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73.第273章 第二次劝谏失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父皇!”御阶旁的刘据,前走一步,朗声道:“发兵西南夷一事,儿臣有异议。”

见到这一幕。

殿内众人神情各异,准备出列的卫青皱了皱眉,列位其后的霍去病深深注视着刘据背影。

百官同样循声望来,惊愕之余,也暗自松了口气,由太子出面,更好些……

而高坐主位的皇帝闻言。

神情扬了扬,像是见到了新奇物一样,又像是在聚起压迫之势似的,身体前倾,问道:“太子有何异议?”

“父皇,年前刚经历过一次动兵,此次是不是缓一缓?”

“不能缓!”

皇帝手点向台下众多臣子,“元鼎年间,百官们就劝朕缓,朕缓了,可缓出来个什么?”

“才几年不动兵,一个个便懈怠、纵情享乐,朝廷下诏讨伐南越,等了几个月都没有将领主动请命!”

“哼!”

刘彻站起身,手扶剑柄,冷声道:“从那时起,朕便知道,用兵一事,绝对不可拖延!”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是此理!”说着,皇帝点向刘据。

“你要学的还有很多!”

“是。”刘据躬身应下了教导,可他脚步没动,脸上表情没动,嘴里的态度同样没有分毫动摇。

“但北方大敌未除,匈奴实力仍在,操之过急难免出问题,儿臣以为用兵西南一事,当徐徐图之。”

“以免被匈奴趁虚而入。”

太子的语气很平静,平静中透着坚决,大臣们心底忽地生出了些许凛然之意。

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御阶上的皇帝。

不知怎的。

无论是反战、还是不反战的大臣,这一刻齐齐缩了缩头,默默往后退了点。

卫青眼中担忧越甚,霍去病目光凝色愈浓,直面刘据质疑的皇帝却眯起双眼,偶有精光闪烁。

殿内气氛逐渐凝滞之前,皇帝肃声响起。

“太子目光短浅了,就是要趁着北面自顾不暇,才要尽快处理掉其他地方,随后再专心北抗匈奴!”

闻言。

刘据拱了拱手,算是应下了教诲,可皇帝的话并未说服他后退,所以刘据再道:

“近些年朝廷府库消耗大,实际人口损失更大,尤其是各地良家子——大汉精锐军队的兵源。”

“兵力补充远不及兵力消耗,如果战事过于密集,恐有大患!”

近几十年里,各地良家子被屡次征调参战,虽胜仗多,可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再如何胜,也会有伤亡。

多次之后。

人数已经损失过半。

此处的‘人数’,既指良家子,也指普通百姓,每逢大战,必征调远超战兵数倍的民夫。

征民夫,服徭役。

以为服徭役不会死人吗?

只是这些说了没用,对皇帝说了没用,所以刘据没说,他只说了兵源减少,恐有大患。

按理此时此刻,太子提起府库,提起户口,身为大司农的桑弘羊应该出列附和刘据了。

但他没有。

不是他懦弱胆怯,而是神仙打架,凡人别插手。

从太子第二次劝阻皇帝时,局面就明显进入了‘父子局’,此刻宣室殿是人家父子的舞台。

桑弘羊看透了此事,卫青、霍去病、石庆等人,以及是太子党、不是太子党的人,都有察觉。

他们默契的闭了嘴。

太子与皇帝的首次冲突,就这么突兀的、自然的出现了。

从交锋回合来看,皇帝似乎落了下风,因为皇帝这时说道:“那便不征调三辅兵力,也不用长安精兵,征调巴蜀郡兵去,讨伐一些蛮夷部落,还用不着朕的精兵。”

“就这样!”

“太子还有什么话说?”

‘就这样’在前面,语气很重,问话在后面,语气有点冲,试问,身为太子的刘据还能说什么?

答案是……

当老子的没给他再说话的机会。

皇帝重新做回龙榻,直接命令尚书仆射霍光拟诏,开春后,发巴蜀郡兵、刑徒八万,征讨西南夷!

是的。

皇帝用实际行动,再次给太子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大课——论不过理,就用蛮力说话!

就这样吧!

当日朝会散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如何找到太子,如何分说的,外人便不知晓了。

倒是在同一日,诸侯王们离京时,赵王刘彭祖在长安城外与宗亲们分别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哎。”

“咱们的皇帝陛下,愈发英明神武了啊。”

这句话如果也翻译翻译,不难听出赵王是在讽刺皇帝偏执,难听善言,好大喜功。

别误会。

赵王绝对没有替刘据说话的意思,即便有,也是含着挑拨离间的心思……

诸王离京后不久,在同一天商议的其他两件大事,便相继出台诏书,同时在邸报上公布开来。

一。

朝廷决意,发巴蜀兵卒,平定西南夷。

二。

初,榷酒酤,禁民酿酒,由官专卖。

与第一条相比,第二条明明触及到民生,却显得无关紧要了。

诏令下发后,攻伐西南夷的主将也确定了,两位。

没错。

又是两位主将一同领兵。

“此次伱领兵出击,一定不能贪功冒进,更不能以为敌军是蛮夷,就大意轻敌。”

大司马府,公房内,卫青正对一名身形壮硕的将领叮嘱道,“记住,一定要求稳!”

“与另一位主将多商多议,有分歧可以谈,万不能内讧、乃至刀兵相向,像朝鲜一战的旧事,绝不可再发生!”

“喏!”

壮硕将军肃然应道。

其人,姓郭,名昌,郭昌,现任中郎将,云中人,曾以校尉身份跟着卫青打过仗。

是的,领兵将领又和卫青有关!

事实上。

现如今大汉朝的中上层武将,十个里面,起码有七个,都和卫青有关联,以其旧部自居。

皆因他们能崛起、能成为上层将领,就是靠着前些年频繁战事的军功。

很不好意思。

那些战役,基本都是卫青统帅的……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