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先拍再说
“大象”,杀青了。
一切发生得太快,似乎昨天才刚刚进入剧组准备拍摄,一个转身就听到导演宣布电影结束全部拍摄——
这样的感觉,是正确的。
事实上,“大象”的拍摄周期,只有区区五天而已;即使再加上安森和格斯前期亲身体验并且考察学校的时间,整个制作周期满打满算也不到十天。
速战速决。
五天。
在“蜘蛛侠”剧组,根本难以想象,可能一个场景都来不及搭好,而“大象”就已经杀青收工。
尽管早就知道独立电影精简凝练,整个工作模式截然不同,但真正亲身经历过后,也还是忍不住发出惊叹。
毫无疑问,这就是安森目前为止最快速的一次拍摄。
而且,这部电影本身就够特别,格斯试图记录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常,拍摄工作和现实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区别,短短五天和此前的校园生活相差无几,拍摄了和没有拍摄的日子大相径庭。
以至于格斯宣布杀青的时候,也完全没有真实感。
“结束了。”
“孩子们,全部结束了。”
格斯拿着扬声喇叭通知,让整个校园都能够听到。
最后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依旧是典型的格斯——
哈里斯扛着摄像机安静地在学校走廊里游弋潜行,如同深水潜艇,沿着走廊、教室、活动室一路前行。
没有特写。没有近景。没有停留。
悄无声息地巡视整个空间。
当然,不是随随便便的空间,而是经过大屠杀的空间,没有幸存者,横尸遍野、鲜血淋漓的空间。
没有特写,那是因为格斯不准备凸显任何主角,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全程巡视,这是一个全景展示,以相同的平静视角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画面,不需要语言就能够感受到落差。
整部电影三分之二时间里都是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此时则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一切毫无预警戛然而止,简单粗暴地摁下暂停键,影像的主旨着实再清楚不过——
冲击,自然而然地发生。
不过,格斯自己也还没有确认,是否准备以这个长镜头为电影收官。
从首尾呼应层面来说,这样一个镜头恰到好处地为电影画上句号,那些批判和控诉不需要言语也能够表达出来;但格斯犹豫的地方恰恰就在这里:
他真的应该把批判和控诉如此直白地展示出来吗?
这样是否显得画蛇添足?又或者一切说得太直接反而露怯,唯恐观众看不出来整部电影传递出来的信息,于是结尾还需要再次用长镜头强调一遍?
正如同格斯对安森的表演评判一样——
正确,的确是正确的,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是;但这样回归好莱坞传统叙事的套路,哪怕不是类型片套路、而是圣丹斯系独立电影的人特有套路,是否过犹不及地破坏了自己最初的自然构想?
也许,电影应该拥有一个更加干净利落的结尾,不需要导演用镜头语言再把整部电影里讲过的事情重复一遍。
格斯需要沉静下来思考。
但思考是一回事,拍摄则是另一回事。
他们可以现在拍摄下来,等待后期剪辑的时候再决定是否使用;毕竟,拍摄了,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使用,但如果没有原材料,到时候补拍也已经来不及。
于是。
整个剧组调动起来,过去这五天时间里参与到电影拍摄地人员全部出动,完成整部电影最恢弘的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