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58章 厂公设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858章厂公设宴

既然有些糟粕,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大明社稷,那么朱由校的态度很鲜明,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坚决铲除掉!

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生乱,继而影响到整个东南秩序与稳定,朱由校眼里的这个必要时刻就来了。

在御极登基之初,朱由校根本无暇他顾别的,这其中就包括东南诸省,他要先解决燃眉之急,即失去控制的中枢,被放纵成势的建虏。

为了解决中枢与辽东的事宜,朱由校必须做出取舍,故而就索性当没发生过,毕竟事分轻重缓急,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抓不好,做不成。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既然有人想破坏游戏规则,以抗议遭遇的种种施压,朱由校根本就不会惯着,朱由校的选择是直接掀桌子,一个个都是惯得臭毛病,不杀干净就不知煌煌天威!!

操江拖欠军饷要补发一事,在短短数日之间,就被西缉事厂的厂番散布开,这让南京城的局势再度发生变化。

这就是阳谋啊!

去,羊入虎口。

拒,众矢之的。

不管是怎样去选,那都是不好的,关键是在这几日间,来自浙江的消息也传到南京城了。

崔呈秀这个疯子,居然调遣廉政院所辖执法队,在浙江各地展开大肆逮捕,这大局是愈发汹涌了,在不知不觉间,人人皆处在大势之下。

处在如此境遇下,实在是让人难以抉择啊。

南京城。

秦淮河畔。

“厂公,他们回来吗?”一艘画舫上,王承恩面露忧色,看向临窗而立的方正化,讲出心中所忧。

“浙江的事,已经传到南京城了,如果他们不来的话,那整饬操江一事,就要一地一地去发饷银,收人心了,可这对……”

“放心,他们会来了。”

方正化微微一笑道:“这人啊,一旦得到了什么,这心里最怕的就是失去,对眼下南京城的人而言,只要没把他们彻底逼上绝境,那么他们是不会,也不敢轻易撕破脸的。”

“因为这代价太大了。”

“没有撕破脸前,他们是大明臣子,是大明的一份子,故而可以享受着特权,占据着暴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关键是还没有任何的顾虑,这待遇,这日子,换做谁都不会轻易舍弃。”

“可一旦选择撕破脸,除非他们能改天换地,否则就是一败涂地,你也不想想,皇爷是何其英明神武,天下无不臣服,他们敢吗?”

王承恩沉默了。

对于人性的拿捏,方正化看的比谁都要更透彻,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在初来乍到下,方正化就敢把内廷有司、诸上直亲卫军给血洗一遍!

只要南京城不丢,他方正化何惧之有?

孝陵卫,那是传承了两百余载,在整饬诸陵卫的大背景下,唯一一支没有问题的陵卫,更别提在戚金坐镇南京期间,还在暗中增扩两万余众。

眼下方正化在南京城,不止提督着西缉事厂,还节制着孝陵卫、诸上直亲卫军,关键南京紫禁城里,还存放着查抄的大批金银。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关键手里还掌着大义,方正化真没有什么可惧的!

即便是南京城真出乱了,甚至南直隶治下可能也出乱,可那又怎样呢?

根本就无需动用去浙江平倭的京营,方正化依旧有底气。

这底气,除了他手里掌着的筹码外,还有就是卢象升节制的皇明宗军。

南京城,南直隶要是乱了,还平个屁的南运河叛乱啊!

由数万朱家宗室组建的大军,这他娘的就是大义!!

反叛,你要有资本才行啊。

没有资本与底气,就敢去干这等事儿,那纯粹就是找死!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不是没有道理,有时拥有的越多,顾虑也就越多,而人一旦有了顾虑,就会去权衡利弊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成不了事的根本原因。

皇明宗军,这绝非是什么架子军,少爷兵,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军,这是朱由校给万千底层宗室的晋升渠道。

这天下谁都能参军,打仗,流血,甚至是战死,为何朱家的不行?!

没有这个道理。

只要大明皇帝能牢牢掌控皇明宗军,万千底层宗室愿意效忠大明皇帝,那么即便是丢掉了兵权,也能在合适的时机下,再度设法去重新夺回。

这就是给予希望,荣耀,富贵的最大好处!

“厂公,他们来了!!”

一名厂番匆匆走进,向方正化他们禀明了情况。

此次在秦淮河畔上设宴,就王承恩一人跟着来了,韩赞周、高时明等人则坐镇在宫城、皇城、正阳门各处,为的就是让人知道,他方正化的底气。

再者言来到南京城,一起南下的西厂核心班底,是不能一直待在一起的,一个是要解决各种事情,一个是为了避免被一窝端掉。

在一些事情没有明朗前,必要的谨慎与小心是有必要的,毕竟人死了,拥有的优势再多,那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既然来了,那就请上来吧。”

方正化神情自若道,讲完此言,随即看向王承恩,露出淡笑道:“王公公,随咱家去迎迎他们。”

王承恩点点头。

方正化在前,王承恩在后,二人走出了雅间,在出船舱的那刹,从天撒照下的金光,照在二人所穿的大红蟒袍上,衬托出了别样气势。

他们是太监,但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在南京城,在南直隶产生了,而这一切都是皇权所赋!!!

只要绝对忠诚于皇权,臣服于皇权,内廷太监掌起权来,在大明政坛的影响力,那也是极高的。

在一些事情上,在一些谋划上,朱由校是不相信外人,所以从他御极登基以来,一直被压制着的掌权太监,开始在悄然之间,活跃于朱由校瞄准的领域上了。

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啊!

相较于方正化、王承恩表现出的淡然,彼时在画舫停靠码头上,所聚的人群看着左右站着的西缉事厂厂番,无不是忧心忡忡,无不是充满忐忑与难安。

没办法,先前在紫禁城的午门外,被砍脑袋的人实在太多了。

而这些被杀的人,不少在南京城的地位与影响都不低。

京城、南京皆为大明核心所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的政治生态悄然发生了改变,跟京城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在京城的种种,不一定适合南京,毕竟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在悄然间就变了味道。

只是南京是大明的南京,而非某些人的南京,所以趁着此次机会,朱由校要好好清理一番南京!

所聚的人群前,那十几身蟒袍是那样耀眼。

为首的正是在府养病的魏国公徐弘基,提督操江一职,徐弘基是万历三十七年接任的,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即便真正掌权的是协理操江戎政,虽说该职不显山不露水,但跟在京营一样。

提督是由勋贵出任,协理是由文官出任。

前者是面子,后者是里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