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谈起安森业余爱好的选择,他们谈起安森的日常选择,比如午餐爱好地、比如和朋友聚会的选择、比如放松消遣的去处、比如早晨的运动路线。
诸如此类等等。在十年后,类似的报道、专题、采访数不胜数,所谓的“安森的选择”早就已经成为商业合作的后园,每一个刊登出来的选择都是商业赞助的结果,全然没有真实性可言;目光瞄准受众的钱包。
但在现在,却不是。
这是一次全新尝试,就连詹妮弗也没有推荐自己的午餐喜好和晚餐搭配,然而尼古拉斯和安森的讨论却延伸到这些领域,真正全方位深入了解安森这个人——
在日常生活里,他的个性、他的色彩、他的选择等等等等,从衣食住行细节里勾勒出安森的形象。
这样的演员,是真实的,完全打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神秘主义的好莱坞惯例,形象生动地打开“瓶”形象,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而具体的安森。
他们无所不谈,唯一没有正面展开讨论的就是“公主日记”——
不走寻常路。
明明是宣传“公主日记”,却唯独故意没有讨论“公主日记”。
明明就是因为“公主日记”才产生的机会,却刻意回避生硬直接的宣传,扯着嗓子高喊着“快点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
简单来说,放弃硬广告,而是软广告。
先推广安森,然后让观众因为安森而对电影产生兴趣。
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突破,不得不说尼古拉斯确实疯狂。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全新尝试,不止是安森本身,尼古拉斯也是一样,这样的专访这样的选题这样的切入,一切都是新鲜的,在2001年的当下还不曾出现过。
然而!
尼古拉斯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自己的选择。
尼古拉斯能够从安森身上看到他的个性、锋芒、棱角和色彩,一切都是独特的,时尚造型也好、“公主日记”也罢,包括“老友记”和“gq”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安森这具瓶皮囊底下个性的一种延伸。
如果不是焦点不对,尼古拉斯还想要深入探讨一下“蜘蛛侠”,从“公主日记”到“蜘蛛侠”的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现在显然时机不对。
没有关系,还有下次——
于是,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开篇。
安森一直在探索在寻找,时尚和表演都是一种展示平台,让人们看到这个外表底下的更多色彩,同时也试图寻找自己作为演员的定位。
显然,安森目前为止做得不错。
他的每次红地毯登场都成为讨论焦点,他的两个角色也都成为点睛之笔,以至于让人不由开始期待暂时还没有登场的第三个角色,一切都源自于安森自身色彩和棱角的绽放。
对此,霍威尔表示赞同,尽管他和尼古拉斯的视角不同,但作为主编,他也看到了一次不同的可能。
所谓冒险,可能面临严峻风险,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巨大收获,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