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揉揉他的小脑袋,嘴角不经意溢出柔软的笑,快了。
小崽眼睛一亮,惊喜地把头埋到他肩窝。
唐玄笑意不减,抱着孩子,挨着媳妇,不紧不慢地走在大街上。
今日腊八,街上不少行人,瞧见一家几口纷纷上来攀谈问候。
司南和唐玄在河间府的事迹早就在传遍了全京城,如今百姓俨然把他们当成了英雄看待。
大伙争先恐后地同他们打招呼,熟稔之余,又多了几分无法掩饰的敬意。
司南心态很稳,依旧是那个热情幽默的司小东家。
不傲不骄,不改初心。
众人心内更为敬服。
终于进了家门。
黄狗小呆第一个扑过来,尖尖的耳朵背过去,脑袋尾巴一起摆,喉咙里发出呜呜嗯嗯的声音,尽全力表达着对主人的思念。
条条崽也迈着小短腿跑过来了,抬着小前爪看看司南,又看看唐玄,最后居然选择跳到那个可怕的两脚兽怀里。
因为,崽崽最喜欢的小两脚兽也在呢!
条条崽的父母,小黑和小白也过来嗅了嗅司南,然后又飞快地钻回了窝里。
小羊和母羊也咩咩叫着,冲司南打招呼。
冷清的院落一下子热闹起来。
司南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多月没住人的样子。
屋子打扫过了,炕烧暖了,棉被皮褥都是新晒过的,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就连草棚里米面调料都添上了。
二豆煮好了腊八粥,在锅里温着。
香香甜甜的味道逸出来,一闻就馋了。
司南要盛,被孩子们按到椅子上,他们自己动手,一碗碗盛好,放到司南和唐玄面前。
不光有粥,还有一屉白白胖胖的花饽饽。
花饽饽的形状特别好玩,不是传统的寿桃、花朵或者小兔子、小老鼠,而是照着条条崽、小羊羔、小呆和家里的孩子们捏的,最前面的是司南和唐玄。
细看并不像,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每个人、每只动物的神韵,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笼屉边上有个长条条,把几只白白软软的花饽饽圈在一起,用红色的颜料写着一家人。
司南满眼惊喜,二豆,跟谁学的这手艺?
不是我,是小馒头。二豆憨憨一笑,把小馒头推到前面。
小馒头还在州桥的时候又小又瘦,脸颊都陷进去了,如今在家里养得白白胖胖,真像个宣软的小馒头了。
小家伙挠挠头,腼腆地笑着,我现在不学做火锅了,跟着林嫂嫂学捏花饽饽嫂嫂说,我捏得还行。
这哪儿是还行啊,简直棒极了,天下第一超级棒!司南把小家伙捞到怀里,捏了捏小胖脸,你哥我可做不出这么好的花饽饽。
得到司南的夸奖,小馒头激动得脸都红了,一下子抓过代表自己的那个花饽饽,送到司南嘴边,师父哥,你吃!
司南失笑,我可舍不得吃我家娃,我还是吃自己吧!
说着,拿起自己,一口咬掉头。
孩子们都笑了。
小崽也吃自己!
二豆也吃自己!
我也吃自己!
大家都吃起了自己。
最后剩下槐树饽饽和郡王饽饽。
小崽小心地把郡王饽饽抓起来,举着送给唐玄,爹爹,你也吃自己吧!
唐玄接到手里,拐了个弯,送到司南嘴边,让南哥儿吃我。又把司南手里那个缺了头的抠过去,我吃南哥儿。
眸中的侵略与暧昧不加掩饰。
司南嫩脸一热,咬掉他的头。
孩子们嘻嘻笑着,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交换起来。
喝粥吃饽饽,总觉得少点滋味。
吃到一半,二豆呀的一声:还有大骨头!二娘姐姐炖了大骨头!
孩子们这才想起来,像一筐小土豆似的骨碌碌跑到灶台边。
你拿碗,我端盆,他掀锅盖,我掌勺,总之每个人都能找到事做。
司南如同老父亲般盘腿坐着,目光慈爱,咱们老了,沾上孩子们的光了。
唐玄顺了顺他半散的发髻,失笑。
你也是个孩子呢!
吃着肉,司南问起了于家姐弟。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回答。
大娘姐姐给店里做冬衣,得了满满一罐钱,过年可以买肉吃了。
七宝早就馋肉了,叫他去火锅店吃他又不肯。
三娘姐姐可厉害,把店里管得特别好,前天有个客人喝多了耍酒疯,是三娘姐姐把他扔出去的。
二娘姐姐也很厉害,做饭可好吃了!
二豆顿了一下,小声说:我听七宝说,那天下了学看到二娘姐姐在哭说是家里人都能挣钱,就她一个人吃白饭。
孩子们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好难哦!
看着小家伙们一本正经发小愁的模样,司南只想笑。
他咬了口骨头肉,软而不烂,火候恰到好处,骨髓刚好能用小勺挖出来,吃一口,滑嫩咸香。
从前就听说二娘做饭好吃,没想到这么好。
司南对二豆说:明日跟你实叔说声,贴份招聘告示,找个会做酱大骨的厨子,快过年了,咱们添份酱骨锅。
二豆反应有点慢,我也会做呀,师父教过我师父也会做,为何还要请人?
二郎给他使了个眼色。
当然是为了帮二娘姐姐!
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自家兄长的想法。
司南想帮于二娘,却不会上赶着,只会提供一个适合她的机会,让她自己迈出那一步。
小崽也反应过来,推了推小茄子,这事不用二豆哥说,小茄子说最合适。
原来,司南不在的这段时间,小茄子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性格佛系,不争不抢,又十分细心,每次在后厨与前厅之间跑腿,总能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崔实瞧上了他一点,时不时把他带在身边,教他记账、进菜、处理店中的突发事件。
每天都比别人上工早,下工晚,小茄子却毫无怨言,总是笑眯眯地跑来跑去,像个开心的小陀螺。
崔实观察了大半月,终于正式收了他,往管事的方向培养。
小崽也有好消息
他要升入甲字班了,原本只是上的预科班,因为旬考表现很好,山长特许他过了年就进入甲字班,顺利的话,明年年底就可以参加太学的入学试。
冬枣和二郎也很优秀。
尤其是二郎,原本只是初级班的班头,现在已经是整个演武场的小头头了。
大概是继承了生母月玲珑的武学天赋,又有唐玄从旁指点,这小子以六岁之龄,一力碾压了那些十二三岁的学长,成为最有希望参加下一届武举的学子之一。
七八岁的武举人简直难以想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