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又在无形之中和八月三十一日乐队的表演完美契合在一起,打破第四墙,里里外外形成一种呼应。
心潮澎湃。滚滚热浪由外往内地汹涌而去,浩浩荡荡地将舞台完全包围。
迈尔斯。康纳。莉莉。安森。
互相交换视线,互相感应存在,哪怕没有言语沟通,却依旧能够通过演奏完成羁绊,这短短两年时间的风风雨雨一路狂奔,最后在今晚攀登高峰,他们终于能够完全抛下包袱和压力,尽情享受音乐。
笑容,在嘴角绽放。
幸福,在眼底盛开。
旋律激荡碰撞之间,安森再次歌唱。
“听那耶路撒冷钟声传来,罗马骑兵歌声震彻山海,担当我的明镜、利剑和盾牌,我的传教士屹立边疆之外。”(注1)
“只因一些缘由我无法释怀,一旦你离开这里便不再,不再有逆耳忠言存在,而这便是我统治的时代。”
一个收音,干脆利落,画上句号,却没有喘息时间,短短一个四拍过后,气氛刹那间发生剧烈变化。
咚咚咚,咚咚咚。鼓点,湍急。
嗡嗡嗡,嗡嗡嗡。弦音,激荡。
可以看到,安森和迈尔斯两个人一唱一和,激情澎湃的演奏把旋律之中蕴含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宛若暴雨。
蹭蹭蹭,蹭蹭蹭。贝斯,厚重。
叮叮叮,叮叮叮。键盘,轻盈。
随后,康纳和莉莉两个人互相配合,汗水挥洒之间把激情和热忱全部注入音符,世界陷入一片轰鸣。
堪比洪流。
激荡,回响,盘旋——
乐器的魅力,在这一刻展露无疑。
也许,古典乐和流行乐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古典乐更依赖乐器的演奏,以纯粹的旋律将情感娓娓道来,不管是古典乐器还是现代乐器,音符和旋律的曼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音乐之所以能够打破文化和国界的束缚,就是源自于旋律的共鸣。
今晚,前有碧昂斯开场十五分钟眼缭乱的舞台演出,后有披头士四十周年纪念耳熟能详经典曲目的串烧,斯台普斯中心的气氛早就已经被推向巅峰,现场嘉宾完全沉浸其中,普罗大众也没有例外。
又有谁能够拒绝这样一场视听盛宴呢?
所谓舞台,就应该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从歌曲到舞蹈,从灯光到造型,整个表演构成缺一不可。
这是事实,百分之百的事实。
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演变为事实了呢?
曾几何时,民谣、灵魂、蓝调、爵士,根本不需要视觉,仅仅通过听觉就能够触碰到灵魂的温度,没有电视的时代里,电台节目潺潺流淌的旋律也一样能够拨动心弦。
表演,视觉非常重要,但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听觉的地位。
眼前,八月三十一日乐队就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用乐器、用演奏,创造一个属于旋律的世界。
徜徉,沦陷,坠落。
没有人能够拒绝。
一切,妙不可言,一个个灵魂出窍地在演奏之中消融瓦解,超越语言和思想,仅仅只是灵魂层面的交流,整个斯台普斯中心在八月三十一日乐队营造出来的世界里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没有例外。
注1:生命万岁(viva-la-vida——coldplay)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