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楚汉]与子同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0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张良走出幕府,已经有资深的家臣在那里等着他。张良和家臣走到一处偏僻无人的地方,那里已经有人准备好祭祀用的肉食和包茅还有酒。

家臣将酒液倾倒入酒爵中,张良持起酒爵朝着彭城的方向一拜,然后将酒爵中的酒液尽数倾倒在地。

“吾王,臣张良……给你报仇了。”

西楚霸王一死,楚地尽数投降于汉,鲁人虽然还为项羽坚守,但是看到项羽那颗栩栩如生的头颅后,也归附了汉王。

项氏一族,没有遭到任何杀戮。其中项伯被封射阳侯,除了项伯,刘邦还册封其他几名项氏族人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此几人皆赐予刘姓。

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作者有话要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出自邶风里的《击鼓》。本来意思是战友一起共生同死。虞子期最后看到死去的龙且也算是应了这个意思。

其实我对项羽的看法,在写这篇文之前认为项羽是个英雄,刘邦能成功完全靠运气。可是随着查了越来越多的资料,项羽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个英雄吗?而刘邦真的是完全靠运气才能有那么一番事业吗?这些原本在我脑海中已经定下来的想法改变了。我想如果我是当时秦末的一个百姓,在项羽和刘邦之间,从两人的作为来看,我恐怕也会如同那些史书里写的那些人一样,认为刘邦是个可以投靠的主公。毕竟老百姓看的也就是他会不会屠城,会不会让他们有一口饭吃。而不是看他的品性怎样,痴情这东西那是对着别人不是对着自己的时候,没有半点用处。

项羽失败的原因,我看过的说法最多的是项伯这个间谍害的,或者是刘邦害的。可是我想说当时项伯没有直接给刘邦传达过任何消息,就是鸿门宴那次还是他赶着去救张良。张良于他有恩,项伯这么做也是游侠之间的侠义。在这之后,没有任何项伯和刘邦有勾结的记载。他劝说项羽不要烹杀父亲,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让项氏一族逃掉了一劫。毕竟要是项羽真杀了刘邦的老爹,刘邦还不用项氏一族的血给老爹偿命。至于之后的封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项氏一族的好几个人一起封侯,而且都被赐姓为刘。难道这些人都和刘三有勾结么?

至于是刘邦害的,说实话当时刘邦被项羽赶入巴蜀,刘邦的军队被项羽裁掉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二。就是刘邦的大舅子都被赶回老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还能冲破项羽布置在关中的三道防线还定三秦,我就觉得他相当的了不起。后来刘邦也有好几次被项羽追的到处跑。

说项羽失败就是因为刘邦,就和说自己输了是因为对方强大一样的叫人……嗯有种无语的感觉。要是对手是猪头,一个输给猪头的人有什么本事啊。是不是?

我也见过有人说: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不肯辅佐项羽,就是这些人误会了项羽或者是想要另攀高枝儿。项羽就是一朵白白的雪山白莲花儿啥错都没有。我当时看到这种说法一口水喷出来,不说韩信这个屡次进言不被项羽采用的,就是张良和陈平,这两人哪个不是被项羽刷了好一把逆天的仇恨值?

张良原来侍奉的是韩王,说他侍奉韩王期间三心二意帮助刘邦……其实韩国的复国走的比较艰辛,当时的刘邦想要西进关中,在开封那里转了个大钉子后不得不南下入韩地,就在那会两人才见的面。而且张良一开始只是给刘邦指明去三川郡,也就是秦关的入门处在哪里。没有眼巴巴的贴上去。后来刘邦在三川郡受挫再次南下回到韩地,帮助韩王攻下城池十余座,帮助韩国复国。这人情做大发了,张良那会才接受韩王的命令陪着刘邦入关,他当时在刘邦系的楚军中没有担任任何职务而是以客人的身份。当时跟着一起去的还有韩国的贵族,韩襄王的庶孙韩信(王孙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