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2章 玄武七宿,荡尽群魔!(万字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徐行甫一坐定,首先便开始运转起“九霄真经”,将自己眉心祖窍中那一股由“黄天大法”修行而来的至虚清炁,按照其中法门,进行升华、提纯。

除去功法品级的差别外,这两大道门神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世界观上,只是根源于孙恩和张三丰对这片天地有不同的认知。

“黄天大法”是采取了“天有九野”的世界观,苍茫古朴,由此才会练出一股的至虚清炁,浩浩荡荡、弥散八荒。

“九霄真经”则是采取了南宋时期,最为流行的“九霄九重”说法,将天域划分九层,由高到低,依次向上攀升。

所以,九霄真气练到如碧空晴、凌渡虚那种境界,才能牵引罡煞之气中,最为纯正也最刚强的天罡之气,纳为己用。

这种世界观的差异,既是因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亦是因为两人的性情,以及其余种种因素。

在孙恩那个年代,“天有九野”是一种普遍性的认知。

并且他除了身为绝世大宗师外,亦是天师道之掌教,更致力于建立地上道国,想要在乱世完成改天换地的弘愿。

所以,“黄天大法”才会以“广”字为精义,更呈现出如今这种浩荡无边的特征,令天师道德被天下,本就是孙恩一生所求。

而在张三丰所处的年代,神霄派的影响已然极大,他们所推崇的“九重九霄”,便成了道门最主流的世界观。

张三丰虽然不认同“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的理念,却也认可九重天的认知。

并且在张三丰那个年代,他便是真正意义上无可争辩的天下第一人。

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可张三丰所站的位置,已可称半在人间半在天,对他来说,所谓的九州四海,说来辽阔,也就是那么回事。

唯一值得这位老真人探寻的,便只有在凡人看来高不可攀的九天,所以他才会创造出“九霄真经”这一门以“高”、“深”为主旨的武功。

“九霄真经”的九霄,既是代指九重天,也有积云成霄之意。

这样意味着,“九霄真经”的修为每高一层,修行者就能将真气堆积得更高,从而触摸九重天的更高处,攫取到更为纯净的天罡正气。

直至最后练成四大巅峰境界中的“无极归真”,便如能如张三丰一般,挣脱束缚,飞升天外。

其实修行到了徐行这个境界,想要神魂出窍,飞入云层中去吸纳天罡正气,已不算是难事。

但是“九霄真经”中,不仅有吸纳、淬炼天罡正气最省时省力的法门,亦介绍了如何挑选天罡正气,以及怎样用这种罡气勾连星力。

这些都是张三丰这位堪称超世之才的绝代大宗师,足足耗费了百余年心血,才最终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由不得徐行不重视。

尤其是最后那一点,将罡气与“北方玄武七宿”之星力勾连的法门,才是练成“真武七截阵”的精髓。

“真武七截阵”之所以不能一人练成,其中之一原因是,遥感星宿本就极其耗费心神,何况是一人牵引七宿之力?

而且,即便修行“九霄真经”的武者到了至高境界,又别有奇遇,精神境界强悍到可以同时感应七宿,但他们也没法一人成阵。

因为武者修为越高,引来的星力就会越发澎湃,根本难以抑制。

这也意味着,想要独自施展“真武七截阵”的武者,修为越高深,会承载的负担也就越沉重。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因为无论是张三丰出身那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的武者,虽然也兼顾炼体,却始终以真气为主。

如蒙赤行、厉工这种炼体与炼气比例达到近乎五五开的强者,都算是凤毛麟角,但即便如此,他们亦压不住星力反噬。

所以,张三丰才会将这门勾连玄武七宿、内蕴阴阳变化的武功,拆解成七门截然不同的武功,演化成能够由七人联手使出的“真武七截阵”。

可这样的阵法,比起张三丰设想中的完成状态,自然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要知道,对顶尖强者来说,真气运转中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而七个修为层次、真气性质、战斗风格都不尽相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就算勉强能够搭起“真武七截阵”的框架,也绝无可能做到张三丰设想中的完美地步。

其实,按照张三丰后来的推算,若想达到“一人结阵,身成真武”的地步,只怕要通过“分神化念”之法,将自身神魂一分为七,并且凝成七尊身外化身,才能最终实现。

不过,想要将这种法子付诸实践,比起炼体炼到能够负载七种星力的地步,难度可以说是只增不减。

如今为了分身镇压空洞,将一身“九霄真经”修为,尽数转化成“十阳境界”的张三丰,更做不到这一点。

可这几十年来,张三丰除了镇压空洞外,又无别的事可做,只能钻研武学。

而张三丰这一生,所创武学颇多,却唯有一个“真武七截阵”,对他来说称得上是绕不开的难题,一潜心修行,就会想起来。

在几十年间,张三丰是越想越是心痒难耐,好似百爪挠心一般,却偏又无法付诸实践。

这对一个才智惊人又颇具行动力的武学大宗师来说,实在是一种至极的煎熬与折磨。

也正因如此,张三丰在看到徐行这位同样精通阴阳变化,根基繁复,足可一分为七,且纯粹以炼体为主,炼气为辅的强者,才会那么兴奋。

在明白徐行具备经受七种星力的条件后,张三丰只担心一件事:

