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1章 苦苦百姓,惟儒最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11章苦苦百姓,惟儒最贵!

自太宗皇帝始。

或者说自建文皇帝始。

大明朝不是干旱,就是蝗灾,百姓们还要四处去讨饭。

当初太宗皇帝靖难之时,攻讦建文皇帝皇位不正,天道谴之。

然后,太宗皇帝靖难成功,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两京一十三省的干旱、蝗灾不仅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坊间逐渐有了流言,是太宗皇帝皇位不正,苍天谴之。

太宗皇帝射出的一支“箭”,短短几年后,便正中太宗皇帝眉心。

以及,太宗皇帝后的历代大明朝皇帝,这一百多年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大丰收过,总要有几个省遭灾。

粮食运完东北运西南,折腾地人心力憔悴。

坊间流言就又变成了这是建文皇帝对太宗皇帝一脉皇帝的诅咒。

真与假,张居正内阁不想去评判,但这样的大丰收,在嘉靖一朝到来,所谓诅咒,便俱都不攻自破了。

近来皇上又变得勤政爱民,在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看来,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模样。

可还没等高兴,陈以勤“谷贱伤农”的话,便摔在了张、高、李脸上,笑容逐渐凝固。

高拱不满陈以勤在这种欢喜的时候,陈以勤却在泼凉水,反驳道:“谷贱怎么会伤农呢?”

粮食大丰收,价格变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品价格变化。

而粮价低了,天底下的百姓吃饭买粮就便宜了,人人都能吃得上饭,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并且,这对朝廷也是件好事,朝廷的俸禄、边镇的粮饷,军队的人吃马嚼,在以往的时候,朝廷压力很大。

现在粮食多了,朝廷压力自然就消失了,内阁、六部也能松一口气。

最关键的是,中原百姓是很温和的,只要能吃得上饭,不会被饿死,就不会有人想着造反。

没有反贼,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值得载于史策的事。

见到同侪根本不懂谷贱伤农的道理,陈以勤叹了口气,管中窥豹,这一百多年来,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年年灾情的严重程度,解释道:“宋真宗咸平二年,粮大丰,贫贱者大增。

宋仁宗庆历三年,粮大丰,汴京街头乞者无数。

宋神宗熙宁五年,宋哲宗元祐四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宋孝宗乾道元年、淳熙二年。”

陈以勤列出的例子,全是北宋、南宋的盛治之时,但粮食的大丰收,没给宋朝农民带来幸福,而是带来的不少祸患。

一年年的大丰收,都在动摇宋朝本就脆弱的根基。

这些全都有史可查,如果文渊阁等朝廷存放典籍的地方查不到,陈以勤愿意去信四川,将家中藏书或藏信取来。

其中,不乏有理学先贤所书记录,包括朱熹朱子亲笔也有。

陈家家族底蕴,堪称不凡。

高拱还是有些不解,追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陈以勤耐着心,掰开了揉碎了,道:“就以今年我大明朝的大丰收为例,在去年这个时候,一斗米要十钱,而今年,却只值三钱,那么,一斗米就少了七钱。

阁老,次相,子实,对你们来说,不论粮价怎么高或怎么低,其实都无所谓,毕竟,你们家里良田无数,而家族的人就那么多,怎么吃都吃不完,连买粮都不用。你们又有这天下第一等的俸禄,不时还有皇上的赏赐,或许你们瞧不上这点富贵,但就是什么都没有,靠着俸禄、赏赐总能衣食无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