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72.第172章 大红包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迈着优雅的步伐出去了。姜宁也没在办公室坐着,起身去几个部门转了一圈。

好像没他什么事情。

农场就不是一家正常的企业,活就那些活,没什么技术含量。

种树割草养猪喂牛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板没有压力,员工也没有压力。

活干完就摸鱼,老板也不管。

以前都是被鞭子抽着走。

能偷懒就偷懒。

干好干坏全看心情。

现在是先把活干完,光明正大的摸鱼。

为了不让老板装摄像头,影响到以后摸鱼,干活还得上点心,干的细致一点,免的让老板觉的大家太闲了,装个摄像头天天盯着,想摸鱼也摸不成。

哎,打工苦啊!

啥时候才能像老板一样自由。

说去美利坚就去美利坚。

说去高原就去高原。

农场员工大抵都是这种心声。

姜宁取了570钥匙,开车转了转农场。

今年补种的树已经长大。

枝叶繁茂,树林子里见不到阳光。

麦子收完之后,种了一季油菜籽,这玩意儿生长周期短,没麦子那么长,三个月就能成熟收割了,正好赶在十月底秋末收割,目前是期。

看着金黄色的海,姜宁觉的比高原上的那些景点好看多了。

停车下去,拍了好几张照片发到群里,

还随手拍了一个短视频,鼓捣了半天,才完成了他的处理作。

顺便看了一下他的账号,一个作品都没有。

竟然有几百个粉丝,也真是咄咄怪事。

给姜爸打了个电话,人在别墅修理草坪呢!

正准备过去看看呢,忽然接到了姜妈电话。

嫂子要生。

再顾不上过去,忙给姜爸打了个电话。

然后开车去了医院,也不管他爹。

反正除了姜妈,都有驾驶本。

到了医院,人已经进了产房。

问了一下情况,姜爸也到了。

问了几句去雪区的情况,姜爸就没心思再问了。

暗暗祈祷着千万别再是孙女。

好歹先生个带把的,后面生什么都行。

给冯雨打了个电话,一群人等在产房外面。

大眼瞪着小眼。

五点半的时候,冯雨下班直接过来了。

挺着个大肚子,看着就费劲。

打了一圈招呼,坐在了姜宁旁边。

说了没几句高原的见闻,产房门上的灯熄灭了。

护士出来通报一声:母子平安。

张玉兰连忙问:“男孩还是女孩?”

姜宁忍不住道:“母子平安,这还用问啊,肯定是个带把的。”

张玉兰没理他,期待地看着医生。

护士笑笑:“是个男孩。”

“男孩好!”

张玉兰高兴的语无伦次:“女孩也挺好。”

姜有信也在笑,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所有人都在笑。

冯雨捅捅姜宁:“你看爸和妈笑的。”

姜宁就悄悄说:“嫂子生了个儿子,咱们就没压力了。”

冯雨却道:“我肯定也要生个儿子,这胎要是女儿那就生二胎。”

姜宁很无所谓,他对儿子没执念。

什么都行。

等了一阵,孩子被护士抱了出来。

一群人围上去,那叫个稀奇。

姜宁也站在后面瞅了眼,皱巴巴的贼难看。

感觉还没有他鞋大。

张玉兰问了个护士,孩子没问题。

就是有点小了,才5斤8两。

没过一会,陈慧茹被推出来。

一大群人簇拥着出了产科到病房,张玉兰和陈慧茹亲妈忙前忙后的,冯雨看着浑身大汗已经虚脱的陈慧茹,挽住姜宁的胳膊:“女人太不容易了,你看看嫂子累的。”

姜宁嗯嗯两声:“也就我没有那功能,不然我生得了,不用让你遭罪了。”

冯雨直接笑喷。

差点笑的肚皮抽筋。

家人亲戚也笑的腮邦子抽筋。

病房里气氛一下子快活许多。

连陈慧茹都觉的没那么疼了。

吵吵一阵,护士将人赶出去。

产妇需要休息。

刚到外面,大伯母和二伯母也过来了。

添丁进口乃是家族大事。

总得过来看看。

姜宁看看时间,都快六点了,问他妈:“晚上咋吃饭,要不去新城酒店吃?”

张玉兰顾不上这个:“你问其他人,我随便。”

姜宁再问他爸:“爸,晚上咋吃饭,要不要我安排一桌饭?”

姜有信想了下:“也可以,那你安排吧!”

