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仔细观察着启明的神色,见他没有间确实没有阴郁之气,而且面色红润丝毫没有病态,这才放下心来,他庆幸的说道:幸好,幸好少主没事,不然属下就只能自刎谢罪了。
启明转移话题的说道:老师,您怎么会来京都?
柳生将启明按坐在椅子上,又给他倒了杯水,这才缓缓开口说道:自从和少主走散,属下们便四处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人,我们又不敢声张,只能去各个城市暗访,韩战他去了南城,而我则来了京都,其他人分别去了别的城市。
老师可以把他们召回来了,学生以后应该会在京都久留。
柳生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少主既然离了摄政王府,就万万没有再回去的道理。李昊的性情,少主应该有所耳闻,现在少主毫发无损,不代表以后也会毫发无损。
启明神情认真的说道:老师,学生有不得不留在这里的理由。
什么理由?属下不能让少主深陷危机之中而置若罔闻,要是少主有个不妥,我们怎么对得起公主的嘱托!
若是母亲没死呢?
柳生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说道:怎么可能?属下亲眼看见公主与驸马被火海吞噬,怎么可能还有幸存的可能?少主,您怎么会有这种揣测?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在摄政王李昊那里得知的。
李昊?柳生眉头紧锁,问道:少主还没有告诉属下,是怎样在摄政王府居然还能毫发无损的?
启明神色平静的说道:经过不用细说,老师只要知道,学生现在是李昊的幕僚即可。学生之所以要留在摄政王府,就是要追查母亲的下落,还有当年纳兰灭国的真相。至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老师放心,学生自有打算。
柳生面色复杂的看着面前的启明,这个一个月前还很稚嫩的孩子,一个月的时间竟然有了这样的担当,这样的心智,如果没发生什么让他脱变,柳生实在难以相信,既然他不肯说,那他就不问,只要忠心扶持他就好。
柳生郑重的说道:少主既然已经决定,那属下也不再阻拦,但请少主一定以自身安全为先,相信公主也不希望少主有丝毫差池。属下等人会在这里落脚,少主若有差遣,让人捎个信就好。
好!启明点点头,神色认真的说道:虽然不知道母亲被囚禁在什么地方,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依旧在囚禁母亲,这说明母亲那里有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且这样东西对他们来说极其重要,重要到不惜花二十年的时间去寻找。老师,据你所知,母亲那儿有什么值得他们这么做的?
公主掌握的重要的东西?柳生仔细的回想着,摇了摇头说:属下想不出,公主那里有什么值得他们花二十年去寻找的。纳兰国被灭,所有皇室成员一夕之间被尽数诛杀,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纳兰家还有什么值得他们窥视的?
外公在位时,虽然国力不如纳兰国全盛时期繁荣,但也不至于一年之间被灭国,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启明问出了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
柳生面色复杂的说道:一切都源于一个情字,也毁于一个情字!国主在位时,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守成足矣,百姓也算安居乐业。国主子嗣稀薄,能够活到成年的,就只有公主和太子,他们都是由皇后所生。公主自小聪慧异常,性子又活泼好动,倍受国主喜爱。在公主十五岁那年,她女扮男装偷偷出宫,遇到了班师回朝的李茂,李茂是当时纳兰国的镇北大将军,因为打了胜仗,回来复命接受封赏,随行的就有他的儿子李延,也就是李氏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李延阴差阳错之下结识了公主,因两人性情相投,便结拜成为异姓兄弟,后来李延得知公主身份,日久生情,对公主有了非分之想,然而公主一直拿他当兄长,所以直接拒绝了他的求爱,李延伤心之下去了疆北。公主与驸马一见钟情,很快就求了国主给两人赐婚。在公主大婚的那天,李延回来了,和驸马大打出手,又和公主一番长谈之后策马而去。就在公主大婚的半个月后,民间就流传出一个传言,说纳兰皇室是罪人,已经受上天诅咒,所以国主的子嗣才大多活不过成年,如果纳兰皇室继续传承,将会给纳兰国的百姓带来灾难。一开始百姓们都将信将疑,没几个当真,直到韩城突然地动,死伤无数,渐渐的那个流言便又越来越多人相信。这时李茂站出来说为了百姓免受灾难,请求国主退位。国主不应,李茂便发动兵变直指京都。因为流言的原因,百姓的心都投向了李茂,所以仅仅一年不到,李茂便打到了京都。其实李茂早就怀有狼子野心,再加上李延不忿公主嫁给别人,在他的怂恿之下,李茂便动起了谋反的心思,那流言不过是他们离间计。可惜天不助纳兰,地动好巧不巧的在那时候发生,正好被李茂利用。不过,李茂在进攻京都的时候,不甚被射杀,没能坐上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启明不由在心里感叹道:流言猛于虎啊。
古时候的人思想比较愚昧,他们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结于天罚,尤其在有人刻意引导之下,很容易被人利用。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一个人的言行或许不会构成什么,但一旦说的人多了,信的人也就多了,假的也就成真的了。
当时京都城破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在公主府吗?
