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安森才二十一岁而已。
当谈话结束,安森礼貌地表示他需要补充一下电影节消耗的体力,当然,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他礼貌地表示需要一些私人空间的借口,但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只是沉浸在深入谈话过后的头脑风暴里。
我坐在一旁,满脸呆滞,如同傻瓜一般,大脑却根本停不下来,数不胜数的思绪以泉涌井喷的姿态炸裂开来。
一直到某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我期待安森作为演员的表现——
我好奇安森出演‘加勒比海盗’的话电影会呈现什么面貌,我好奇安森出演‘芝加哥’的话又会为电影注入什么色彩,我好奇安森下一部作品‘暖暖内含光’&‘蝴蝶效应’带来一个什么角色。
当我看到一部优秀电影的时候,我会好奇安森的演绎和诠释。
显然,安森的人格魅力已经征服了我。
但是,安森呢?
‘回家,做一个普通人。’这就是安森的期许。”
句号。
卡尔以一种稍稍特别的方式为这篇文章画上句号,但毫无疑问地,字里行间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赞许和推崇。
其实,早在戛纳,卡尔就对安森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大象”不是他的最爱,但这部电影登顶金棕榈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安森挑选作品的目光令人印象深刻;而现在,卡尔对安森的印象分更是扶摇直上,疯狂加分。
不得不说,巨星光环,看不见却客观存在,这是真的。
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哪怕卡尔已经在不同电影节不同首映式见过诸多顶级演员顶级导演,但看到巨星的时候依旧会心跳加速。
这位,可以算是偶像魅力吗?
此时,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够发现,卡尔的文章……没有写完——
然后呢?
如果卡尔在飞行全程没有打扰安森,给予安森私人空间,那么飞机落地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说,安森通过机场贵宾通道独自率先离开,所以没有惊动任何人?所以没有引起任何媒体注意?
顺带一提,安森抵达纽约,完全没有引起任何媒体的关注,从阿姆斯特丹的起飞到纽约的落地全程悄无声息。
正是因为如此,卡尔的这篇博客才能够引起广泛回响,同时也引发无数质疑,强烈怀疑文章的真实性——
方方面面来看,卡尔是唯一一位亲眼目睹安森返回纽约的人,至少是唯一一位在媒体上公开发声的,这是真的吗?这确定不是网络造假或者粉丝文学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