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80.第280章 居正罢相,师徒大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胡宗宪深呼吸了几息,望着李春芳,说道:“子实,此次廷臣慰问,就由我们两个前去吧。”

次相不能去,万一在张老太爷棺椁前笑出声,内阁就真要成天下笑柄了。王崇古也不能去,这是“罪魁祸首”,张老太爷以前身子骨挺硬朗的,就是三子死、四子残才一蹶不振的,真要去了,张家人会觉得是侮辱,说不定都能在灵前一战。

陈以勤人在山西,暂时回不来,那内阁合适前往相府的,就只有他和李春芳了。

“也好。”

胡宗宪、李春芳前脚刚去慰问,后脚高拱便吩咐阁员动座次。

在政务堂理政以外,内阁诸臣的座次,都是从左往右排列的,即首辅的座次在最左,次辅的座位在首辅的座位右,三辅的座位又在次辅的座位右,以此类推。

在一般情况下,首辅去位,都是次辅晋为首辅,因此,按照惯例,首辅去位三日后,次辅的座位就会移到最左边。

高拱明显有些等不及了,听到没有夺情的旨意,而是颇具深意的御札手书后,直接就当张居正去位了。

同样留在内阁的阁老王崇古见此情形,面部表情略显扭曲,权力斗争斗到这程度,充满了“质朴”。

不由得心生腹诽,这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啊!

身为元辅,张居正在内阁也是有不少拥趸的,这一事件,立刻被报给了相府。

不过,都到这时了,高拱完全不在乎了。

此前,张居正串联群臣,逼走了圣上近宦吕芳,让整个内廷都笼罩在腥风血雨中。

宦官人数的锐减,致使内廷掌控的诸地织造局、市舶司、矿业司等监当衙门大多裁撤,如张居正、如文武百官的意愿,这些肥到流油的位子,重新归回了朝廷,回归了文官手中。

内帑的进项,顿时少了一半以上,属于圣上独理的钱财,少了。

毫无疑问,张居正得罪了圣上太多、太多,才有了这不是明谕守制胜似明谕守制的御札手书。

以孝之名,剥夺了张居正的相权,张居正,注定再无缘内阁。

人虽然还没走,但茶已经凉了,张居正怎么想,高拱根本不在乎。

……

胡宗宪、李春芳到相府时,黄锦作为内臣,代表圣上、圣母慰问、赐礼,离开多时了。

满府挂孝,醒来的张居正也是披麻戴孝,在火盆前烧着纸钱,身边仅有门生、大理寺卿黄清在陪着。

政务要紧,文武百官要等到放衙后才会在诸部堂官们带领下前来吊唁。

张居正有些失魂落魄的,三分,至多四分,是老父亲的病故,七分,至少六分,是为艰难的处境忧虑。

一心二用的天赋,在这时被发挥到极致,可丝毫没有破局的思绪。

守制。

是万古纲常所系。

社稷、生灵,都抵不过此重。

故孔夫子会批评缩短丧期的宰予:“予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亚圣孟子告诉请教丧事的王子:“虽加一日愈于已然,则终丧。”

圣人有圣人的教训,圣上有圣上的心思,最难的是,圣人、圣上心思相同,几乎堵死了张居正一切夺情的法子。

至少,夺情的事,不能出自他自己的口。

黄清轻拉师相麻衣,提醒师相,两位阁老到了。

胡宗宪、李春芳先以廷臣之身,代表圣上、圣母对张老夫人、张居正表达慰问,再以同僚之身,在张老太爷棺椁前鞠了躬,烧了纸钱。

黄清搀扶着悲痛欲绝的张老夫人暂时离开,停放棺椁的厅堂中,就只留张居正、胡宗宪、李春芳。

胡、李知道元辅这是有话要说,也能猜出想说的大概,心道麻烦,可也只得听元辅开口,道:“我欲寻求夺情,请汝贞、子实相助。”

开门即见山。

着实吓了两人一跳,彼此而视了一眼,胡宗宪沉默,李春芳委婉拒绝道:“夺情之事,恐伤元辅贤名。”

“我朝有夺情起复之事,亦堪称名臣者不在少数,仅阁老就有三位,文靖公、南杨先生、南阳李文达,无非是小贤与大贤之别,我不在乎。”张居正对道。

还举了本朝阁臣夺情的三个例子,文靖公金学士,宣德初以母丧归,不久,便宣庙命起复。

三杨之一的南杨先生,亦于宣德年间,以母丧归,不久,宣庙命起复。

南阳李文达,成化二年三月遭父丧,五月,宪庙命起复。

他臣不论,阁臣就有三例,张居正都为自己找好了标榜者。

小贤起复,遭非议,堪称名臣。

大贤起复,谁人能撼!

其实,夺情在正德朝以前那是常事,但在正德朝,其首辅杨延和父亲死后,杨廷和乞奏守制三年,正德帝不许,杨廷和不惜以罢工抵抗,多番拉扯,正德帝才准允杨廷和回乡守制,此后不久,正德帝诏杨廷和回朝,杨廷和更是上书抗命,直到守制三年才还朝,杨廷和一时成为了孝子的典范。

就是从那时起,阁臣才能为父母完整守孝三年,且从那以后,阁臣、文武百官都不敢随便夺情了,怕被别人说不孝。

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杨廷和在进入嘉靖朝后的遭遇,张居正没有丝毫怜悯之心。

这下。

李春芳也沉默了。

圣上暗命元辅回乡守制,作为甘草阁老,要让他倡言元辅夺情于朝,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张居正本来就没有想过两位同僚能去倡言,在得到无声的反对后,顺理成章退了一步,道:“我不在朝,朝中或将乱,天下或将乱……”

元辅不谦虚的两句话,听得两位阁臣嘴角微撇。

就当今天下,内阁谁来执掌国柄都不会乱,哪怕是胡宗宪,或是李春芳登位,也不会有任何事,承平盛世,离开谁,大明朝百姓生活该怎样还怎样。

朝中的确会乱一乱,如果次相接过国柄,必将对“张门”展开疯狂打击报复,朝野动荡是免不了的。

一句事实,一句夸张,胡、李二人不好去反驳,便就听张居正继续说下去,道:“倡言于朝的事,自会有御史去做,汝贞、子实,我之所想,不外汝二人响应一二即可。”

百官礼制。

归礼部、归都察院。

礼部尚书海瑞是至诚至孝之人,夺情之事,想来是坚决反对的事。

张居正没指望海瑞,也没指望都察院左都御史颜鲸,指望的是门生、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

倡言于朝,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但响应倡言,勉强能吆喝两声。

胡宗宪是同僚,李春芳是同僚,还是同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看在过往情分上,两人点了点头。

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张居正最信任的门生之一,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竟拒绝了张居正夺情的倡言,并为此爆发了一场师徒大战,朝野震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