灭。

滕毓藻自己,则亲率第四镇、第五镇、第八镇和炮兵镇,急行军抢先赶到冀州、衡水一带掩蔽,等候联军到来。

一路上,英、法、德三国联军在后断后,为了尽快赶到天津,每天都是急行军赶路,可由于携带大量重炮,每天最多也只能走六七十里。

虽然滕毓藻已经事先派人通知了沿途州县百姓躲避联军,可只能是携带贵重财物离开,粮食是来不及带走的,尤其是大户人家。

将粮食烧了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联军没有出现断粮情况。

但联军也只是能找到粮食果腹而已,想要抢到肉食,那是没有的,而联军有不可能在某一地停留太久。

在坚持几天后,匆忙逃窜的联军发现,在他们通过汤阴和池州进入平原地区后,虽然不断有小股前锋军沿途袭扰,后面也有十余万前锋军紧追不放,前面并没有前锋军在堵截,不由放下心来。

行军纵队由猬集一团,慢慢拉开了距离,四天后,甚至直接由重炮较少的德军在前加快行军速度,以便为后面交替断后的英法两军筹集到更多粮食甚至肉食。

只不过,断后部队每天都有去无回,四天内联军已经损失近两万人,英法两军已经不敢再派出部队断后,只好十余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后撤。

八天后,联军终于来到衡水。

对于当先的德军,滕毓藻并没有理会,而是选择了后面密集聚集在一起的英、法联军。

当天夜里,先是密集的炮火急袭,然后,除仅剩三千余人的曹福田独立纵队和潘金山第六镇做预备队外,同时负责保护炮兵镇安全外,集中第一、第三、弟四、第五、第八五个镇十三万兵力,对兵力差不多也还有十二三万的英法两军发起猛烈攻击。

由于缴获的大炮数量极大,炮兵镇已经紧急扩编,原有的七个山炮营扩充到十二个,这还是刘长发实在凑不出那么多炮手了,否则再多出几个山炮营也完全不成问题。

由于有二百多门山炮,前锋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为了避免英、法两军数百门大炮反击,在炮火掩护下,前锋军不顾伤亡,几乎在炮机开始后,就随即发起了多路突击。

猛烈的炮火掩护和迫击炮的及时火力支援下,前锋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一举将十多万英法两军分割成数块,首先消除了英法联军的数百门大炮对前锋军的威胁。

然后,对包围圈中的英法联军,有的暂时未困,有的则被集中兵力予以围歼。

只是毕竟前锋军前锋军的兵力同对方几乎相差无几,在兵力上并不占据优势,在激战至天亮后,还是有近三万英法联军冲出包围圈,得以逃脱。

虽然前锋军同样伤亡很大,总计伤亡近四万,可还是义无反顾地紧追不放,英法联军在得到德军接应后,虽然在兵力上已经超过前锋军,可面对气势如虹的前锋军,联军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再战,只能落荒而逃。

前锋军一路紧紧咬住联军后尾,而且还不仅仅是仅仅满足于歼灭负责断后的联军,在夜里,甚至还要对联军发起万人以上规模的突击,不断消灭联军的有生力量。

直到三国联军重新聚集在一处得三天后,他们才在河间以东的沙河桥得到天津联军的接应,前锋军至此才停止继续对联军发起大规模攻击。

联军重兵围剿潞州府,想要一举消灭前锋军,从而断绝清国朝廷的企图也就此完全落空,已严重损兵折将的惨痛结局落下帷幕。

这场旷世大战,双方参战人数之广,在国内数百年未见。

虽然在欧洲,数百万人参战的大战也时有见之,可在国内却却的确罕见,双方直接参战的兵力就接近七十万,更何况兵力相对弱小的前锋军,还竟然消灭了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的八国列强联军三十万以上!

这场大战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举国上下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对前锋军和其统帅滕毓藻更是赞不绝口,大赞滕毓藻是岳武穆再世,冠军侯重生。

对于前锋军付出的惨重伤亡,各地百姓们并不是仅仅扼腕唏嘘,而是自发展开捐款,这一笔笔大大小小数目的捐款,都通过各地《前锋军后援会》汇到前锋军在《震旦银行》和乔致庸所属《大德恒》票号开具的账户。这些捐款,虽然多数都是几两银子,甚至还有捐助几十个铜板的升斗小民,可总数数量庞大,汇总起来数量依然十分惊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