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多灾多难
老同志吃过午饭睡觉了。
姜宁没打扰老家伙,也没回别墅。
这个点冯雨肯定在午睡。
去保安队转了一圈,让保安放飞无人机,看了下青羊。
保安队不在办公楼,而是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
三十多号人全是年轻小伙子,大部分都当过兵。
操作无人机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回老家考公,考了几年考不上,躺在家里摆烂,农场招保安时跑来应聘上岗,因为会操作无人机,成了无人机驾驶员。
青羊是农场的宝贝。
行踪保安队员一直都在掌握,无人机放飞之后,很快找到了羊群。
两个青羊群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开活动。
先是在九号林区找到第一个羊群。
数了一下,大小十一只青羊。
本来八只,开春下崽了,多了三只小的。
姜宁一直好奇,这些家伙下崽的时候躲在哪里。
奈何保安队员也没发现。
只是在例行观察时,某一天才忽然发现多了三只崽子。
林区太大,也不缺吃的。
这些家伙要躲起来,无人机也很难找到。
姜宁看了一阵,让找另一个羊群。
另一个羊群在二十一号林区,共十三只。
四只小的。
这些家伙躲在林区深处,等闲很难碰到。
就算姜宁用地行术,想靠近也不太容易。
这些家伙太警惕了,比傻兔子难捉多了。
在他钻出地表的瞬间就会跑个无影无踪。
姜宁看了一阵,又去了一趟草场。
施工队正在农场圈起来养牛羊的一千亩草场里盖猪圈,养猪也不打算关起来圈养,跟牛羊一样都准备放养,但猪不能只吃草,也要喂食,不然长的太慢。
猪圈快盖完了,猪还没买呢。
都说要养黑猪,已经让人去买了,还没回来。
猪圈盖的不大,两千多平的水泥板房。
负责施工的是北安的一家小企业,专门做水泥预制板,比砖房便宜的多,而且厂家包施工和安装,费用还不到盖砖房的一半,就是寿命有点不太好说。
这玩意是个新东西。
说是安全,但能用多久不太好说。
正好老板也在。
姜宁就问了下:“你这玩意能用几年?”
老板信誓旦旦:“用十年绝对不会有问题。”
姜宁就道:“要是倒了塌了,把猪给我砸死你得赔偿。”
老板不知道心里虚不虚,反正脸上是一点不虚,拍着胸膛保证:“肯定赔。”
姜宁觉的他在吹逼,但没有证据。
和老板聊了聊,又去看望了下李二舅。
也就是李建军他爹。
李富民是老放羊人,五十岁之前都在放羊,这两年放羊实在没什么赚头,才不得不出来打工,干活太墨迹,年后被老杨调来养羊,两口子一起看草场。
农场的羊好养,白天打开圈放出来就行了。
天黑前赶进去,实在不要太轻松。
草场围起来的,也不怕羊跑丢了。
牛也一样。
白天没事,基本上什么也不用管。
只要看着水槽里不缺水就行。
两口子干活虽然很墨迹,但这不是懒,而是大半辈子的性格习惯就这样,其实人还是比较勤快的,白天没事也不会闲着,没活也会自己找点活干。
除了比较墨迹,几乎没别的缺点。
干活细致,还操心。
和小姨奶奶家那位被老杨赶走的表舅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养的牛羊太多,牧场和别的区域还不一样,晚上不能离人。
专门盖了几间砖房,老两口直接住在牧场,去食堂不方便,干脆搭了一个柴火灶,自己做饭,每人每月补助三百块,又因为没有周末和休假,每人额外多给五百加班费。
家里有事,两口子换着回家。
姜宁来到砖房前时,两口子在门口修破烂。
农场的灌溉系统用了大量的水管喷头。
这些东西是消耗品,用一段时间坏了就得换新的。
两口子闲的没事干,就收拾了一堆换下来的喷头手动修补。
为此还专门申请了几样工具。
李富民看着他下车,笑着开玩笑:“老板又来视察工作了。”
姜宁就喜欢这样的长辈,没架子,能和小辈开玩笑就挺好,说:“这里不用视察,二舅比我爸还操心,哪像我爸只顾着自己挣钱,从来不给我操心农场的事情。”
李富民呵呵笑:“你养了这么多人给你操心,还要你爸操什么心,他岁数还不大,多挣点钱和你妈把自己顾好,不让你们操心就算好的了。”
姜宁点头:“这话也有道理。”
李富民道:“本来就是,过去的人养儿防老,现在谁还指望子女,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儿女过的好,能自己动弹,谁愿意给儿女添麻烦。我们这些老家伙,能把自己顾好,不给儿女添麻烦就算是给儿女减轻负担了。”
姜宁就问:“军哥怎么把房子都卖了,一点积蓄都没有吗?”
李富民就叹气:“哪有什么积蓄,他上那个班,就领那点死工资,也没有别的钱,车子房子我还给他搭了不少,要我说都是闲的,要是有个班长,哪有这些事情。”
姜宁问道:“你和舅妈应该还有点积蓄吧?”
