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说些别的事吧。
今日你来找孤,就只为了商行的事?”
陆云逸拱手行礼:
“殿下圣明,今日臣前来,确实还有其他事。”
“说。”
“还请殿下屏退左右。”
太子朱标眯了眯眼睛,轻轻挥手:“都退下吧。”
身旁的太监虽有些迟疑,但还是缓缓退了出去。
偌大的书房,顿时只剩下两人。
“说吧。”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殿下,臣此去关外,不知归期几何。
还请殿下在迁都一事上,务必慎之又慎。”
话音刚落,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阳光透过窗棂洒了进来,让昏暗的书房多了几分光亮,将二人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你也反对迁都?”
“臣是北人,又怎会反对迁都。”
陆云逸有些无奈,甚至可以说,他是关外之人,比北人更靠北,更希望迁都!
“也是.”
太子轻声呢喃一句,发出一声嗤笑。
“那你是何意?”
“殿下,臣第一次南下时就觉得,北边距离应天太过遥远。
长此以往,又会出现南北失衡的局面。
那时臣就认为,大明若还想掌控北方,都城就应定在北边,越北越好!
来到应天后,
臣发现,各方势力围绕应天错综复杂,相互交织。
形成了一张足以笼罩整个天下的大网。
昨日商行整个二层的商品销售一空,买家多为南方的诸多士绅豪族。
实不相瞒,
臣也是第一次知晓,
应天城的有钱人竟如此之多。
而在此时提出迁都,无异于断人财路
朝廷轻则遭到反噬,重则引发天下大乱。”
屋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光影交错间,二人的思绪截然不同。
“孤知道了,你.认为什么时机合适?”
太子朱标声音略带迟疑。
“陛下,大敌当前之时,乃迁都的最佳时机。”
陆云逸回答得干脆利落,随后脸上露出些许纠结之色,忍不住挠了挠头:
“若北方草原势力强大,威胁大明,便可借御敌之名,顺势迁都北方。
但如今北元已不堪一击,
臣.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你想做什么?”太子朱标淡淡地问道。
陆云逸的脸色很快恢复如常,依旧带着些许沉重:
“殿下,臣认为,没有敌人可以制造敌人。”
“不行。”
太子朱标拒绝得斩钉截铁:
“大明以武立国,功绩在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若与蛮人勾结,便失去了天下正统的地位。”
“殿下英明,臣亦是这般认为。”
“那还说这些作甚。”
朱标摇了摇头,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显得有些无奈。
陆云逸老实开口:
“臣只是没话找话,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
朱标一愣,险些被气笑了:
“那你还要阻拦孤迁都?”
“臣并非阻拦太子迁都,而是阻拦太子在此时迁都。
如今有了甘薯,天下民生得到极大改善,朝廷威望将达到空前高度。
但是,殿下,臣是行军打仗之人。
深知距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往往也是距离失败最近的时刻。
臣想劝殿下,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商议此事。
到那时,立国之初的一些老臣也已离世,阻力或许会小很多。”
“原来你是这个想法。”
太子轻轻一笑,随后缓缓摇头:
“做事宜早不宜迟。
有些事情若不趁着立国之初余威尚在时抓紧去做,便再无机会尝试。
你的好意孤心领了。
你去大宁之后,好好做事,让北边安稳下来。
你走之后,工部侍郎的人选,你认为谁合适?”
见他提及其他事情,陆云逸心中轻叹一声,将迁都之事暂且放下,开口道:
“殿下,虞衡清吏司郎中李至刚做事能力很强,
但官声不佳,且一心求官。”
“孤知道他,商行修建得很好,做事也踏实,只是太过年轻”
此话一出,二人都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
李至刚如今已三十多岁,而陆云逸才二十一岁。
“咳,孤也不瞒你,朝廷打算派他去河南治水。
侍郎的职位.就看他今后表现了。
既然他一心求官,这个消息可以提前透露给他。”
陆云逸站起身,躬身行礼:
“多谢殿下。”
“京府的冯克昭,你觉得如何?”太子朱标问道。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如实说道:
“殿下,臣与冯大人仅在商行事务上有过接触,对他的为人并不了解。”
太子见他一副敷衍的样子,便追问道:
“你就没有其他人推荐?”
陆云逸脸色古怪至极:
“殿下,臣是军伍出身认识的大多是军中将领。
推荐工部的人选,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哈哈,此言倒也没错。
孤都快忘了你是军伍出身了。
既然如此,此事就由朝廷决议吧。”
“理应如此。”
太子朱标抿了抿嘴,轻声说道:
“这样吧,再兼任一个左副都御史。
地方都司同知管的事情虽多,
但大宁尚未设立布政使司,有些地方政事还需凭借官职来处理。”
“啊?”陆云逸有些茫然地挠了挠头:
“殿下.臣从未与都察院有过接触,对其运行机制并不了解,这”
太子朱标摆了摆手:
“只是加个名头,以便治理地方时名正言顺。
否则,一些城池的地方官员势力强大,都司难以制衡。”
这一点,陆云逸倒是有所了解。
北平行都司属于军事区域,职能主要是军事防御,并未设置布政使司这一民政管理机构。
然而,其中城池众多,官员也不少。
都司虽能管理,但总归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仔细思索一番后,陆云逸站起身,躬身一拜:
“多谢太子殿下。
臣此去大宁,定当竭尽全力,让大宁民心归附!”
“嗯,你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好。
有事多与北平联系、商量。”
“是。”
太子看了看天色,
见天色早已大亮,便摆了摆手:
“行了,圣旨今日就会下达。
选个良辰吉日,尽快离京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