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采访,名气,特殊机遇
新的一周开始。姜哲看到学校再次贴出几张喜报。其中一张,提到自己获奖的信息。此外,有两家媒体来学校采访的事情,已经在学生之间传开。
姜哲偶然间看到记者正在拍摄的场面,但是,他一直没收到胡老师的通知。
周三下午,美术学院的老师们,都被召集到小会议室。
院长亲自主持会议。“明天,两家的记者,到咱们美术学院采访,老师们按照分配的任务,各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所有的辅导员,必须跟班。采访有预定程序,无论到哪个班,必须配合好。
前三天,在其他学院的采访,非常顺利,咱们学院,也不能掉链子……”
动员之后,他和几个系主任,再次把流程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老师们散会,几位负责人留了下来。
一位系主任说道:“院长,采访的时间,比预定时间晚了一天。学生们正在上专业课,给教学造成不便,老师们也挺为难的。”
院长点头:“在音乐学院采访的时候,因为反复拍摄,耽误了时间。没办法,只能延后。咱们这里,务必保证顺利进行。大家克服一下。”
几位负责人离开的时候,人人脸上露出疲倦。
周四上午8点,迟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学院园附近的一处空地。
他让学生们围成半圈。“风景写生,总共两天时间。大家至少完成两张正稿,有时间,再画短期的练习。
现在这个时间,天气开始变冷,但是,秋天的校园,景色非常好。风景写生,就是为了改变一直在画室写生的弊端。从现实中寻找好的感受,把色彩变的活跃一些……”
他讲述要求后,学生们开始自行找素材。
姜哲背着油画像,环顾四周,很快找到感兴趣的素材。
付敏几个人,也在找位置,看到姜哲开始走动,就想和他一起行动。
“姜哲,你想画哪個地方?”
姜哲指了指前方:“那面有一段儿石板路,附近有草坪,还有树木,还能看到教学楼的拐角,应该比较合适。”
“咱们一起去。”
几个人穿过坛,来到一处石板路上。
石板路是从校园的主路中分出的小路,周围有两前草坪和树丛。
姜哲又走了几步,来到附近水泥铺地的休闲平台,看了看四周。
从现在所在位置,往南看去,有几片灌木和几棵马尾松,再往远处看,有一排高大的水杉。透过树丛缝隙,可以看到教学楼的部分墙面。
把这些元素运用好,应该能画出一幅不错的作品。
他放下画箱,对几位同学说:“我就在这里画。”
“好,我们再看看。”
其他人陆续在周围找到满意的素材。
姜哲支开折叠凳子,稳稳的坐上去,开始画草稿。
胡老师和迟老师一起巡视学生练习。
迟老师看到学生们正在起稿,没有说什么。
胡老师走到姜哲身边,小声嘱咐:“记者可能在上午过来,别忘了稿子。”
“放心,一直带着。”
姜哲答应一声,就把心思用在写生上。经历的事情多了,不会怯场。
迟老师和胡老师在学生们附近等待。可是,等了两个小时,也没等来采访。
胡老师再次走到姜哲附近,看到他的画面已经基本成形,干脆坐在旁边,看他创作。
姜哲的作品,是典型的秋天色调。近处的草坪已经枯黄;中景的马尾松和一些枯树,有不同的色彩倾向;更远一些的水杉,有的偏红,有的偏黄。这些形象的色彩,与现实色彩有较大的差异,但摆在一起,却形成了和谐的色调。
画中的光线,是九点钟左右的效果。画面边缘的天空,又把空间变得更为辽阔高远,让整幅画的色调在艳丽的基础上,不失明快。
此刻,姜哲正在给画面近景,点染一些色彩,原本打扫的非常干净的石板路,以及草坪上,增加了落叶的效果,越发生动。
胡老师接了个电话,立刻提醒几个正在休息的学生,做好准备。
姜哲听到声音,看到走过来的几位老师,就继续作画。
他隐约听到,记者采访迟老师的声音,似乎还重复了几次。
不久,他听到胡老师招呼自己,就放下画笔,用纸巾擦了擦手。
胡老师给他介绍两位记者。
滨海新闻报的记者,姓宋。
另外一位,是教育新闻周刊的刘记者。
教育新闻周刊,这是本地教育系统的一个周刊。
新闻周刊的记者先采访姜哲。
两人面对面,就坐在姜哲的画架前,开始谈话。
谈话内容,非常程式化。
比如,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感想;在比获中获得了好成绩,有什么经验?
姜哲首先感谢诸多人的帮助和指导,再说一些类似,按照课程打好基础,在平日生活中注意积累,广泛阅读,多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等等经验。
“好,可以。”
摄影师把摄影机关掉。
对姜哲的采访,一次通过,让旁边的老师们顿时觉得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