柳生点点头说道:嗯。不过,回公主府之前,公主曾去过皇宫一躺。
那母亲回公主府的时候,可曾从皇宫里带什么东西出来?
柳生努力的回想着,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少主这么一问,属下倒是有些印象,当时公主回公主府的时候,确实拿了一个黄色的包裹,不过里面放了什么,属下就不得而知了。
启明微微皱了皱眉,说道:母亲从皇宫里带出来的东西,大约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那母亲当时有什么东西,或者什么话留给学生吗?
当时我们走的匆忙,公主只来得及交给我们一个木匣子,里面放的都是珠宝首饰,还有十万两银票,只嘱咐我们好好将少主抚养长大,其他的并没有多说。
那母亲交给老师的木匣子可还在?启明追问道。
还在。公主留下的东西,我们怎敢丢失。不过,那些东西都在幕城,未成带在身上。
那就麻烦老师跑一趟,尽快将那个木匣子带到京都,学生想看一看。
幕城有人留守,属下这就传信回去,让他们尽快带到京都交给少主。
启明神色郑重的说道:这件事事关重大,那个木匣子很有可能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未免出现意外,学生想请老师亲自回幕城,将东西带到京都。
柳生担忧的说道:可是京都唯少主一人,属下担心少主安全。
这样吧,老师传信给师傅,让师傅转道回幕城取了东西,再来京都。启明知道在柳生心里,自己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便没有强求,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柳生这才舒缓了神色,笑着说道:好,属下这就传信给韩战。
启明看了看天色,起身道:老师,时间不早了,学生该回王府了。若有事,学生一定会传信给老师。
柳生也紧跟着站了起来,叹息一声,说道:属下一介书生,能帮少主的不多。若韩战在,还能守在少主身边,保护少主安全。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第十九章和小皇帝的两三事
老师,您请放心,学生既然决定待在王府,就一定有自保的筹码。母亲受二十余年囚禁之苦,学生既已知晓,又怎能袖手旁观!还请老师体谅。启明微微躬身施礼道。
柳生连忙将启明扶起,感慨道:少主能有这份担当,属下很是欣慰,又怎能不体谅。少主稍等,属下去去就回。
柳生转身回了卧房,来到一个上了锁的柜子旁,拿出钥匙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木盒。柳生走出卧房,将木盒放到启明身前的桌子上打开,笑着说道:少主,这盒子里面是一万两银票,还有一些散碎银子,您先收着。少主一个人在王府,有些钱傍身也是好的,属下也能放心些。
启明也没矫情,直接将银票拿了起来,笑着说道:银票学生拿着,这些银子就算了,毕竟学生空手进来的,拿着一个盒子出去,难免惹人生疑。
还是少主想的周到,属下惭愧!柳生见启明行事如此谨慎,悬着的心也放下不少。
启明揣着银票从柳生的小院走出来,站在门口,微微拱手说道:谢过先生的凉茶,就此别过,不必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