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闻言思索,然后点点头。
福州府,正在请假之中的王文龙带着李国仙回到家,突然就收到通知,他升官了,还是个京官——文华殿中书舍人,从七品。命令送到王文龙手里时就是一张圣旨,也没有别人的书信没头没尾的,王文龙一时搞不清楚情况,于是拿着自己的任命跑去找徐学聚询问。
中书舍人这个官属于内阁的中书科,本职工作是掌书写诰敕、制诏等等,大概是一个抄写员或秘书室职员的工作。
此官在明初是由国子监生充任的,当时还是一条国子监生学习官场规矩的好路子,做了几年就会外放到其他职位。但是随着明朝制度的改革,写旨的工作渐渐被阁老以及司礼监所掌握,中书舍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了。这实在不是个有前途的职位,所以国子监制度渐渐衰弱改以科举制度取士之后,中书舍人这官儿居然没有进士愿意来干。
到了此时,中书舍人已成为京官之中少数可以以荫生、贡监补授的职位,如果没有考中举人以上的功名,又想要干到七品文官,几乎只有这条路。
这官儿甚至能买,富家子弟一无所能,但是可以先捐一个监生,然后再捐资得一中书舍人,如果使钱多的话,于名头之前还能再加一卿衔,俨然成为高官显爵。
当然,由于中书舍人能管的事儿实在太少,上面对接的单位是阁老,下面对接的单位是六部,总不能跟阁老、尚书伸手要钱,所以这个官儿基本没有捞钱机会。
花重金买到这个官职在经济上肯定是亏的。
王文龙认识的中书舍人还真有两个,一个是此时还留在福州搞火器发明的赵士桢。另外还有一个原历史上未来的中书舍人,狱吏出身的“东林智囊”汪文言。
不过这俩后来的下场都不是多好,王文龙也对这官职感觉有点没底。
徐学聚却是笑着说道:“建阳无需担心,这官位别人是求也求不来的,莫以为花钱就能买来,国朝只有贡监的制度,却没有明面上花钱买官的规矩。那些富家子弟想当中书舍人说是买官,其实乃是花钱请大臣推举,而且便是尚书侍郎都没有这样的脸面,往往要阁老亲自推荐才可以,在京城时我也听人说过其中的玄妙,一套路子跑下来所费只怕要上万两了。”
“上万两……”王文龙突然感觉汪文言这家伙真是有钱。
徐学聚点头:“你这任命只有圣旨而没有什么人来书交代,说明这定然不是哪个党派为你争取的,多半是圣上提举你的意思。”
“然而圣上也不来给你写信,便说明他不想将你捧做一个词臣,只是想借助推举你向一些人群表达善意。”
徐学聚笑道:“你自安心去做官,也不需刻意跑动,你这官职来的如此干净,十分难得,到京中可以不给人使钱,别留下话柄。”
王文龙点头,别人的中书舍人大都是捐钱捐出来的,他这个官儿自己丝毫没有跑动,真的是被皇帝提拔的,这绝对是独一档了,给人送钱还会破坏了自己的名声。
两人又谈了几句,徐学聚建议说道:“反正圣旨之中也没有催促你去就职的言语,如今李二姐刚有了身孕,建阳不如等她安胎之后再动身北上。”
“我也是这个意思。”
前两天回到福州李国仙就开始干呕,又说腰疼,王文龙看出不对,忙问她这几个月月事有没有推迟,听说果然不规律后忙又找来医生一查,经过几个带下医的问诊,基本能确定李国仙怀孕了。
反正中书舍人这个官也没有具体的工作要干,比国子助教还清闲,富家子弟买官之后也是常年请假,在家该干啥干啥,王文龙晚几天去也没人在意。
这年代的医疗水平实在不让人安心,王文龙决定在家多陪陪李国仙,等她保胎之后自己再北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