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一顿,大概没想到话题能跳这么远,然后才笑道,还成,不过我还是觉得梨子比较好吃点。
景铄:要同行到何处?
这便是同意了的意思。
一念本来也没有什么目的地,随遇而安,在小安寺待了这么久,如今待不了才出来的。
若不是他这妹子为了护着他受了伤,他大概就独身闯荡了。
只是现在,他一个通缉犯带着妹子不方便,所以才想搭景铄他们的车,方便行事一些只是他大概没想到,这车上三个也是通缉犯。
一念:施主去哪儿贫僧便去哪儿,等她伤好了,绝不再多叨扰。
景铄和段云深一起跟着上了车,依旧还是项一越赶马车。
车上多了两个人,段云深多少也有几分不自在,而且也没想通景铄为何会同意这两人上车。
景铄是为了段云深后背的刺青。
虽说段云深说自己不知道这刺青来历,但是这话怎么听都像是骗人的,这种事怎么会说忘就忘。
景铄放心不下,便只能自己来查了。正好这一念在岭南待过,说不定会对此了解一二。
一念让他妹妹靠在自己肩膀上,眼睛却一直盯着段云深不放。
一念是笑唇,就算面无表情的时候,瞧着也是一副笑模样。
段云深近些日子嗜睡得紧,所以也没察觉到,打着呵欠睡意朦胧。
景铄:困了便睡会儿。
段云深摇摇头:现在睡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一念笑着出声道:虽然月娉多次强调施主是女子,且有身孕,但是恕贫僧眼拙你真是女子么?
段云深看了一念一眼,不快道,与你有何干系?
一念微笑:贫僧手上过的女子不过百也有数十,不太相信自己会看走眼罢了。
他一直觉得段云深应该是男子。
段云深却听得一顿。
手上过的女子是个什么神奇的说法??
酒肉和尚??
不是,你看着年纪轻轻的,还挺会玩儿啊??
景铄自然是护着段云深的,此时便出声道:既然寄人篱下,就该少说话。
一念带着笑,没什么诚意地道了歉。
段云深被人踩了雷点,这时候为了赶走睡意,干脆又挑起话头,之前听闻一念师父以前是起义军?
一念倒是没什么隐瞒的意思:岭南秦子星。
段云深对这名字没什么影响,景铄却是有的。
这人不仅是岭南的起义军中的人,还是起义军的关键人物,算得是坐的岭南起义军中的第二把交椅。
段云深倒是只注意到了一些旁的,看了一眼施月娉:你跟你妹妹不同姓?
一念笑道:施家原本就没给过我什么,我改姓了,随了我的心上人。
段云深:你有心上人还出家了?
一念:她死了。
段云深:对不住。
一念:无事,我逼死的。
一念依旧脸上带笑,没有半点难过悲伤的表情。
段云深:
那你真是好棒棒哦!
逼死心上人这种事,你就不能表现得悲伤一点么?!
一念简洁道:我被追杀时她曾救过我一命,后来我出人头地了回去娶了她,洞房花烛夜第二日她便悬梁自尽了。
段云深:
娶她?强抢民女吧??
这是什么东郭与狼农夫与蛇花和尚和小姑娘的故事!
段云深在心里给这个不认识的小姑娘点了一支蜡烛。
此事远没有一念自己说的这样轻松,他也没有如同他表现出来的那般看得开。
当年他从施家离开,一无所有,流浪闯荡了数年,后来被人追杀垂死的时候遇上那个秦姓姑娘救了他一命。
那姑娘是个哑巴,人也长得一般,安静又温顺,很温柔的模样。
她信佛,家里常年供奉着佛龛。
一念在她家将伤养到大好,然后做了只彻头彻尾的白眼狼,拿了人姑娘压箱底的嫁妆没打招呼就走了。
他是个坏得很纯粹的人,道德和是非在他眼里没有界限。自己做事的标准就是喜欢和不喜欢。
后来恰好遇上江南水灾,灾民大量流入岭南,岭南官员处理方式不妥,直接造成□□。
朝廷原本是派了赈灾的官员的,只是好巧不巧,岭南区不如江南区走运,江南是嘉王主持赈灾,赈灾做的很好。
而岭南的官员是太皇太后党,中饱私囊,一层层盘剥下来,什么都不剩了。
流民起义,一念又是个坏得很纯粹的人,当时加入起义军是因为喜欢混乱和杀人,可以不管规矩,不喜欢就杀。结果后来一不留神就混到了高位。
阴差阳错之下,再次经过那个救过他的姑娘的村子,再见那个哑巴姑娘的瞬间就心动了一原来走了这么久,再见这姑娘一念才明白过来自己居然一直在想她,姑娘那支压箱底的金钗他顺走了也没换成银子,一直带在身上。
姑娘当时都成婚了,可一念不管这些,领着起义军强抢了。强抢的结果就是洞房花烛的第二天那姑娘就悬梁自尽了。
谁能想到那温顺的哑巴姑娘还能有这么刚烈的时候?
一念一开始也没往心里去,觉得一个女人嘛,死就死了。
但是有些东西就如同陈酒,越是久就是越是后劲足。等他醒悟过来的时候,那姑娘都在坟里埋好几个月了。
一念记得姑娘家那个佛龛,然后他出家了。
这并不是他因为姑娘的死大彻大悟一心向善了,他只是在心理上给自己寻到了一个平衡点。
出家只是他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恶人还是那个恶人,出家了也主张以暴制暴。因为他是恶人,所以他清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让恶人改过,大概只能送他们一碗孟婆汤。
小安寺的主持祖籍便在岭南,那时岭南大乱,主持也被尘缘牵挂,归家看过自己的父母。
便是那时候捡到了一念,带回了小安寺。
主持相信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他觉得一念能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