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看书多了就这点不好,该懂不该懂的反正是都入了脑。
后来他干脆找鲁侍书他们已经编过的史事来看。
不过有一日他在看的时候,发现他们编写过的一处地方隐隐有些不对,他起身按照年限直接找出了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确认之后向鲁侍书指出:“鲁侍书,下官刚才看了诸位之前编写过的史事,对其中一点心有疑惑。”
鲁侍书从书中抬首,诧异道:“哪里?”
“这里记载‘永宁八年,旱蝗,大饥疫,饿殍遍野’,可下官在这本《前朝轶事》中见到有提及此事,但说的是永年十年,还有这本《晋史》中也曾记载‘永宁八年秋七月,率众四十万进击河东,攻下九郡,获得生口十二万五千’。”
“如果永宁八年真有这种天灾人祸,不可能有四十万众进击河东,还能获得如此数量的生口,据《水经注》记载,永宁八年,河东九郡的人口在十四万众。”
“由此可见,这里的时间存疑。”
整间衙房里的人听到他的话,立马全都围了过去。
看着王学洲指证过的几本书,都打开翻了起来。
有几本书来佐证,最后他们确认是这个时间可能是搞错了,几人顿时讶然。
“王大人果真是博览群书,记忆力过人,竟然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本有关于永宁八年的记载。”
方编修叹服。
这样的年纪就坐上了修撰,比他还要高一级,果然没这么简单。
鲁侍书深有同感:“真是后生可畏!既如此,那就麻烦王修撰将我们编写过的检查一下,找出里面记载有误之处,待我们忙完手中这点儿,到时大家再一起修改过来。”
入职半个月,王学洲第一次在上官口中听到了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分配,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是。”
既是要找出不妥之处,那王学洲自然也就少不了大量的看书,增加对前朝的理解。
所幸他们编写过的史事不算多,王学洲又用了十天的时间,检查出了约莫三处错漏之处,又去书架上找出佐证的书来,让鲁侍书他们心服口服。
也是此时,鲁侍书他们也觉出了不同。
“缘何王修撰找书如此之快?”
王学洲微微一笑,将这大半个月的成果汇报了出来,并说了如何分类,如何查找,最快最有效。
鲁侍书听得拍案叫绝:“如此方法,可省去咱们不少功夫!这对咱们翰林院来说大有裨益!本官记你一功!”
“下官不敢当,都是大家的功劳。”
鲁侍书喜滋滋的命人将那一名典薄和三名孔目全都唤了过来:“王大人既教了你们办法,就好好干,争取早日将这里整理完毕,待我们此事完成,我便为你们请功!”
单薄和孔目听完,面露惊喜。
他们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学洲,一个个全都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好好干。
王学洲也被鲁侍书指派了新的任务,搜集前朝有关钞关、商税、税课数的有关资料。
他按照年限,跟着分类找到了史钞、载记类书籍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等回家时他才注意到,门口的杏子树上已经硕果累累,只待由青转红便可采摘。
新买的门房看到他,连忙开门将人请进门:“老爷回来了!”
王学洲点点头进了门。
刚到院子里,就看到王承志坐在门槛上,满面愁容。
旁边的石明蹲在地上,眉头紧皱,看上去也有些烦恼,只有一旁的杨禾没心没肺,蹲在地上抠泥巴玩。
“你们这是怎么了?”
王承志看了一眼儿子,惆怅的说道:“我突然发现,这京城咱们住的起,却活不起啊!”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