——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这位徐小友是否能够将“九霄真经”以及“真武七截阵”这两大几乎融汇了他毕生心血的绝世武学,彻底领悟,并且化为己用?

这并非是张三丰看不起徐行的资质禀赋,恰恰相反,若不是信任徐行的天资,他根本就不会做此选择。

问题在于,这两门武功,实在是过于精妙与高深。

要知道,张三丰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前,就已是他出身那个世界里,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人、绝代大宗师,更是年过百岁,武道大成。

在那个世界,饶是少林寺里有将“易筋经”修炼到“黑级一间”境界的三渡神僧坐镇,再加“黑级二间”境界的几位空字辈高僧,堪为天下第二大派。

但面对张三丰,空性也只能不无畏惧地说出一句:

“少林寺中千百名和尚一拥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给挑了。”

由此可见,这位在世真武的武功修为,究竟到了一种何等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来到这个世界后,张三丰虽然费了六十余年时光,镇压破碎空洞,耗力甚剧,但在接触到此界的本土武学后,他的武道境界甚至还更有提升。

其实到现在,就连张三丰自己,都有些弄不清楚他的力量,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所以,即便没有亲自再修炼“九霄真经”以及“真武七截阵”,但是张三丰以此时的目光回望过去,对这两门功法又多了许多感悟。

到了现在,“九霄真经”、“真武七截阵”这两大张三丰自创的武功,已不能单纯用绝世武学来形容。

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巧思,更是融汇了两个世界的结晶。

以碧空晴等人为例,张三丰当初乃是将完整的真武七截阵,拆成了七套武功,可谓是大大降低了门槛。

但即便只是七分之一的武功,仍是精妙无方,令六位宗师足足耗费了数十年光阴,才有所成就。

而且,若不是有浪翻云这位剑道大才出世,他们也不能施展令完整的“真武七截阵”在世间展露锋芒。

因此在张三丰看来,徐行的天资就算再怎么高,亦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这两套武学彻底融会贯通。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间究竟有多长,是否会长过塞外一方?

至于“九阳神功”,在张三丰看来,这倒是最好度过的一关,因为他看得出来,徐行体内的阳气本就极为炽盛,转化九阳根本不算难事。

在看到徐行陷入深层次定境后,厉工也不禁问道:

“老真人,徐兄当真能……”

厉工当日初见“真武七截阵”时,心中便为这巧夺天工的设计所震惊,如今见徐行想要以一人成阵,也能隐约察觉到其中难度。

可在厉工眼中,张三丰这个一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真武化身,竟也摇了摇头,坦然道:

“铁木真要多久才能恢复,徐小友又要多久,才能练成阵法,老道亦不清楚。”

说着略有些“丧气”的话,张三丰却面上却不见丝毫波动。

他负手而立,眺望西方,语气虽是平淡,却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

“若当真事不可为,老道会亲自下山。”

饶是以厉工的性情心境,听到这番话,呼吸都略有停滞,相交多年,他从不曾在这位向来善谑老真人脸上,看到如此浓烈的杀气。

纵然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即便心中已有决定,张三丰心中亦泛起久违的沉重。

若非局势当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他也绝不愿贸然出手,引发天变灾祸,令铁木真等人谋划达成。

厉工深深看了他一眼,长长一叹,真心实意地道:

“天下有张真人,是您的不幸,却是万民的大幸。”

即便厉工心中,并不存多少悲天悯人的情怀,见到张三丰如此选择,仍是不免为之叹服。

张三丰只是拂袖一扫,面色如常。

“老道想做就做了,何来幸不幸之说?”

忽然间,他目光一动,再次落到徐行身上,流露出不加掩饰的讶然,看了一会儿后,才收回视线,微笑道:

“厉兄,看来咱们都还是小瞧这位小友了。”

厉工亦能够感受得到,徐行刚盘膝而坐不过一会儿功夫,便传来一股不断向上攀升的凌绝意气,直冲云霄,好似将无垠碧空都撕出一条裂隙。

紧接着,仿佛无穷无尽的天罡真气,凝聚成一团团青碧光华,自那裂隙中涌现,仿若天河倒倾,贯向天柱峰顶。

徐行囟门处,忽地显出一条虚淡人影,只一晃,便来到天柱峰上数十丈处,将这些天罡正气尽数融入体内。

眼见此情此景,厉工不由得全身一震,眼中流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这、这是如何办到?”

