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过去做财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25章 跨国公司的红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然而这种相互守望也是有一定的制约的——如果一个唐人高管坑害同胞,那么就会遭到各个方面的打压。

“经理,为什么您会这么说?”其实他说的哪里是什么分享发展的红利呀,他说的实际上就是想要在韩国发展的时候通过提前布局投资,从而把韩国的发展红利变成公司的红利。

“经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韩国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呢?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提前在韩国进行布局,从而分享他们的发展红利。”

虽然没有说话,但韩昌平知道这是事实,其实在韩国决定出兵越南的时候,韩昌平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将会在西贡面对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郑归鲁连忙回答道:

“以血摆脱贫困”……这并不是说说而已。韩国人是要流血的。韩国人是要通过流血去换取美军的合同!”

这当然和印度人喜欢表现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他们个个是嘴炮,个个喜欢表现自己,吹起牛来从来都是没谱的,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毛病,但是在商场上首先必须要善于表现自己,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赢得了先机。

在回家的路上,韩昌平回忆着在吃饭时从郑归鲁那里得到的消息,然后自言自语道:“看起来韩国的经济腾飞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

而且一个印度人成为一家美国公司的高管之后,再和另外一家美国公司进行接洽的时候,发现对方团队中有一个印度人,那么他就会直接点名要求和那个印度人对接。

将目光收回,韩昌平对秘书说道:

坐在副驾驶上的秘书听总经理这么说,就好奇的说道。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提携,印度裔高管才会在美国,尤其是在硅谷,印度裔简直就像蟑螂一样……泛滥成灾!无论那些印度人如何嘴炮,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低下。但是的这种互相提携,互相守望的做法都是令人称道的。

随后韩昌平就和郑归鲁继续聊了起来,不过他们聊的大都是关于韩国的事情,聊的是韩国在过去两年之中所发生的变化。

正因为目睹了他们的成功,很早之前李毅安就对公司的管理层曾定下了一个规矩,就是“相互守望”。

郑归鲁家隐瞒的将自己刚刚在三星会社晋升为理事,以及希望利用在西贡开展业务来顾自己在三星会社地位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所以我只能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得到技术上的帮助,通过合作去完成未来美军交付的基础建设订单。”

“合作非常简单,我们作为韩国企业从美军的手里去接受合同,然后你们提供技术支持,而我们提供劳工,毕竟韩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力成本足够廉价。”

在他们的文化之中,绝对没有任何避嫌的说法。

韩昌平说道:“军变政府嘛……虽然不一定能做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至少他们办起事来不会有各方制约。”

在这个时候如果再有大量的外部投资所带来的资金涌入,那么,经济上的腾飞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过去困扰韩国的反对派的反对和争执,再加上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决心,那么,他们的经济又怎么可能发展不起来呢?”

韩昌平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原因非常——韩国维新政府基本上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他们的这一点和犹太人是非常相似的,犹太人欧美做生意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操作,而很多所谓的本土公司为了便于和这些人做生意,都会主动的晋升一些犹太人或者印度裔进入管理层。

“我们获得那些合同之后,虽然在技术上有所不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与你们合作或者选择与美国企业合作。

但是更令人恐怖的是什么?就是印度人喜欢扎堆。一个印度人进入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很快就会像蟑螂一样涌入大量的印度人,印度高管首先会去考虑印度人。

“我们的优势也就是在技术上,我们出技术,你们出劳工……总的来说,我们虽然有竞争,但是在利益上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然后开启了大规模建设。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很多人把这里称之为“赤道奇迹”,并且把这个奇迹归咎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美国人最喜欢用我们作为例子,去证明西方世界的优越性。

为什么很多跨国集团喜欢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其实本质上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或者资源。

他们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程之中,尽可能的汲取他们的发展红利,把他们的发展红利变成自身的利润。

这才是跨国公司真正的目的。

听着秘书的话,韩昌平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确实可以考虑一下,当然了,最终他们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就看他们的当局能够走多远了,能不能抓住机遇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