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别的,只因钱朗是本地人,而且是河间人的骄傲。
要知道,整个河间府三五年也不一定能出一个擢入禁军的儿郎,更别说还被燕郡王亲自提拔为了将虞侯。
得知真相,江娘子和元三德吓傻了,就算他们再贪钱,也不会贩辽盐。
在司南的一番游说下,他们答应同他联手,揪出背后的大头,算是将功折罪。
只是,背后总有人兴风作浪。
不知哪里传出的消息,仿佛一夜之间,整个河间府的百姓都知道了,俊俊面馆的月小东家是朝廷暗桩,是来河间府查私盐的,一旦被他查到全城的人都要砍头。
一时间,司南成了全民公敌。
原本和他交好的那些街坊四邻都不理他了;赵灵犀再去裁缝铺里找绣娘们玩,众人皆默契地躲着她;只有江家姐妹愿意和她待在一处,紧接着,连江家人都被排挤了。
更过分的是,小郭去街上买菜,根本没菜贩卖给他。他提着空荡荡的菜篮子回来,沮丧得不行。
赖大拍拍他的肩,安慰道:买不到就买不到吧,反正也没人来吃面了。
确实,连续三五日,面馆里都不再有人来。偶尔有一两个不明情况的行商过来,都会被守在附近的邻居劝走。
如果月家人真是普通百姓,八成得被活活逼走。
司南试图解释,努力修补,都没用。
他低估了盐对百姓们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买不起官盐的穷苦人家,倘若不是时不时偷买些私盐,只能喝动物血或者去山上捡含盐的石头。
司南体谅他们,所以没用自己的那些小心机对付他们。
如今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快解决这件事,让百姓有低价盐可吃。
首先,得抓住辽人向大宋贩卖私盐的有力证据,这样即使两国交兵,宋军才不会师出无名。
至少朝中官员很在乎这个,官家也是。
其次,包大人和三司使张方平在朝中努力,试图取消河北路的官盐专卖。
司南一直在想法子,怎样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让那些反对派无话可说。
说到底,还是要从百姓入手。
可是,百姓们拿他当阶级敌人。
在排挤他、戒备他、监视他、赶走他这件事上,全城百姓前所未有的齐心协力。
这不,俊俊面馆已经五天不开张了。
除了自家人的一日三餐和送到军营的两碗面,后厨再没冒过热气。
远远看见一队商人进了城,奔着五文吃好,十文管饱的大牌子过来,还没进门,就被几个妇人拦住了。
正是当初和赵灵犀对骂的那几个。
妇人们吐沫横飞一通诋毁。
他家面可吃不得,没瞧见嘛,根本没人进,谁进宰谁,尤其是你们这些个远道而来的人!
单是宰几个钱还不算啥,他家啊,连命都要!
肉馅馒头听过没?听说啊,他家就是做这个的,进去了就别想出来了。
哎,跟官府勾结,杀了人也不用偿命
一队行商停也没敢停,惊恐地跑走了。
妇人们又又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趾高气昂地瞧着司南。
司南懒得理她们。
就像一头狮子不会搭理一个放屁虫,没必要。
赵灵犀却气不过,冷冷道:我劝娘子们一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现世报就在眼前,可别后悔!
我呸!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老娘看你还能蹦跶几天!
赵灵犀冷笑,敢在我面前称老娘,我看你是不想要脑袋了。
那妇人仗着人多,越说越来劲:好大的官威呀,有本事你叫官爷来抓我呀?正好让大伙瞧瞧,你家是不是朝廷的狗腿子!
话间刚落,就见一队官兵从拐角过来,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厚重甲衣,个个神情肃穆,威风凛凛。
尤其是前排那俩人,一个姿容华贵,一个气势无俩。
赵灵犀瞬间红了眼圈。
狄咏心疼坏了,是谁欺负我的小丫头?
是她!她们都是!
狄咏摆摆手,轻描淡写,绑了。
方才还叉着腰叫嚣的妇人,这时候像被掐住脖子的老母鸡似的,顿时缩着爪子团着翅膀,吓尿了。
狄咏翻身下马,拍拍小娘子的头,可满意了?
赵灵犀鼻子一酸,扑进他怀里。
旁边,唐玄瞄了眼赵灵犀,又看向司南。
司南嘴角一抽。
南哥就不用扑了吧?
唐玄轻叹一声,三分无奈七分宠溺。
然后,长臂一展,抱住了司南。
既然你不主动扑,那就换我来抱。
第109章夫夫联手【补更】
唐玄是来给司南撑腰的!
不是买不到菜吗?
他带来了!
不仅有萝卜白菜雪里红,还有成筐的米和面。
不是没人进面馆吃饭吗?
他叫来了!
一个队的亲卫,吃完乖乖付钱。
必须说一下,亲卫们吃的面不是司南做的。
前几天在军帐的榻上,那啥的时候,司南承诺过了,不再给别人做面,只做给唐玄吃。
于是,小郭做起了削面工,赖大颠起了勺,大把菜、大碗肉沫加进去,炒出的面味道还真不错。
亲卫们呼噜噜吃着,边吃边叫好。
赖大突然就找到了人生目标做个炒面师傅!
这边,唐玄吃着司南做的面,慢条斯里,从容淡定,边吃边不着痕迹地朝狄咏显摆。
狄咏瞧着眼热,哄着赵灵犀给他做了一份。
赵灵犀脑瓜一热,撸起袖子就做了。
狄咏是哭着吃完的。
太油,太咸,半生不熟,没关系,对着心上人亮晶晶的眼,无论如何都要面带微笑说好吃。
官兵们吃面的时候,许多百姓围在外面,不敢靠近,又不肯离开。
骂街的妇人被捆着放在门口,没人看着,她却已经吓软了腿。
其实,狄咏就是吓吓她,赵灵犀早消气了,妇人却不敢跑,喃喃自语着自己会不会被杀头。
和她一起阻挠面馆做生意的那几个已经跑没了影,原想去别家躲躲,结果原本交好的人家却对她们避如蛇蝎,甚至有几个连自己家门都进不了。
可真是,诋毁面馆时有多黑心,这时候就有多仓皇。
面吃完了,百姓们还在,且越聚越多。有的是自发来看热闹的,有的是唐玄让兵士叫来的。
唐玄在面馆门前硬生生搭出一个三尺高台,又扛来展板,像之前司南在宣德门那样,站上去,为百姓们讲解官盐与辽盐的区别。
当然,他只负责站在那里,激情澎湃讲述的人是钱朗。
钱朗天生一股冷冰冰的凶相,这样板着脸讲解的时候,唬住了不少人。
百姓们这才知道,他们私下买的原来不是东边运来的海盐,而是辽盐!
倘若这话是唐玄或狄咏说出来,他们还会存着三分怀疑,换成钱朗一下子就信了。
钱朗是本地人,是河间府的骄傲。他的人品和他那个势利眼的母亲完全不同,再正直不过!
为了更直观地让百姓们了解到贩卖辽盐的后果,唐玄仿着司南在汴京时的做法画出一幅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