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66章崇文悟道!(4.1k哈!)

这里大约是供来这里查阅书籍的人所设。

当然,能够来这里的住下看书的,不是官家便是宰执,一般人自然是进不来的。

所以这里环境极佳,进了里面,苏允的确是感觉到心静了下来。

苏允静坐了一会,便来到书房。

书房很大,里面有两个大书柜,书柜上亦是摆放着整整齐齐的书籍。

苏允扫了一眼。

嗯,先秦的《吕氏春秋》,东汉马融所注注的《论语》,郑玄训诂,王充的《论衡》,高诱的《孟子集注》。

许慎的《说文解字》,何晏注的《论语》,邢昺疏的《论语》,程颐程颢的《经说》,尹淳的《论语解》。

谢良佐的《论语说》,侯仲良的《论语说》,杨时的《三经义辩》,游酢的《论孟杂解》、《中庸义》。

张敬夫之言;胡安国之言等,还有五经等原书亦都有。

另外还有其余杂七杂八的书籍,想来都是之前来这里读书的人所遗,又或是官家吩咐崇文院的官员拿过来的。

另有满满一柜纸张,另有一柜,一排放各种规格的毛笔,一排放各种产地的墨锭,另有砚台十几。

墙角放着一个大缸,存储着清水,用以磨墨所用。

苏允点点头,基本的资料基本已经齐了,若还有需要的书籍,到时候写出书单,让崇书院提供便是。

有人敲了敲门。

苏允有些讶异,这院子里竟还有其他人么?

苏允不愿意有人进书房,便走出门口,见到一着奴仆服饰的老人。

这老人道:“苏大家,老朽是这院子主事,日常的洒扫尘除、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您尽可唤老朽。”

原来如此,苏允笑道:“怎么称呼你?”

老人笑道:“苏大家唤老朽老丁即是,您千万别客气,您做的是大事,小事情千万别浪费时间,哦,是了,是甄中贵安排的老朽过来的。”

苏允了然点头,看来甄时选是怕有人捣乱,这老人或许也没有那么简单。

苏允道:“好,这书房你也留点心,别让人进来。”

老丁点点头道:“您放心吧,不会有人进去的。”

苏允点点头道:“一日三餐,你做好了放在门口便是,饮水什么的也放在门口,至于沐浴什么的,我若是要洗,会提前跟你说。”

老丁点头道:“明白了,老朽绝不会打扰苏大家您。”

苏允点点头,转身便往里面而去。

老丁的蹑手蹑脚而去,一会之后,端来茶水放在门口。

苏允端进来茶水,喝完一杯茶,精神顿时振作起来,起身点多几盏油灯,书房亮如白昼。

苏允从“五经”之一的《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细细研读。

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并重新分章辨句,这些将会编成《大学章句》以及《中庸章句》;

而论语将会汇集众家注释,精择慎取,按以己见,著成《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是已经完成了,只需要稍微修改即可。

苏允将采用“章句”和“集注”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四书”,将四者上下连贯为一体,生成《四书章句集注》。

这是一种比较取巧的方式,或者说,这是一种极为天才的进行重新创作的方式,才能够让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书融会贯通,汇聚成为一书。

其实赵顼、潘景行认为此事极难,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想法,是基于以前的修书注疏的经验。

而苏允采取的这种章句与集注的方式进行融合的方式后,其实剩下的就是普通的注疏阐述的功夫了。

而且,其实卷帙最多的孟子集注已经是完成了。

四书集注之中,大学章句只有一卷,中庸章句亦只是一卷,论语集注比较多,有十卷之多。

至于孟子集注,足足有十四卷!

所以,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他现在的工作量就相当于写一本孟子集注。

不过,真实的工作量肯定是远超孟子集注的,因为要做到四书条理贯通,无所不备,且前后贯通,所需要的努力是极大的。

然而,前面所述,并非真正的困难所在。

真正的困难在于,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之所以可以将四书融会贯通在一起,一是采用章句与集注的方式,这是新的创举。

真正将其融为一炉的,其实是朱熹的理学理论提供的基础。

朱熹以“理”为中心,展现了“理”与儒家经典中的范畴体系的联系,并以此界定了这个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如天、人、性、道、心等。

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心理合一”、“心性合一”。

朱熹指出:“自古圣贤相传,只是理会一个心,心只是一个性,性只是有个仁义礼智。”

此三种合一说,才为朱熹贯通“四书”,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是理论上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融会贯通。

但苏允对于采取程朱理学是心有顾虑的。

不仅仅是因为苏轼苏辙的蜀学的影响,跟这关系不太大。

另外,苏允并不敌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自有他的先进性。

明清的僵化是统治者的缘故,与学说本身没有太大的干系。

苏允考虑的是什么,是学说与社会当今思想潮流的适应性。

当今的现实状况是什么,是唐儒重新激活儒学至今,已经过去数百年,儒学与北宋这个国家一样,渐渐已经陷入僵化之中,学术气氛沉闷的时代。

所以,现在需要的不是理学的保守,而是需要一个更有活力理论来激活。朱熹的理学之所以在南宋被捧为官学,一统江湖,是因为南宋迁至临安后,经过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从上到下被眼前的繁华所惑,陷入穷奢极欲之中。

而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急需的。

因为一旦从上到下,从官员到百姓,所有人都沉迷于繁华的时候,那离灭国就不远了。

这才是程朱理学成为官学的真正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