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治国理政的方法,高攀龙同样认为应该要把儒家学说中的倡议落实在制度上。
他的这些思想,成为了东林书院的主要思想内核。高攀龙自己就喜欢做制度研究。
他所写的《周易孔义》《春秋孔义》都是典型“六经注我”的书籍,通过解释四书五经的方式,为自己的党派学派争取话语权。
这种行为本质上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中历朝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己利益而制定制度的方法一样。
高攀龙费一下午时间看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深感认同。
他笑着对安希范说:“王建阳真写出一本好书也。我当在学院报刊上推广此作。”
东林书院也有自己的报纸,而且在江南的上层文人中影响力不低。
高攀龙就是报刊的重要撰稿人,他放下书本就开始想如何撰写书评。
万历皇帝想要东林党看一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学会做实事,不务虚名。
但却没想到东林党还真是同意做实事的。
只不过对于东林党人来说,用政治制度恶心皇帝、限制皇权就是他们要做的实事。
万历皇帝可谓是完全没骂到点上。
他主动推广的书籍反而成为东林党做舆论战的好工具。
……
顺天府大兴县。
方从哲也通过三党的朋友拿到了一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阅读之下十分喜欢。
他欣赏此书的方面则是认为此书立论足够公正。
钱穆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很重要目的乃是让当时的人不要武断的批评中国古代治理,立论自然要平和一些。
甚至很多方面在王文龙看来过于褒扬吹捧,王文龙在改写的过程中,将一些对中国古代政治吹的太夸张的地方删去不少。
但一本书的基调还是留了下来。
方从哲是个裱糊匠性格,反对激进改革,这种温吞和尚的论调瞬间击中他的喜好。
他甚至比高攀龙更喜欢王文龙的这本书。
从写作内容到遣词造句,全面欣赏。
方从哲在书评写道:
“《政治得失》一书,书名虽起的惊人,然则内容中正平和,甚得中庸之要旨。”
“如时人皆以为科考拘泥僵化,圣有读书人鱼跃龙门,反诬八股为‘臭篓言荃’,实不可取。”
“《政治得失》详查科举选人之源流,读此书方知,科举之初是真正为国取材,八股文之出现,也是为录取真名仕。”
“无有八股文之前,则写诗也可科考、读经也可科考、甚或字迹写得好也可科考,致使读书之人上升渠道不清,高门大官可做手脚之处极多。”
“八股规则既明,则上至宰相之门,下至扶犁之子,皆可同场而较技。乃是制度上一大推进也。”
“故而知道每个制度创制之初,虽然有偏弊有流还,但这乃是与时代不符,并非创制之人全出自私心或言愚昧不智。”
“若真愚昧,则何能流传数百年而不致反叛乎?”
“读此书可知制度之变化,教人不断、不专横,不至于手指规章律令曰:制定此条律法之人不如我远甚!”
“仅此一条,此书便大有可观了!”
万历皇帝把书籍发给东林三党本来是想气气他们,却没想到取得各党各派一致好评。
万历都无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