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当名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7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南城一条破落的小巷里,最里头那间茅草屋,住着一家姓王的人家。家里顶梁柱王同在大户人家里当帮工,他每天卯时就要出门,到傍晚天擦黑才能回来,回到家里,眼瞎的老母亲已经将加了野菜的菽粥煮好,他把手里头的东西归置好,扶着他娘回到椅上坐下来。

“娘,你歇会儿。”王同道。

他娘摩挲着他的手掌,不确定地问道:“怎么手掌又多了两道口子,割伤了?”

借着微弱的烛光,王同看向掌心两处被桑树条割破的伤口,淡定道:“娘你摸错了,我怎么会被割伤。”

他娘嘴唇翕动,啥话都哽咽在喉咙说出来:“嫋娘要不是病了,你也不至于这般辛苦。”

这回,轮到王同沉默不语了。

他给他娘盛了粥,让他娘先喝粥,便进到屋里去见嫋娘。嫋娘是他的娘子,自两年前生养后突然病倒,日日咳血,什么药汤吃了都没用。

王同明白,不是药汤吃了没用,是他没银钱买那好的,只能一日拖过一日。

嫋娘拢着怀中孩子睡着,看到他进屋,便担忧道:“你摔了?”

“不严重。”王同摇头,“只磕到了手背,晚些时候我去挖点草药敷上。”

嫋娘深知她丈夫如此辛苦,都是为了他们这个家,但她不争气,一病就是两年。

她常年不见光日,脸色雪白,唇色黯淡,脸颊凹陷了下去,只剩两双眼睛越来越大,在没点灯的屋里,瞧着黑漆漆的。

王同却不怕,为她掖好被子,他的娘子多好,若不是嫁给了他,也不用受这般罪。

顾好家中的老母亲和娘子,王同吃了碗菽粥,出来屋子,把瓮里的水填满,又砍了柴火垒好,才终于能回屋里睡觉。

翌日,王同来主家林子里上工,他扛着斧头刚要上山,就被一管家给叫住。

“你是王同?”管家睨眼看他,“你家里有个卧病的婆娘,可好了?”

王同惊愕在原地,但见管家面带不耐烦,连忙底下眉眼道:“家内确实在家卧病,不知贵介怎么突然问起这事了。”

管家冷呵呵地笑说:“我这有个顶好的买卖,只要你照着安排去做,就能得到十贯银钱。”

十贯银钱可不是小数目,够顶得上王同两个月多的工钱了,果真,听到这话,王同脸色都变了。

“小的愚笨,不知道是什么买卖,还望贵介告知。”王同没多迟疑,他实在缺钱,只要不是杀人放火,那这买卖他就做定了。

管家见状,心里暗自想着,只要王同答应了,那多出来的二十贯钱便是他的。

那沈骝不知在哪里听到王同有个病重的妻子,想通过他来联系,一并给了他三十贯钱。

事成之后,他还能再拿到十贯钱。

管家道:“不用你做什么,你且带着婆娘到南街富仁巷里,那里有个姓许的大夫……”

……

许黟这边风平浪静,一切都照旧,他每天忙碌的点只有两个。

一个是去摆摊看病。

一个是在家中写《药性赋》。

这《药性赋》是初学中药的启蒙书,原书据考证约是金元时代的作品。

只是撰著者不详,不知道是何人所写。

许黟想到他从教阿旭和阿锦两人识药材识药理起,从来没让他们背过《药性赋》,这倒是他初次教人时疏忽的地方。

何况这药性赋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想到现下大夫收学徒,先让学徒整理三年药材,又让学徒抓药三年,再让学徒跟着看病三年……

按照这个教学速度,想要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大夫,实在不容易。

原版的《药性赋》许黟从小就会背,想要默写出来不难。

但他考虑到诸多原因,最后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不少页目。

这么一折腾,从盐亭起他就再为这书做准备,直到花费半年时间,在这日,许黟终于将新编的《药性赋》写完。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阿旭和阿锦拿着书册翻阅,见着这厚厚一沓的书籍,缓缓吸了一口气。

“郎君,你好生厉害啊。”阿锦眼睛亮亮地赞叹,“这一本书,你都写完啦!”

许黟乐了:“这书原著非我,我只是照搬,又添了一部分罢了。”

他在书册上落笔出处非他所编撰。

阿旭他们却是不信。

“这些年来,我们跟那么多的医馆打交道,我和妹妹便从未听说什么《药性赋》,郎君总是哄我们。”

“自然是真。”许黟拧着眉淡淡说道。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拿出当年的借口,说道:“读书时,我偶遇一老大夫,他赠予了我几本医书。”

“时年下,我就将那书都背了记在脑子里,如今拿来用,怎么敢妄言是我所写?”

他手里头就有不少医书,阿旭他们都晓得。

果然许黟义正言辞地说完,他们就信了,没再多嘴问。

自这《药性赋》成书后,这书就在两人手里轮流看着,天天不离手。

许黟见他们喜爱,便由着他们去,还给他们个任务,将其都背诵下来。

这书原文有一千多字,许黟改版后增加了一倍有余,足足两千六百八十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