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点点头,小太监躬身推开书房的门,轻手轻脚的来到守在门口的马常身边,伏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马总管,宫明公子求见王爷。
马常看了看正在看奏折的李昊,小声说道:就说王爷事忙,让他等一会儿。
小太监恭敬的应了,躬身退出书房。马常很想让启明离李昊远点,但他了解李昊的脾气,如果他擅作主张,即便是他也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只能做些小动作为难一下启明。
启明得了小太监的传话,便安静的在书房外等着,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小太监不由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启明,他这个受过训练的人,都不可能站在原地一个时辰一动不动,没想到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竟然面不改色纹丝不动,心下对启明有了几分佩服。
书房的门吱呀一声被人拉开,马常从里面走了出来,看着门外的启明,面无表情的说:宫公子,王爷召见,请吧。
启明清冷的回视,微微躬身,说道:小民谢过马总管关照!
这小伎俩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启明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看不出,不由在心里撇撇嘴,对马常的手段又轻视了几分。
启明抬脚迈进了书房,绕过马常走了进去,来到李昊的书案前,双膝跪地施礼道:小民拜见王爷。
李昊将手上的奏折放下,抬手说道:起吧,以后见到本王无需行此大礼。
启明直起身拱手道:回王爷,小民是来请罪的,还请王爷降罪。
李昊挑了挑眉,看向启明,不解的问道:你何罪之有?
启明语气淡淡的解释道:一个时辰前,王妃召见小民,小民不敢有损王妃清誉,拒绝拜见,招致来人辱骂,小民一气之下打了那人,后思及此事,深感惶恐,顾来请罪。
李昊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出声问道:王妃召见?可知所谓何事?
启明回答道:小民不知,来人未曾说明原由。但小民深知王府规矩,所以未曾去拜见王妃,冒犯之处还请王爷恕罪。
李昊挥挥手,笑着说道:这事你未曾有错,何罪之有,快快起身吧。不过以你的性情,居然会出手打人,倒是让本王很是惊讶,看来那奴才确实触及了你的底线,既如此那她就该打。若你不解气,本王亲自过问此事。
启明连忙恭敬的说道:王爷不怪已是小民之幸,且王爷日理万机,小民又岂敢拿这种小事让王爷费心,小民谢王爷厚爱!
李昊摆摆手说道:起身吧。正好本王有一事为难,既然你在,那便与本王商讨商讨。
马常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说道:王爷,此事干系重大,是不是跟几位大人商量一下,老奴觉得宫公子虽才华出众,但年纪尚轻,恐有思虑不周之处。宫公子,您说呢?
马常看过来的眼神里带着隐隐的威胁,启明不禁在心底撇撇嘴,神情淡然的说道:小民虽才华有限,但既在王爷麾下食禄,便要为王爷分忧。王爷有何为难之处,还请示下,小民一定竭尽全力为王爷分忧。
马常见启明不知趣,心底有些恼怒,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宫公子有这份心是不错,但也要有几分自知之明,不要恃才傲物。
李昊对马常的插话有些不悦,皱了皱眉说道:马常,本王的决定何时需征询你的意见?
马常闻言连忙跪倒在地,心里不由一怔恐慌,他只想着提防启明接触王府的政务,完全忘记了李昊的忌讳。他恐慌的说道:老奴知错,请王爷恕罪!
躬身站在一旁的启明不由勾了勾嘴角,自古掌权者最忌讳的便是后宫干政,其次就是阉党篡权,这个马总管居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看来他对自己的忌讳已经到了忘我的程度。
启明见李昊面色不善,出声说道:王爷息怒!马总管虽有逾越之处,但其心也是为王爷着想,望王爷看在他尽心竭力服侍多年的份上,从轻处置。
李昊面无表情的说道:去领十板子,涨涨记性。
马常听后不由松了口气,恭敬的说道:是,奴才遵命,谢王爷恩典!谢宫公子关照!
马常躬身退出书房,临走前看向启明的眼神越发的不善。启明丝毫不以为意,既然注定是对头,那就绝对没有转圜的余地,完全没有必要虚与委蛇。
李昊绕过桌案,将手中的奏折递给启明,说道:兵部侍郎吴坤是小皇帝的人,前些天本王以贪墨军饷之罪参了他一本,小皇帝虽尽力周旋,但吴坤确有其罪,且罪证俱全,小皇帝就算是拖延再久,也决计不可能帮他脱罪,定其死罪只是早晚的事。现在本王要考虑的是,要安插谁坐这个兵部侍郎的位置。
启明边看奏折,边出声问道:小民斗胆一问,王爷是否已有属意的人选?
李昊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本王属意两人,一个是兵部郎中万海,还有就是王府侍卫统领高屏。万海机敏善谋,高屏果敢勇武,一时之间本王难下决断。
启明将手里的奏折合上,神色淡然的躬身说道:王爷这般犹豫,可是怀疑万海的忠心?
李昊赞赏的看着启明,笑着说道: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果然大才!本王只说了属意这两人,你便猜到本王的忧虑所在,能得你辅佐,本王大幸啊。
宫明微微躬身,淡然的说道:王爷过誉,小民之所以猜到王爷忧虑,全因王爷提点。兵部侍郎正三品,在朝中的地位虽不如一品大员般举足轻重,但也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兵部。属意人选自然要机敏善谋,这才能在兵部侍郎这个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高统领果敢勇武,更适合在军营之中冲锋陷阵,不适合朝堂中的尔虞我诈。其实王爷心中最属意的莫过于万海,之所以举棋不定,无外乎无法确定其忠心。
李昊点点头,说道:这个万海确实是本王最属意的人选,只是他是半路投靠,本王实在拿不准其忠心。
第三十一章和小皇帝的两三事
这个万海,启明还真知道,原剧情中他确实坐上了兵部侍郎的位置,而且还是小皇帝安插在李昊身边的钉子。万海,原名韩尚,韩城人氏。其父原是韩城府尹,正三品,因卷入三王之争,全家三十余口一夕之间被灭,唯有韩尚一人因外出访友幸免于难。韩尚回到家中,看到家中惨状悲伤欲绝,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为死去的家人报仇。经过多年的暗中探查,他最终将仇人锁定,那便是当时的肃亲王李昊。他自知以他一人之力,无法完成复仇,就主动找上与李昊面和心不和的小皇帝。小皇帝帮他改头换面接近李昊,他帮小皇帝收集李昊的情报。李昊死后,小皇帝在韩尚的帮助下,一举铲除了李昊的残余势力,世子李衡也是死在韩尚的手上。
启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王爷,小民以为这个位置非万海莫属。理由有二,一是他机敏善谋,很适合兵部侍郎这个位置;二是让他坐上这个位置正好可以试探他的忠心。至于如何试探,小民愚钝,还请王爷定夺。
启明深知掌权者喜欢聪明人,但喜欢的同时也多加防备,所以做事要懂得分寸,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愚钝的时候愚钝,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皇权至上的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