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在千禧年后的这几年里,她还是出演了一些区别傻大姐的角色——
眼前,应该就是如此。这也是布拉德如此激动如此雀跃的原因,时隔多年,他又再次进入一线演员领衔卡司的中等级别作品,为自己重新回到好莱坞主流视线赢得机会。
不过……
安森就冷静多了。
一来,桑德拉只是“非常感兴趣”却不是确定出演。
二来,即使桑德拉出演,却无法确定是什么项目。
三来……如果是骗子,怎么办?
千万不要以为杰夫-罗宾诺夫的派对就没有骗子,事实上,这样的场合里,张嘴就吹牛皮的骗子不再少数,八字都没有一撇的电影项目可能包装成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约翰尼-德普抢破头的项目。
反正,好莱坞就看谁更会忽悠更会吹牛。
所以,越是机会,越是需要冷静。
安森看向布拉德,“那位制作人叫什么名字?”
布拉德:……“呃。”
完全愣住。
仔细搜索了一下,布拉德眨巴眨巴眼睛,“理查德,对,理查德。”
安森,“理查德什么?”
布拉德卡了一下,“克里斯托,比利-克里斯托(billy-crystal)……”
安森一惊,“比利-克里斯托?”
八次主持奥斯卡的那个比利-克里斯托?主演“当哈利遇上莎莉”、“老大靠边闪”等等经典作品的传奇喜剧演员的那个比利-克里斯托?
布拉德连连摆手,“不,不不不,理查德-克里斯托(richard-crystal)。”
理查德-克里斯托?不认识。
尽管姓氏一样,但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等等,理查德……克里斯托……安森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有这样一位小众喜剧演员,并且客串编剧、制片人等等不同工作,虽然没有比利-克里斯托那么出色,却在好莱坞也有自己的名字,哪怕没有站在聚光灯底下,也陆陆续续活跃了二十多年。
而安森知道这位理查德-克里斯托是因为一部作品:
“数字谋杀案”。
这部作品,中等投资、票房平平、口碑一般,按道理来说,在数不胜数的电影作品里一点都不起眼,但不少资深影迷都听说过这部作品,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让影迷们认识了几位重要演员:
桑德拉-布洛克,的确,“数字谋杀案”成绩不好,却为她赢得宝贵的转型空间,继而为出演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铺垫了道路。
瑞恩-高斯林,这位独立电影出身的新生代加拿大演员后来成为无数影迷的心头好,他在这部电影里有出色演出。
迈克尔-皮特(michael-pitt),也许他始终没有在主流电影里大红大紫,但“戏梦巴黎”却让他赢得文艺电影爱好者的拥护。
从票房和口碑来看,“数字谋杀案”扑了,但站在时间的尽头回眸,这部作品却为三位演员争取到了各自职业生涯的转折。
第三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