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1章 廖创兴银行挤兑的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11章廖创兴银行挤兑的开始

杨文东的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件事也很快在香港的一个小阶层圈内开始传播。

第二天,便有数批人前来探访,赵立明、林浩宇以及他们的家人自然是第一批,自己手下的几个业务高层是第二批。

再之后就是几个合作比较多的商业伙伴了。

杨文东也是开心的招呼着客人,待他们走后,就投入了看孩子的行列。

不过也让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还没有尿不湿,都是用的尿布.

数天后,香港著名的私立医院:养和医院。

杨文东左手抱着手中的婴儿,右手拿着奶瓶,喂着奶。

“多喝点。”杨文东轻轻的笑说着。

这几天,他都是待在医院陪着苏依依母子,至于公司那边,也都有经理人,晚去个几天影响也不大,公司方向是正确的,他们也都在按照自己的要求在经营。

过了会,小婴儿边喝奶就边睡着了,一名保姆立刻将孩子抱走。

此刻在医院之中,除了杨文东及郭婶,还有三名保姆在不停着照顾几人。

苏依依也有些恢复了过来,就是脸色还不太好看,杨文东上前说道:“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苏依依笑说道:“我们的宝宝真好看。”

“那当然,有你我的基因,当然不差。”杨文东笑了笑。

随后看了一眼旁边侧睡的婴儿,那侧脸,真的很像蜡笔小新的弧形。

一周后,苏依依母子回到了自己的家,这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来照顾他们。

杨文东自然也是费着过半的时间陪着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步的长大,这心中的喜悦,比赚上千万港元还要开心。

时间很快就到了6月。

杨文东再一次来到了港华大厦的最高层,也就是长兴地产所在处。

“吉利大厦那边差不多了吧?”杨文东见到郑志杰后问道:“我刚刚路过的时候,看到主楼已经建完了。”

郑志杰说道:“是的,主楼已经建完,装修也差不多了,之前都是在同步进行的,现在办公用品的桌椅也都进场了,就是还需要等一个月左右,里面味道有点重。”

“嗯,好,现在是夏天,散味也快。”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港华大厦这边,不太够用了吧?”

港华大厦如今又4个业务部门,分别是:报社、电台、地产及航运。

早期的时候几家企业都才刚刚起步,闲置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随着一年多以来,几家企业都是爆发性的发展,人员数量也是急剧增加;

而且还有整个长兴集团的总部办公室也在这里,就更拥挤了。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是的,现在就等着吉利大厦了。”

“嗯,铜锣湾与北角的小区怎么样了?”杨文东又问道。

“已经准备卖楼了。”郑志杰有些犹豫,说道:“就是最近几个月,地产价格有点下降了,我在想,要不要再等等。”

“不用等了,只要不亏就行了,资金需要流动起来。”杨文东毫不在意的说道。

虽然从58-64年是个牛市,但一个长周期的牛市,不代表地产价格就一直会平均上涨,准确的来说,是会在不断的波动中,整体上涨。

61年就是这个情况,年初的时候还是一切安好,但4月份的时候,地产价格就涨不动了,5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点点下跌,而且幅度比一般时候要大,这甚至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但其实也是正常的,58-60年,很多地方地价几乎涨了两倍,这种连续的高速增长,总会因为各种原因稍微停一下的,等一段时间,投资者与买房者习惯过来,就会再加大投入。

这属于市场正常的自我调节。

郑志杰又说道:“还有一件事,今年年初大角咀富贵大厦,因为背后的老板在其他地方投资失败,导致整个大厦资金断裂。

最后业主加钱才将房子建好,这件事让两家银行损失惨重,港府那边已经准备立法限制楼预售了,不过怎么限制,目前还不知道。”

“限制一点也好。”杨文东倒是不在意,说道:“虽然限制之后,会让我们也没那么容易利用更高的杠杆赚钱,但整个地产市场就安稳多了,长久来看,对我们也是好的。”

香港虽然是最早发明楼预售的,但从60年代到新世纪,烂尾楼却是不多。

一方面是因为房价的确涨的快,这种社会环境下,就是想烂尾也很难。

另外就是港英政府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在初期出现烂尾楼后,便开始立法限制楼。

这一点,某个徒弟就没学好,最终导致某个姓许的欠下了巨额债务。

郑志杰笑说道:“好的,那我先正常进行楼拍卖,在港府政策出来之前,我们还是可以早点回收资金的。”

“嗯,好。”杨文东又问道:“观塘那边地价也降了吗?”

郑志杰说道:“那边倒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可能就是因为长兴实业的万人产业园;

虽然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高,但地产商们是会吹牛的,以未来的潜力,还是可以稳住当地地价的,靠近我们工厂的地方,地价还是在上涨,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做工厂建筑工人的生意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好,不用在乎现在地产市场的一点波动,跟以前一样,而且现在地价还低了一点,你更要争取多买点物业。”

“没问题。”郑志杰答应下来,随后又说道:“杨生,还有一件事,虽说吉利大厦那边,已经快竣工了,但以我们集团的发展速度,我估计一两年后,可能现有办公场所又会不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