姜宁就给酒店打个电话,安排了一桌饭。

亲了半天,长辈亲戚们都不动弹。

姜宁就不让了,给他爸说了一声,和冯雨直接走了。

回家吃饭。

冯雨也没天天在婆婆那蹭饭,周末也会自己做。

家里不缺食材。

冯雪做了酸汤面条,就等他俩回去下锅呢!

冯雨进门换上拖鞋,就去了厨房。

一边帮忙搭手,一边问着高原之行的心得体会。

冯雪却不让她帮忙,最多让递个盘子啥的,实在是她肚子看着有点吓人,上个月走的时候还不太明显,二十天没见,穿着宽松的衣服已经挡不住了。

哪里还敢让她干活。

冯雪做的酸汤面条非常下口。

姜宁是能吃苦,但能吃好的,谁愿意吃糠咽菜,特别是吃惯了冯雪做的饭菜,再吃外面的饭,很是吃个饱,很难再吃好,特别是吃了十几高原的饭。

期间还啃了几天的泡面和火腿之类的。

再吃家里的饭,那真叫个香。

姜宁吃的胃口大开,冯雪知道他饭量,做的也不好,下了一锅面条,冯雨和冯雪一人就一锅,剩下的都被他一个人包圆,吃的肚皮圆滚滚。

不过……

面条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姜宁一边呼噜面条,一边问:“这是哪的面,口感真好。”

冯雨说:“农场的面啊!”

姜宁意外:“农场的麦子磨面了吗?”

冯雨点着头说:“选种已经选完了,大姨父让人筛选了一批质量最好的麦子,磨了一些面粉,爸给给亲戚们送了些,这是头茬面,听说是最好的面粉。”

姜宁不懂:“什么是头茬面?”

冯雨说:“我也不太懂,听说麦子磨面不是一次就能磨完,要磨好几次,第一次出来的面粉叫头茬面,是最好的面粉,往后的一次比一次差,第四次出来的就是黑面了。”

姜宁放缓进食速度,一边细嚼慢咽,仔细品尝着自己种出来的面条,一边评价:“吃到嘴里滑溜溜的,一点都没那种煮的时间长了又软又粘乎的感觉,筋道和西疆面差不多,但又有一点脆,口感相当好,这么好的东西竟然被淘汰了,还有多少好东西被淘汰了。”

冯雨点着头说:“这个面粉确实好,关键没有科技与狠活,吃的也放心,油也是农场生榨的油,不过我听说榨油也需要一些技术的,咱们这榨胡麻油工艺很成熟,但榨生油没人会,还在摸索中,从网上查的工艺榨出来的油味道不是太好。”

姜宁这才说了实话:“汤确实没什么味道。”

冯雨说:“生油没胡麻油香,咱们吃惯了胡麻油,吃生油就会觉的没有味道,其实这两种油各有各的味道,而且营养价值也不同,大姨父他们还在搞实验,想把两种油混合在一起,让油的味道更香,食堂天天都在用不同的油炒菜和做饭。”

姜宁点头,这个他到是知道。

大姨父专门给他打电话说过。

做实验是要钱的,肯定得他点头才能搞。

而且有些东西不是工人能搞懂的。

为此还专门招了两个大学生。

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

吃饱喝足,冯雨帮着把碗筷收拾进厨房。

冯雪把锅刷完,三人下楼溜达去了医院。

步行过去,没开车。

正在路上走呢,手机滴嗒个不停,

掏出来看了下,大群里一堆人在发着祝福语。

都是祝福姜爸姜妈膝下有孙,这一门后继有人的。

家里的群有好几个,姜宁一大家子有一个群,姜宁和冯雪冯雪三人有个小群,北安姜家也有一个大群,大伯二伯两家人全都在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

三个姑姑家和姑姑家嫁出去的女儿女婿也在里面。

还有二爷爷一系也都在里面。

足足六十多号人的大群。

群里现在十分热闹,姜爸的几个外甥和外甥女都发来了祝福,还有何成起哄,让小舅发红包,这么大的喜事不发红包怎么行,姜宁翻翻信息,跟着何成起哄。

收藏转发了一个表情包。

姜有信可能太高信,发了句:“红包来了。”

群里气氛一下热烈起来,连几个常年潜水的都冒了出来。

姜宁招呼冯雨:“爸要在群里发红包,准备好抢。”

冯雨连忙拿出手机,抢红包的乐趣不在于能抢到多少钱。

而在于抢到手气最佳的惊喜。

滴嗒一声。

姜爸的大红包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