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穿越)——孟冬十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司南扶着车把,弓起身子,修长的腿飞快地捣腾着,骚气的小三轮嗖地一下从马车旁蹿了过去。

兄弟,先走一步喽!

司南扬着手,嘚瑟地冲人家摆了摆,根本没看清车边坐的是谁。

暮春的暖风撩起他额角的发丝,少年脸上的笑比春日的暖阳还灿烂。

唐玄想起一年前,他在狄青大将军的灵前见过他,那时的他还没有这般耀眼。

车里伸出一只手,想要拍拍他的肩。只是,还没拍到,唐玄就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官家遗憾一笑,唉,又没拍到。

今日他瞒着百官微服出城,只乘了一辆青帐马车,唐玄在前面架着马,特意换了身黑色劲装,戴着斗笠,不然司南也不会认不出来。

赵祯探出头,慈爱地笑着,玄儿啊,方才我瞧着那个车子倒是特别。

官家若喜欢,臣替您要一辆。

欸?怎么能随随便便朝百姓开口呢,就算想要,也得是买。还不能硬买,要人家愿意才好。

唐玄:是。

赵祯碎碎念:玄儿啊,你性子冷,又时常板着脸,到时候一定要跟人家好好说,可别把那孩子吓着我瞧着年纪好像不大,有十五了没?

十六了。唐玄说。

赵祯故作惊奇,难不成玄儿认识?

唐玄嘴角一抽,我每天做了什么、认识了谁您老不是最清楚吗?

好好好,玄儿都有朋友了。赵祯笑呵呵地抬起手

唐玄闪身躲过。

唉,又没拍到。

今日份的拍肩挑战到此为止,赵祯遗憾地坐回去。

唐玄把帘子放下来,您坐好。若被风吹着,又要病了。

赵祯笑呵呵:有了朋友就是好呀,都会关心人了。

唐玄:

我不是,我没有。

小飞车别忘了啊!

是。

过了片刻。

我眯会儿,有事没事都别叫我。

是。

又过了片刻。

我瞧着那孩子倒挺有意思,有空叫他到宫里喝茶。

是。

又又又过了片刻。

那孩子叫什么来着?

您要再不休息,臣就赶着马车回去了。

赵祯笑呵呵:休息休息,不说了。

唐玄半个身子探进马车,在他背后塞上软枕,膝头盖上毯子,一切妥当了这才出去。

赵祯眯着眼,嘴角微微扬起,他此生最大的幸事之一,大概就是收养了这个义子。

这么好的小玄儿,是把清源郡君许给他呢,还是南城郡主?听说十三家的建安县主一直惦记着他,不然让皇后做个媒?

第13章躲雨

越往南走行人越少。

村路弯弯曲曲,远处有灰色的小房子,两边是绿油油的田地,一块块深深浅浅的绿色,就像童话里一般。

繁华的汴京城很少看到这样的景色,司南不由放慢了速度,二郎也好奇地左看右看。

臭兄长,先生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怎么今日不见下雨?

叫声亲哥,哥告诉你。

臭兄长。

就犟吧,待会儿就下瓢泼大雨,把你淋成落汤鸡。

二郎做了个鬼脸。

司南故意拐进一个小浅坑,三轮一颠簸,二郎吓得哇哇大叫,连声叫哥。

哥,前面有条大河!二郎揪着司南的衣裳站起来,兴奋地往那边看。

司南耳边仿佛响起一道含笑的声音:看到河,就快到了。

是司旭说的。

司旭在时,每年清明都要带着一家老小回来扫墓,每次看到崔家河,都会笑呵呵地说上一句。

崔家河上游有个村子,叫崔家寨,这里是祖父的老家。

祖父常说,崔家寨在前朝只是一个山匪寨子,本朝立国,官家施行仁政,收拢流民归籍、招安山匪,这才让寨子里的人有了田地,成了正正经经的农户。

只是崔家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土地少,出行不便,村民的生活十分贫苦。

司旭发迹后,修桥铺路,时常接济,村民们对他十分感激。

虽然村里已经没了司家人,他却从未忘本,每年都会回来。

从前回来,他们是一家六口,坐着宽敞的马车,带着一盒盒礼物。这次只有一辆小三轮,外加兄弟两个。

村口站着七八个汉子,皆是粗布褐衣,一脸风霜。为首的叫崔实,三十余岁,三年前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了村长之位。

司南一眼就认出来了。

半年前,原身扶着祖父母的灵柩回来安葬,多亏了这位村长里外忙活,前后打点。

明知司家落魄了,也不见他的态度有丝毫改变,反而对兄弟两个更加热络,村民们亦是如此。

想着你们今日得过来,还怕你们找不到地方,正商量着要去迎一迎,路上可还顺利?

崔实说着,下意识地伸手接缰绳,冷不丁瞧见司南骑的根本不是驴车马车,而是个怪模怪样的木头车,顿时瞪大眼,这是啥神仙物件,咋还能自己跑?

不是自己跑,是我骑的。司南往前蹬了两下,让他看清楚。

崔实猛地后退一步,吓到似的。

其余汉子也惊奇地瞧着,议论纷纷。

这叫三轮滑步车,用脚一蹬就能往前走,比手推车省劲儿。哥,你试试。司南脱了高跷鞋,递给崔实。

别别别,这么好的东西,别让我给弄坏了。崔实连连摆手,眼睛却盯在三轮车上,满眼热切。

司南笑笑,道:那回头我告诉你怎么做,让咱们村的木头哥新做一辆。

旁边的汉子笑呵呵地搭话:南哥儿还知道木头呢?那小子整日窝在家里,孵蛋似的,你可没见过他两回。

知道,实哥每年去汴京,总会给我们兄弟俩带着小木马、小木剑,都是木头哥做的。

我也知道!木头哥做的剑又好看又结实,比梁家武行里买的都好!二郎兴冲冲道。

汉子们不由笑了。

两位小郎君能瞧上他们的东西,比什么都让他们高兴。

这些年多亏了司旭,村里的少年郎们能去汴京找活干,老人孩童有衣穿,逢年过节还有他送来的米和肉,日子过得比附近的村子殷实许多。

如今司家出了事,大伙恨不得用十倍八倍的心力去回报。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