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原也这么说,还怕三妹妹脸皮子薄,特地叫人去告诉她酌情多赏些。谁想三妹妹误解了我的心,只当我要充作好人,反骂了我的人,吓得我也不敢多嘴了。”王熙凤眨了眨眼,颇有几分委屈地道:“老太太是知道我的,我对那些个姨娘通房向来是一视同仁。赵姨娘服侍了老爷这么些年,还给老爷生了一儿一女,就是不念着她的功劳也该念着她的苦劳呀。三妹妹当日这么做,于理无碍,只是于情多少有些薄凉了。幸而下面的丫鬟婆子我都约束了,没叫这些话传出去,否则三妹妹岂不是要背上不孝的罪名了。”
贾母淡淡地轻哼一声,对探春原本十分的喜爱如今也淡了四五分。只是摇头道:“你三妹妹性子太过刚毅,将来只怕是要吃亏的。你是长嫂,更该提点她几句,别叫她吃了苦头还懵然不知。”
想了想,又道:“南安郡王爷的嫡女今年也该有十七了吧,听说从前还定过亲,只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就耽搁了。回头你命人去打听打听,若不是女孩儿的错处,咱们宝玉倒还相配。”
第111章
且不提张氏闻得此事心中如何羞恼,只王熙凤听了贾母的话回去思索两日,心中便有了其他的打算。贾珠如今依然是不中用的,日日躺在床上熬着日子,别说她没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贾政和贾母也只一开始的时候亲自过来看了几趟,后来见他着实没有再站起来的可能,也就丢开了手不再过问了。
如今贾母盯着南安郡王家的姑娘,无非是想替宝玉说一门好亲事,若果然如了贾母的意,只怕她多年的辛苦血汗全部都要付诸东流。贾母如今待她虽好,也不过是因自己能打理府中上下,可以维持着基本的体面罢了。将来宝玉媳妇儿一进门,岂不是都为她做了嫁衣裳!
王熙凤越想越觉得心寒,目光扫过昨日鸳鸯带着她在贾母库房里挑拣的两个上等紫檀木雕成的屏风,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老太太是安适富贵的日子过久了,明摆着把她当傻子糊弄呢。她可不会坐以待毙,等着那个身份高贵的妯娌进门。宝玉想娶妻,好呀,那也得看看她这个长嫂怎么张罗。
想到此处,王熙凤叫来丰儿,让她备上两盒点心,二人一起去了荣禧堂后面的抱厦。
荣禧堂原本住着贾政和王夫人等人,后来被贾赦要了回去,也没住多久,大房一家子搬去了将军府,“敕造荣国公府”的门匾被卸了下来,换了“贾府”二字。贾政是个外强中干的,贾赦一家子虽然走了,可他却唯恐招了言官的眼,只在荣禧堂后面的抱厦里腾了屋子住下,这荣禧堂也就空了下来。
王夫人自打当年从牢里放出来就一直被拘在小佛堂里,日夜的吃斋念佛,除了探春偶尔还来看看她,也就宝玉还能想得起她来。至于贾珠,呵——连妻子孩子都能抛在脑后,一味贪图享乐的,怎么还可能记得自己的母亲在佛堂里禁足呢。
王熙凤难得过来一趟,守门的金钏儿和玉钏儿见了忙上前行礼问安。她们是自小就在王夫人身边服侍的丫鬟,从前十分体面,家里的奴才丫鬟们谁见了不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姐姐”。然而王夫人一朝失势,府里的人又都生就一双富贵眼,惯爱捧高踩低,王夫人正房里服侍的人有门路的都寻了门路去别处服侍了,唯独她们姐妹俩顾念旧恩,侍奉王夫人至今。
“请大奶奶安,大奶奶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金钏儿机灵地上前行礼问安,见王熙凤身后跟着的丰儿手里还拎着食盒,忙使了个眼色给玉钏儿,玉钏儿忙接了食盒,笑着去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