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文学的传承!被铭记于历史的作家!他是中国文坛的英雄!4k
如果不是旁人介绍,是真的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如沐春风,态度温和,脸上随时挂着诚挚笑容的小年轻
他竟然能写出《活着》这种堪称是苦难文学顶峰之作的悲情作品?
此刻,北大遥感楼教室。
北大文学社社长柳石蕾,看着眼前江海这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样,顿时就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这,真的是我想象当中的那位江海老师吗.”
毫无疑问,《活着》这本先锋纪实文学读物,一定会在中国文坛历史,乃至是世界文学历史上——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说在文坛衰落的现在,哪怕就是在神仙打架、才人辈出的民国时期,这本书也一定配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是,不得不说.
你真的是很难把这本号称苦难文学巅峰之作的作品,和眼前这位一脸和善,满脸笑容的年轻人联系起来?
眼前的年轻人——
乐观。
和蔼。
热情洋溢。
《活着》这本苦难文学巅峰之作——
痛苦。
悲情。
痛哭流涕。
一位态度如此之积极向上的作家,竟然能写出如此的悲壮痛苦的苦难纪实文学?
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江海这副乐呵呵的模样,柳石蕾没理由的就联想到一幕情景.
书房内,江海在写作之时,一脸兴奋的开始动笔:
“把这个写死。”
“把那个写死。”
“把他们全都写死嘿嘿嘿嘿”
图书馆,读者们在阅读之时,情不自禁痛苦流涕:
“他死了?”
“她也死了?”
“怎么全都死了?”
“呜呜呜呜,这个作者怎么能这么狠”
作家,在写书之时,笑的这么大声。
读者,在阅读之际,哭的这么伤心?
“这个江海.”
“真就把悲伤留给读者快乐留给自己?”
包反差的啊.
很显然,对江海这样一位被载入教科书的作家,大家在疑惑的同时,又对他感到无比之好奇:
“有评论家说,您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相似,都是通过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来讽刺当前这个支离破碎的社会.”
“对于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江海一乐,当即就给予这种说法否定:
“鲁迅,那是学院派,我特么就是赤脚医生.”
“我哪能和鲁迅比?”
“我也配和鲁迅比?”
也有学生尝试着就江海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
“江海老师,我注意到从《老人与海》开始,包括你现在写的这本《活着》,你的文字叙述风格貌似都极其的简洁,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一针见血,在写作的时候,你究竟是怎么样做到.”
“用最简洁的文字,刻画出最震撼人心的情节?”
为什么评论家都在赞扬我的文字精炼?
听闻这番叙述,江海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抬起头来,一脸淡定的望向眼前这位同学:
“因为,我认识的字少”
现如今的中国,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校训。
就比方说清华大学。
清华的校训,是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演讲有关于“君子”的讨论时提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谓自强不息,就是要求清华学生一定要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就如同梁启超先生所说:“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要求清华学子一定要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正如同梁启超先生曾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正是基于梁启超先生提出的这两句诫言,令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大字,成为了清华的校训,并延续至今。
校训,对于每所高校来说,代表了高校寄予学生成才们的期盼。
每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校训.
但全中国唯独有一所学校例外!
这座学校就是北大!
北大的立校根本,是蔡元培校长在创建之初,所提出的一句话: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先生认为,任何的警示名言都有一定是时代性和局限性。
一百年前,我们提倡儒家经典,要尊重儒家文化。
一百年后,如果儒家文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那么这则校训或者说名言警句,是否还有遵循的必要?
秉持着将北大创办为百年高校的理念,从北大建校之初,蔡先生就在坚持一个理念——
没有校训就是最好的校训!
所谓校训,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正是将【思想自由,兼并包容】这八个大字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在21世纪之前的北大,教育理念一直位居时代前沿,也正是基于先人所流下的理念,北大从上到下,从校长到老师
主打的就是一个敢想敢干?
寻常人,想成为北大的教授或者说任课讲师,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本科、硕士、博士、发表核心期刊、成为行业大拿、在行业里拥有相当程度的地位和声誉,经由校方多位领导审核,报教育部审批,在综合情况考虑之下
这样的人才,才配进入北大,成为北大的讲师!
一般情况下,进入到北大担任讲师的教授,年纪都在五十多岁左右,如果行业内出现了极个别优秀者,学校会将任课讲师的年纪,放宽到四十岁出头。
你别说北大这种中国最为顶级的学府,哪怕就是稍微次一档的985院校,能在三十多岁就能担任高校讲师的人才,那都只能用一个词汇来形容——
屈指可数!
也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
北大做出了一个让国内教育学届,直接为之颤动的事情。
二十岁出头的江海,他竟然
被北大聘请成为任课讲师?
江海,正式成为了北大的荣誉教授!
故宫,博物馆。
身穿一袭素雅白裙的颜如玉,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荷一般,袅袅婷婷的走在江海身边。
她眨了眨明亮的眼眸,笑着同江海感叹道:
“这次,你可出风头了”
你要问北大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被聘请为北大任课教授的事迹?
有,固然是有。
1917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留洋归来的年轻人,名为胡适。
他一经归国,便受到了当时校长蔡元培的赏识,蔡校长力排众议,将这位名为胡适的年轻人聘请进学校。
至此,胡适成为了近代中国,最为年轻的一位文学教授.
但是!
饶是当时的胡适,也是在二十六岁时,才被聘请为北大教授,并且当时的胡适虽然年轻,不过论起学识
在美国期间,他先在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后又投入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哲学家杜威门下完成博士学业。
在当时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胡适便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尽皆认可的文学博士,纵然他年纪轻轻.
可是论起资历,却是一点不差。反观这江海,他甚至.
只是一介本科生?
“准确来说,是毕业证书都还没拿到的本科生。”颜如玉走在江海身边,一边忍不住笑,一边拿着手机朝着他念网络上的这些评论,“有人质疑北大荣誉教授的含金量,也有人说你拉低了北大文学院荣誉教授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