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14章 大宁白雪,心中的长城(月末总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14章大宁白雪,心中的长城(月末总结)

洪武二十二年,刚踏入十二月。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皑皑白雪,

将整个地域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大宁,作为北平行都司的核心城池,更是被厚重大雪所笼罩。

城墙上,积雪厚重得如同厚实的白色绒毯,层层堆积。

每一片雪在寒风中飘荡,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它们紧紧相依,清晰地勾勒出城墙蜿蜒曲折的轮廓。

墙垛之间,积雪从缝隙中挤出,凝结成了长短不一的冰棱。

城中街道上,积雪的深度已经足以掩埋鞋袜。

行人在雪中艰难地挪动脚步,

每一步都深深踩进雪里,留下一个清晰脚印。

然而,这些脚印很快又被不断飘落的雪填满。

街边房屋仿佛被大雪压得微微下沉,积雪顺着屋檐缓缓滑落。

在地面上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小的“雪山”。

偶尔,几缕炊烟从烟囱中袅袅升起,

在雪幕中缓缓飘散,为这冰冷的世界增添了一丝难得的温暖。

集市上,尽管天气寒冷刺骨。

但仍有不少百姓在摊位前忙碌着。

卖炭翁的摊位上,乌黑的木炭堆成了一座小山。

旁边围着几个裹得严严实实的顾客,他们正与卖炭翁讨价还价。

口中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空气中瞬间凝结成雾。

卖菜的农妇,双手被冻得通红,却依然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

她的摊位上只有一种菜,那便是白菜。

翠绿带着白霜的叶片在银白中显得醒目。

这时,一队军卒正巡逻而来。

他们身披厚重衣,头戴皮帽。

雪纷纷扬扬地落在他们的肩头和帽子上,

很快便融化成水,浸湿了衣物。

他们眼神坚定,身姿挺拔,马蹄踏在积雪上,发出沉闷声响。

“这天气可真冷啊,以前在庆州都没觉得这么冷。

在南方待了两年,再回来竟然冷成这样.”

秦元芳一边哆嗦着说话,

一边不停地吸溜着鼻涕,脸被冻得通红。

队伍最前方,王申同样脸色通红,脸上褶皱显得更加黝黑。

此时的他手拿纸笔,走走停停,不时地写写画画。

听到秦元芳的话,他有些感慨地看了看四周,轻轻点了点头:

“你的感觉没错,天气确实越来越冷了。

昨天我去城外绘制地图,

发现庄稼已经冻死了不少,看来明年又是欠收之年。”

王申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作为北人,他最害怕的不是寒冷,而是粮食欠收。

若是在南方,比如应天或者云南,没有粮食还能勉强支撑一段时间。

但在这寒冷刺骨的大宁,

没有粮食,人不出一天就会冻死。

“这鬼天气.还是应天好啊,那里冬天都不怎么冷。”

秦元芳搓了搓手,视线扫过集市,

将为数不多的建筑都记在心里,打算回去后添加到地图上。

王申瞥了他一眼,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干笑:

“草原人也是这么想的。

对他们来说,大宁这样的天气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要是咱们都往南方跑,那谁来抵御草原人呢?”

秦元芳脸色闪过几分古怪,

他从袖子里伸出手,将毡帽狠狠地拉下来盖住耳朵:

“大人,您现在说话越来越文绉绉的了。”

王申一愣,恍然间笑了起来,面露感慨,:

“气象小组刚成立的时候,

陆大人只是想从军中找一个会看天气的老农。

那时我毛遂自荐,没想到真被选中了,稀里糊涂就成了领头人。

一晃两年过去了,若我不学一些新东西,迟早会被你们这些年轻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刘将军常挂在嘴边的。”

秦元芳连忙补充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

“对,要是光吃老本,迟早得回家养老。”

王申笑着点了点头,拿着笔头在文书上勾画起来。

仅仅简单的几笔,地势地貌便跃然纸上,

上面还点缀着一些方形建筑。

秦元芳凑到他身旁,看着文书,眼中露出疑惑:

“大人,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想着回家抱抱孙子呢?”

“怎么?你想接我的班?”

王申瞥了他一眼。

“那当然了,孙思安留在京城,要是大人您再退了,我不就成老大了吗?”

“哈哈哈。”

王申忽然大笑起来:

“把文书和纸笔收好,那你就等着吧。

等我把整个大明的地图都画完,你就能当老大了。

走,咱们去城北看看城墙的防守情况,我总觉得大宁的地势有些奇怪。”

王申向前走去,秦元芳跟在一旁,连忙问道:

“哪里奇怪了?”

“大宁啊,它处于漠南高原与海西平原的过渡地带,

同时也是大鲜卑山南端与燕山的交汇处。

地势西高东低,北面有老哈河、坤都伦河、坤兑河等河流。

而且这些河流都是由西南流向东北,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平川。

这种地势,想要修建长城可不容易啊”

王申的声音有些沉重,脸上若有所思。

秦元芳伸出手想要挠挠头,

但手刚伸出来就被一股冷风给吓了回去:

“大人,这些事情陆大人肯定早就考虑好了,用不着咱们操心。”

王申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你啊,虽然听力卓绝,是战场上的好斥候,但不能总是吃老本。

大人让咱们绘制大宁地图,咱们就得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就算大人没有问,咱们也要拿出一两个解决办法来。

你要是不明白这一点,

就算我回家养老了,你也接不了我的班。”

秦元芳眨了眨眼睛,眼中的白霜抖落下来:

“可是修长城咱们从来没做过啊”

“所以才要学,杨先生都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想要在军中当上大官,就得处处领先旁人。

走呗,别废话了,早去画完图早回去,这天气真冷。”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衙门,矗立在大宁城的中心要地,坐北朝南。

新修建的大门高大巍峨,

朱漆大门上的金色门钉排列得整整齐齐。

大门两旁,一对威猛的石狮子蹲踞着,怒目圆睁。

它们历经了无数次风吹雪打,身上纹理依旧清晰可见,尽显肃穆威严。

踏入大门,一条宽阔的青石甬道直通衙门内部。

甬道两侧,是修剪得整齐划一的松柏。

即便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一月,

它们依旧翠绿挺拔,为这肃穆地方增添了几分生机。

正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屋脊上的鸱吻在寒风中岿然不动。

堂内高悬着一块“公正廉明”的匾额。

衙门的东西两侧,分布着许多厢房。

东侧厢房是文案房,负责处理各类公文和军报。

屋内,吏员们正伏案疾书,

纸张翻动的声音和毛笔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西侧厢房则是兵械库,库房的大门紧闭,戒备森严,

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和盔甲。

后堂是一众大人办公的场所。

陆云逸作为北平行都指挥同知,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后堂的左厢房。

此时,一群身穿甲胄的军卒从门前走过,

他们身姿矫健,口中呼出的白气在头顶萦绕。

他们的视线有意无意地瞥向那扇紧闭的衙房大门,眼中闪烁着光亮。

“听说,陆大人今天来衙门办公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