李富民拿出烟,给姜宁递了一根,姜宁摆摆手,他没烟瘾,平时不怎么抽烟,也就应酬喝酒时偶尔吸一根,李富民就自己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道:“我俩去年的工资都在,农场又给发了两万,加上今年几个月的工资,一共存了十万块,打算给他再买个房子,一直租房子也不是办法,大小也是个领导,现在还住县里的廉租房,让人笑话。”
姜宁又问:“之前都没有挣到钱吗?”
李富民道:“挣不到钱,跟着人出去打工,我们岁数大了没有人要,只能跟着你舅舅干点活,一年也干不了几个工,挣的钱都零了,就在农场上班还能存点钱。”
姜宁就道:“前天还又走掉了一个,嫌工资低。”
李富民一脸通透的样子:“刘继玉脑子进水了,去外面是工资高,一天挣三五百,可一年到头能干几天啊,挣两百个工撑死了,运气好能挣十万,年景不好也就五六万,年轻时候还行,有人要,岁数大了谁要你,农场工资是不高,但拿到手里也有四千多块钱,月月都有工资,还给交养老保险,以后退休了还有退休金,跑掉的都是傻的。”
姜宁给他点赞:“还是二舅活的明白。”
李富民挺乐哥:“李建军也给我们说,让我们好好在农场干活,不要再到处跑了,我们现在月月都有工资,逢年过节还给发奖金,年底还有年终奖,那个社保卡拿着能买药,看病也能报销,退休了我们有退休金,跟吃公家饭的一样了,不用指望儿子给养老了。”
姜宁问道:“二舅今年五十几了?”
李富民道:“五十四了。”
姜宁忽然想到个严重的问题:“养老保险要交够十五年才能办退休,你这再过几年就六十了,最多只能交六年,怎么算也交不够十五年,那不是白交了吗?”
李富民那张苍老憨厚的脸上露出精明的笑容,道:“我早就问过了,60岁交不够可以延迟退休的,交到65,到了65还不够15年,就能一次买断,直接办退休了。”
姜宁意外:“还能这样?”
李富民点着头:“我让李建军给我问了,就是这样子的,反正农场安稳,牛和羊也跑不出去,没有工地上那么辛苦,只要农场不倒闭,我就熬到65等着退休就行。”
姜宁:“……”
这什么话。
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聊了半个小时,姜宁开车离开了。
到办公楼,员工已经上班了。
下午没什么事,老头组织办公室的十几个人美化环境。
把楼下的草草该修剪的修剪,该挖掉重新种的挖掉重新种。
许文静不干活,拿着手机在一边拍短视频。
姜宁停车下来瞧瞧,还问她:“你怎么不干活?”
许文静说:“杨总让我拍短视频,给农场做点宣传。”
姜宁哦了一声,再没问,叫上老杨走一边去说话。
说了下上午讨论的规划。
老杨一听,就不淡定了:“要是这样搞,以后农场的草就没人要了。”
姜宁点头:“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要是一亩地的草料成本能降到一千块,还谁钱买咱们的牧草,所以得提前做好应对,别到时候措手不及。”
老同志道:“咱们也可以搞,把草场划分一下,租给那些养殖户还省事。”
“不搞养殖了。”
姜宁摇头:“咱们这是农场,不是牧场。”
老杨就道:“农牧可以一体嘛!“
姜宁就问:“你觉的要是把草场搞成牧场,农场的空气质量会好吗?”
“这……”
老头一时无言,答案当然不用说。
什么都是有限度的。
农场随便养点牛羊到无所谓,也不会影响空气质量。
但是超出这个限度,空气质量肯定不会好。
老杨就问:“你是怎么想的?”
姜宁道:“咱们种树吧,把农场建设的漂漂亮亮的,看着也心情愉悦不是?”
