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香江本土企业合作,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合作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林浩然近年的崛起速度之快,在郭河年心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之前与林浩然已有合作,但香格里拉酒店大厦项目相对较小,万安集团主要作为承建方,项目完成后双方关系便趋于平淡。
因此,郭河年产生了与林浩然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念头。
恰在此时,政府宣布即将举办一场官地拍卖会,郭河年看中了位于上环的一块地皮,随即萌生了与林浩然共同竞拍的计划。
“上环的地皮?”林浩然带着一丝好奇,接过了郭河年递来的资料。
这块地皮紧邻香江大学,位于其东北方向,虽不直接临海,但距离海边也仅有几百米的距离。
地皮总面积达到45.54万平方英尺,换算成平方米,约为4.23万平方米,面积不算小了。
考虑到它位于上环这一寸土寸金的地段,其价值不言而喻。
林浩然还注意到,该地皮距离即将建成的西区海底隧道上环出口仅百米之遥。
再往东行,便是著名的荷李活道。
这确实是一块极为优越的地皮。
林浩然放下资料,并未急于回应是否愿意合作,而是转而问道:“郭叔叔,您对这块地皮未来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上环的地段,其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湾仔等地,同样与中环相邻。
甚至在某些方面,上环最东部的地段与中环的价值相差无几。
与旺角、油麻地那种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方不同,上环更多地展现出一种高雅而独特的氛围,恰如它的别名“样年华”。
这里的商业氛围,与中环相比,同样浓厚且独具特色。
“林贤侄,我计划如果竞拍成功,就在这块地皮上打造一座综合性的高层大型商业广场,由多栋高层建筑构成,底层用于商业经营,高层则规划为酒店、写字楼等出租用途,类似于海港城的模式。
虽然面积上无法与海港城相提并论,但在上环这个地段,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显眼,一旦项目落成,它将成为上环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郭河年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听到郭河年的规划,林浩然不禁心动起来。
若郭河年提出将其开发成住宅小区,林浩然或许兴趣不大。
但面对这种将商场与写字楼完美结合的出租型地产项目,林浩然的兴趣立刻被点燃了。
“不知道郭叔叔打算如何合作?”林浩然继续追问。
“我预估这块地皮的拍卖价格大约在4亿港元左右,后续的项目开发也需要6亿港元甚至更多。
因此,整个项目至少需要投资10亿港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所涉及的资金相当庞大。
如果林贤侄有兴趣,就看你能抽出多少资金了,最高我可以让出4.9成的股份给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项目想要建成,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所以,投资资金不必一次性付清,但前期的拍卖资金肯定是需要先到位的,之后的合作资金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和资金需求来逐步注入。”郭河年微笑着解释道。
10亿港元的资金?这确实不是个小数目。
然而,一旦这个项目成功建成,它将成为一个年年都能带来巨大利润的金矿,这个投资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未来香江的发展如何,林浩然也知道个大概。
不用考虑香江有没有发展前景,大肆投资就行了!
而且,现在才是1980年初,与1981年中的房地产价格相比,至少要低一倍以上。
如果能在这个时间点拿下这块地皮,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郭河年愿意让出4.9成的股份,这也意味着他至少要占据5.1成的股份,以保持对这个项目的主导权。
“郭叔叔,您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林浩然并未立即给出答复。
“当然,林贤侄,你可以慢慢想。”郭河年笑着回应。
他并非没有其他合作伙伴可选,甚至独自承担这个项目也完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10亿资金虽然是个不小的数目,郭家的投资也布局广泛,这笔资金并非只能用于这一个项目,在其他领域也有其用武之地。
然而,由于这是一个长达数年的开发项目,资金无需一次性投入,因此即使是他独自开发,难度也并不算大。
但这次,他坚定地选择了与林浩然合作。
从成功收购靑洲英坭公司,到港灯集团,再到中华煤气公司,林浩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才能,每一家公司都在他的运作下焕发了新生。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商业奇才的年纪竟然还不到三十岁!
因此,就连经验丰富的郭河年也不禁对林浩然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虽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林浩然相比,却显得相形见绌。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郭河年不禁感慨万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