厉工出身魔门,曾经也擅长精神之道,后又转修了“紫血大法”,凝练“碧血青天”、“万古丹心”,在炼体之道更卓有建树。

并且,他也曾亲眼见识过,徐行和铁木真以肉身对撼,互拼拳脚,在方寸间打得天翻地覆的场面。

那时的徐行,宛如巨灵天神降世,举手抬足间溢散开来的劲力,坚固如战神殿都难以承受。

所以厉工很清楚地知道,想要如徐行这般,将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非“灵肉合一”不可,但他竟然能够令神魂出窍?

这究竟是什么武功?

紧接着,更令厉工惊讶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

徐行那一具没了神魂坐镇,本该是一具空壳的肉身,竟然缓缓站了起来,并且拉开了一个拳架子?!

徐行手臂撑圆、脚下撑圆,腰拧成圆、背膀鼓圆,头颈如鹅弯曲成圆,全身上下,无一不圆、无一不弹。

这正是昔日在大明王朝世界,朱天都所用的“忽雷架子翻天手”,张三丰只一见这个脱胎于太极刚圆劲的拳架子,就知道徐行对“太极之道”,亦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除了纯粹的肉身拳架外,徐行眉心天庭,以及小腹下丹田,分别腾起两股性质截然相反的真气。

一者纯阳,一者纯阴,在他身后融汇成一张略有模糊,五色流转的黑白太极图,太极图中,更隐隐显出一头似龟似蛇的灵兽。

如果说方才厉工是不敢置信,那现在就是完全地不可思议,他根本想不到,为何徐行神魂离体后,肉身竟然能自行动作。

最为可怖之处在,肉身不只是能够自行动作,甚至还可以独自运行起,一门同神魂全无关联的功法?!

此人体内,莫非当真有神灵坐镇?

这“无法无念”的境界,正是徐行敢于答应张三丰,并且由衷认为,自己能在最短时间内,练成“真武七截阵”,与铁木真站在同一台阶的底牌。

进入无法无念之境后,徐行的神魂不仅能更高效的采集天罡正气,肉身亦能同步演化太极意境,从“三丰血经”入手,触类旁通地感悟身前这位三丰祖师的真武太极拳,以至真武七截阵。

在厉工看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之余,张三丰虽然已将全部的心力,都凝聚于徐行之身,以防出现丝毫意外,心中却也有些震撼。

张三丰此刻已经差不多看出来,为何徐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迈入两门绝世神功的门径,并且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是直冲云霄。

诚然,“九霄真经”、“真武七截阵”乃是两门极其深奥的武学,蕴含了他张老道近三个甲子的武学智慧。

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两门武学,都有各自的渊源。

“九霄真经”所代表的阴阳并济之道,徐行本就不陌生,又能以神魂出窍,上游青冥,领悟经中真意,采集“天罡正气”的速度自然是极快。

至于“真武七截阵”中蕴含的真武法念、太极之道,徐行都不算陌生,上手并不困难。

徐行的超强领悟力,不只是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境界,亦来自于过往经历中,学习过的一切的武学。

在走过三个世界后,徐行越来越意识到,尽管所谓的世界背景、历史时代不尽相同,但是其中武学却永远有共同处。

尤其是在涉及到精神、意境、气势等一系列玄妙存在的武功上,更是如此。

只要具备足够的深厚底蕴,提前接触过类似武学,就算是当前世界的神功绝学,徐行亦能轻松上手,便是这个原因。

这也是为何,道门武学固然高深莫测,徐行也不愿改易道路。

因为对他这种行走诸天的旅者来说,只有具备超强适应性的武学根基,才能在每个世界中得到最多的收获。

不过,徐行过往的一切积累,也只能帮他到这里。

接下来勾连北方玄武七宿,牵引星力为己用,化身真武大帝这一步,便是徐行此前从未遇见过的关隘。

好在,虽然没有一模一样的经验,但徐行终究是参详过“斗转星移”、“山河潜龙诀”。

最重要的,乃是他体内那一道,源于战神殿星图的浩大真气,三者结合,徐行便能暂时用心神、真气复现出漫天星空。

念及此处,徐行肉身中四万八千个毛孔齐齐张开,阴阳二气混同为一,形成一股有如周天星斗般,浩瀚无垠、苍茫壮阔的气机。

神魂亦睁开眼,拂袖垂落一片天罡正气,两种气机相互交融,竟而在天柱峰顶端,衍生出一片灿然星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