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很好奇,被老师描述的那么精彩的画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后来,在书店里看到了这幅画的印刷品。初看觉得有些血腥,脏乎乎的,后来被画中老人的眼神震撼。”
汪真说道:“我年龄比你大。我上学的时候,俄国艺术在国内的影响更大。听说,列宾创作这幅画之前,画过几个版本,经过一系列的改动,最后呈现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那个眼神的确是经典。不过,你学习欧洲绘画已经很有心得。你的作品已经被市场认可,再去学习俄国艺术,对你的发展还会有帮助吗?”
姜哲很肯定的说道:“有帮助。
列宾这样的大画家,在世界艺术史中,不被重视,是因为他的杰作,大多都只有俄国人能看懂。
俄国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东方人觉得它是西方国家,西方人呢又觉得他在东方,因此,俄国艺术总会陷入一种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俄国画家,或者说俄国人又有一种谁都不愿意讨好的骨气。所以,客观的评价,俄国艺术,有很多可取之处。
汪真听完,又问道:“我记得很多人劝你出去留学的时候,你总是犹犹豫豫。我能看得出来,你不太喜欢,怎么要出去短期的学习或者参观,你反而很积极了。”
姜哲答道:“我记不清是谁说过,想成为大艺术家,有两个条件。活的长和见过世面,也就是行万里路。
当然,有一些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成为大画家,类似拉斐尔,梵高这样的人不在这个例子当中,那是特殊。
两个要素,其实是相辅相成。
活的够长,才能去足够多的地方,才能见到足够多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当见识的足够多,才会知道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也许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未来的创作,还是未知,所以想多去看一看。
圣彼得堡那里有不少的名作,不仅是俄国艺术。原本有计划着自己去一趟,如今有这个机会,能够避免很多繁琐的事情。”
“好吧,是我尊重你的选择。”
汪真话题一转。
“你连续办了几次画展之后,国内有更多藏家也开始注意你的作品价格变化。我在首都的时候,有几个人想买你的画,刚才,画展开始没多久,又有人找过来,想买你的画。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姜哲摇头:“不行,这批画不成熟,现在来看,有不满意的地方,暂时不往外卖。”
“虽然咱们两个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但意见一致。你考虑的是作品不满意,我考虑的是,你今年卖画的数量已经不少,要控制住流入市场的作品数量。”
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又过来捧场。姜哲只好停下谈话。
在省城的个人画展,顺利开展。
姜哲当天就要赶回滨海。在回去之前,他悄悄见了廖姐……
回到学校,姜哲把要去国外的消息,先告诉秦教授。
秦教授赞成姜哲出去走走看看,然后发牢骚:“这些人,搞一次学习也不通知我。”
姜哲问道:“老师,您也想去?正好,咱们一起去。”
秦教授拿出电话本,边翻找边说。“曾经去过,想趁着身体健康,再去看看。我打电话问问,我能不能参加。我估计,这个消息传去之后,很多人都会想着积极参与的。”
因为时间卡得很紧,姜哲和秦教授向学校做汇报。
学校表示同意。
秦教授也有门路,很快搞定自己的名额。
学校的很多老师听说这件事之后,也想参与,于是各自找门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