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帮天后救场,她馋我身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45章 通往殿堂级音乐家的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悲伤凄凉的音乐,让人心有戚戚的演唱。

合唱团们面露悲戚,许诺一脸沉痛,所有人都在缅怀。

现场观众们集体沦陷。

不管是特殊观众,还是幸运成为观众的游客,此刻都泪流满面。

直播间的观众们成为了网络陪哭员。这一刻,他们无比后悔自己没能赶到壶口瀑布。

直播间的音乐效果已经如此震撼,现场只会比直播更加震撼。

许诺双手抱在一起,向外轻轻一放。

如泣如诉的音乐声响起,如同压抑着的哭声。

音乐渐渐变小。

许诺双手抬起,慢慢的慢慢的放平,最后放下双手。

《黄河大合唱》第四首《黄水谣》结束。

四首歌过去,加上前奏准备时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

现场的观众们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唱响华夏》直播间,观看人数已经突破千万。

其中央视、魔都卫视、长江卫视等也开启了同步直播。

央视新闻,甚至还在新闻三十分里进行了报道。

《载入史册的音乐会——黄河音乐会!》

《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黄河大合唱》!》

《中华民族音乐史上耀眼的丰碑!》

这些夸张的标题,如果是出自自媒体之手,网友们只会一笑了之,说不定还要进去吐槽一番。

但这些标题,是官媒发布的。

央视、青年社等重量级媒体,在黄河音乐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用伟大来形容这场音乐会。

只是四首歌而已,几乎所有知名音乐家都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吕新知更是在央视采访中直言:“《黄河大合唱》是难以想象的伟大作品,这是无与伦比的天才之作,大家可能回应有些不以为然,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只是四支曲子,后面的四首,我也听过,我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如果这是我的作品,我现在马上去死都可以。”

满头白发的吕新知,用最狂热的眼神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老爷子一脸崇敬,恨不得马上飞到现场。

不仅是吕新知,其他能够号称音乐家的大师们,无一例外给出了最高评价。

“伟大”“完美”“天才”“惊艳”“震撼”等等词汇被众位大师们反复提起。

之前的许诺,哪怕在流行音乐称王称霸,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评价。

流行音乐想要登堂入室,不是看什么网络数据,也不是看喜欢的人有多少。

这些都没什么意义,因为流传度最高的歌曲,往往是口水歌,朗朗上口,好听好记,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艺术含量。

《黄河大合唱》,走出了一条流行音乐人通往殿堂级音乐家的道路,只可惜这条路只有他一个人。

在此之前,诺言这个名字,是人人称赞的作曲大师,他的作品有深度,有内涵,大家爱听想听,到离音乐家这个称号,还差着一丝火候。

如果不是他写出了《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这样的作品,他连触碰到音乐家称呼的资格都没有。

而现在,半首《黄河大合唱》之后,音乐家这个称号,已经牢牢地安在了他的头上。

吕新知没任何意见,其他人就算有意见,这时候也没意见了。

他们只恨《黄河大合唱》不是他们写出来的。

除了作曲方面,作词方面也得到了大师们一致的认可。

不仅国内著名的作词大师们拍案叫绝,作家圈里也因此掀起了轩然大波。

文学大佬苏星海的评价依旧十分简单粗暴:“卧槽牛逼!这词要是我写的就好了,让人嫉妒!”

网上,《黄河大合唱》像飓风一样迅速传播。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四首每一个片段,都登上了热搜榜,每个话题评论都是一万条起步。

华语乐坛,或者说华夏民族音乐史上,出现了新的神作。

从老到幼,从男到女,每个人都能从《黄河大合唱》里感受到难言的感动。

在这样的歌曲下,其他歌曲通通变得不值一提。

即使是许诺和林晚晴前一天才发布的《月亮惹的祸》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此时却都没有多少人讨论。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黄河大合唱》吸引了。

华语乐坛的作曲大师们,此时已经彻底傻了。

之前许诺虽然很强,但大家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在他发歌的时候,抢到第一的事也不是没有过。

就算是他出手,林晚晴或者他自己亲自演唱,大家拿个第二第三问题不大。

这种差距,仍然在大家接受范围之类,没有人能永远保持这样的热度。

只要等到他们人气下滑,第一的位置迟早要让出来。

有时候最长的河,比最高的山更容易让人铭记。

吴高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最火的年代,有很多人跟他有着同样的人气,甚至还在他之上。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天王们日落西山,吴高峰依旧如日中天,现在大家提起吴高峰,仿佛他当年天下无敌。

这就是时间的魅力。

很多人就是打的这个注意,把许诺熬下去,他们自然就又有了话语权。

这个方法不能说不好用,只能说现在已经失去了效果。

因为那个人,从作曲大师,摇身一变成为了音乐家。

足以载入史册的音乐家。

时间对他已经失去了效果。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