老杨有点可惜:“这么赚钱的生意太可惜了。”
姜宁笑道:“不用可惜,种树也可以赚钱嘛,现在农场的木材销量正在提升,兔子燃料也能创收,不卖草影响不大,咱们种果树,以后也可以卖水果创收。”
老同志道:“那玩意儿可不好卖,少了还行,县里就能给消化了,多了可不好卖。”
姜宁却不担心:“没有什么不好卖的,咱们的成本你知道,别人卖两块,咱们就卖一块甚至五毛,等树长大了,产量上去了,挣的不会比卖牧草少。”
老杨点头:“你是老板,这种事你拿主意吧,不过现在种树估计不行。”
姜宁赞同:“现在确实不行,草都长起来了,清理起来太麻烦了,而且也不用急,那边还在讨论阶段,建起来最快也到明年了,咱们还能再卖一年草,等入冬后草黄了,把草清理掉地平整一下,明年开春种果树。不过育苗可以先开始,先弄块地方咱们自己育苗子,还能省一大笔费用,成品的果树苗子太贵了。”
老杨深以为然:“这个得省,回头我就安排下去。”
姜宁忍不住畅想了起来:“现在的农场还是有点太粗陋了,等种上果树,到了春夏开满园瓜果飘香,没事了宰只羊在果园里搞搞烧烤什么的,想想都惬意。”
老同志畅想了一下,也有点神往。
追求美好环境是人类的天性。
种树可以美化环境,当然比搞养殖强。
聊了一阵,大姨父学峰来找姜宁。
陈学峰现在是生产队大队长,三百多号工人,下面不可能没有管理人员,经过一年的磨合和调整,老杨先后提拔了好几个工人头,有的是姜宁亲戚,也有外人。
干的好的继续进步。
干的不好的原地踏步甚至撸下去。
最终还是大姨父陈学峰得了老头亲睐,被提拔为生产大队长。
要说陈家当年也显赫过,弟兄几个跟着老大干煤矿,也发达了几年,只是后来煤矿行业走下坡路,家道中落日子就难了,陈学峰也是当过矿长管过人的。
能管人能操心,在老同志的眼里这就是人才。
至于生产大队长是下面工人们的叫法,农场就是个草台班子,也没有正式的职务,连文件都没有,下面的管理人员都是老杨口头指定的,这也符合场情。
生产大队长下面还有伐木队队长,机工队队长什么的小头头。
陈学峰给姜宁带来一个消息:“林区的草有点不太对劲。”
姜宁不解:“草怎么不对劲了?”
陈学峰道:“我也说不清,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三人去了林区,实在看情况。
七号林区。
陈学峰扒开草丛走进去,指着地上的几样杂草,对姜宁和老杨说:“你看这,去年蒿子长的很旺,今年却不行,开春还长了可以,可最近却被啃的快秃噜皮了,还有苦苦草,今年都快看不到了。”
姜宁看了半天,确实是这样。
陈学峰还在往里走,扒开草丛道:“你看苜蓿,根都快要出来了。”
姜宁看了一阵,问:“兔子太多了吗?”
陈学峰道:“不是太多,而是已经开始泛滥了。”
老杨也在观察,问:“你觉的农场现在有多少兔子?”
陈学峰摇着头:“这个谁知道啊,农场这么大,根本就没办法估计,不过开春这一个多月多了好多小兔子,经常碰到成群结队的兔子跑到路上,这些玩意太能下崽子了,一窝少的也能有三四个,多的更是十几个,关键这玩意一年能下好几窝,不像牛羊就下一次崽,数量越多,繁殖速度越惊人,农场这么大的地方,草长的那么茂盛,都能给啃秃噜皮,要是再不限制一下,我估计到了明年,姜宁的大别墅都得被兔子占了。”
姜宁:“……”
这有点夸张了。
在七号林区察看了一阵,又去了旁边八号林区。
情况也差不多。
有些兔子爱吃的草,今年都没能长起来。
白菜胡萝卜等撒了种子长出来的蔬菜也比去年要少了许多。
兔子的数量确实在爆发式的增长。
食物问题姜宁到不是太担心。
大不了多撒点种子,加速生长就是了。
但大姨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些玩意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数量越大,繁殖的速度也越恐怖,正常一只母兔子一年能产崽三十只,农场条件优良,这些玩意冬天也在造。
就按三十只算,十万只母兔子一年就能产崽三百万只。
农场的兔子有多少?
去年林业局的人第一次调查之后,说有十万只。
当时姜宁觉的没那么多,五万只撑死。
就算是五万只,繁殖到现在得有多少?
姜宁也不知道,于是撇开两人手,下去看了看。
那条干涸的地下暗河和溶洞已经变成了兔子窝,即使冬天早已经过去,里面依旧有不少兔子,不过大多数都是小的还没出窝,密密匝匝看的让人眼晕。
姜宁想数一下,却发现数不过来。
数量实在太多。
跟这些小东西的繁殖能力比起来,人类真是弱爆了。
五六个月就能长大产崽,一窝平均六七个,一年还能下个五六窝,简直就像是开了繁殖挂一样的,要是再不限制下,大姨父说有很明可能会变成现实。
数不过来,姜宁只能大概估个数。
先数一下一小片区域之类的兔子,然后数片区。
最后估出一个大概的数,地下的兔子数量在二十万只左右。
这个数量把他惊到。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冬天,兔子基本上都在外面活动,待在地下的基本上都是还没出窝还在吃奶的幼兔,但凡能自己吃草的都跑出去自己觅食了,不会还待在地下。
姜宁也有点被惊到,没出窝的幼兔都有这么多。
喵的农场的兔子究竟有多少?
怪不得好多草会被啃光。
这数量确实有点吓人了。
此次下来,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变化。
比如地下几十米的岩石层里,竟然有水在聚集。
上去的时候顺便找了找源头,发现是从土层中渗下去的。
地下浅层开始聚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按理说是好事,可这水是从地下抽上去的。
下面的那条河也不知是从哪里过来的,抽了一年了水量也不见少。
不知道会不会抽干……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姜宁遁出了地下。
回去召集开了个会,一起商量了一下。
七嘴八舌提了一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