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弥苏(2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展昭和白玉堂飞得匆忙,江临骑着毛驴假意追了一阵,见赶不上,便打算先回家等他们二人的好消息。

近日虽都在忙案子的事情,江临也还没忘记发展他的《学霸笔记》。

之前司马光给他送来的笔记已经教他师父给整理好了,江临从中提取了一些精华,结合着原主之前没用上的部分手札,制作出了《学霸笔记》的第二册。

因为这一次的新书会投放到彭家的厂子里进行印刷,后续的销售规模也会扩大,所以江临对新册的内容和质量都把控得很严。

江临去印了一版样书,还教会了小石头帮他做些简单的校对。此刻一到家,江临就见到小石头正抱着第二册笔记的草稿看得认真。

见他回来,小石头站起身道:临哥哥,我将检查出的错字都用朱笔标记出来了,之后工匠们可据此修改雕版。

还有,邵先生在课上使用教材时发现,之前的第一册中对于策论的讲解略显浅薄,举的例子也不够明白,需要在新书里面进行调整。

没问题。讲解方面我再修改一下便可,这次的书里录入了很多君实所写的文章,例证方面也不需担心。江临又道,说到这个,我要考考你,那篇论民生看过了没有?

小石头点头道:看了,一边校正一边看,正有些感悟想与临哥哥聊聊呢。

江临给小石头结了校对的工钱,笑了笑道:看不进去书时,硬看也会有效。

这是江临自己在高中时琢磨出来的一套看书方法。

江临偏爱理科,常有看不进书的时候。每当这时,他便会假装自己是个无情的校对工具人,一字一句地去找教辅书中的错字错句,慢慢便能将文字背后的东西看进脑子里,甚至还能记得挺牢。

后来他在阅读名著时也用过这一招,不过把扮演的角色换成了扫黄打非暗线人员或是行走的三观鉴定师,读后感写得贼顺,语文老师还表扬过他文笔流畅、进步斐然。

学习总是无聊,所以要自己给自己找些乐子。

面对半月之后的晋级考试,江临也给自己找了一个不那么崩人设的复习方法扮老师。

小石头原本想再聊一会儿那篇文章,江临却忽然从旁边拿起了一本律法典籍,向他道:这是咱们国家的律法细则,你学过没有?

话题转变得有些突兀,小石头懵懵道:没,学堂没教过

江临想要借着教小石头的机会来突击一下半月之后的考试,他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道:看,你连法都不懂,还论什么民生?

小石头犹豫着说:只、只有当法官才需学这些法条吧?

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无法难治国,哪怕不将这些法条背得一字不落,你也至少要清楚它们背后的道理啊。

江临随便翻了一页,问小石头道:这个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说的是什么?

不知小石头虚心道,临哥哥能给我讲讲吗?

只能看懂字面意思的江临被噎了一下,反将一军道:看见了没?你要学的东西多着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来吧,从第一页开始,读给我听,读完之后我考你文章的意思。

这话若是教白玉堂听了,肯定会痛骂江临不是人。明明扮演的是先生的角色,却赶着后生给自己讲文章。

但小石头简直乖得不像样,他觉得江临的教导非常有道理,立即拿着书大声朗读起来。

在这边读,光线好。江临指了指窗边,待小石头走到房间的另一边背过身后,他连忙在桌上摆好纸笔,拿出了和小石头手里那本一样的律法书,开始抄法条。

没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江临一边监听一边默读一边手抄,顺便练字。多管齐下的考前突击,谁看了不说一声勤奋?

就是辛苦小石头充当他背书专用的mp3了,待会儿到了饭点要好好带着人家出去搓一顿才行。

江临时不时还能指出小石头读错的地方,有来有往的互动加强了记忆的效率,江临刚觉得渐入佳境,小石头却忽然回过身来叫他:临哥哥!你是不是忘记去复诊了?

明显感觉到对方回过了身,江临吓得一个趔趄,匆忙转过了头。

啊对,没事儿,怎么忽然想起这个?江临背着手,把写满了狗爬叉字儿的宣纸揉成了一团,慌忙塞进袖子里。

小石头取出书中夹着的一页信纸道:我看到这封举荐信上写了启游的名字,发现他就是那位给您看病的大夫,才想起来你要去复诊的事情。

说起来,这位启游先生也很厉害啊,考过乡试的状元呢。就是他这个籍贯,南边有这个地方吗?

江临闻言微微皱眉,顺手就从他手中接过了那封信。他记得谢龄提起过,启游是没有参加过科举的,怎么会还考过状元?

旋即,信纸上的几个字便彻底锁住了江临的视线。

籍贯:襄州兰滨。

*来自百度百科

第37章人凭赤阑桥

38人凭赤阑桥

在看到襄州兰滨的第一个瞬间,江临便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陈知府的那个不太出名的故乡吗?

江临之前会怀疑到路平的身上,就是因为路平是陈知府的同乡,又与对方产生过过节。但江临怎么也没想到,给路平亲自验了尸的启游竟也来自襄州兰滨。

再细看那封举荐信上的日期是在咸平年间,距今约莫也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与陈知府参与科举的时间十分吻合。

启游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也在二十年前来到了京城,为什么他没有考取功名呢?

宋朝是科举录用人才最多的年代,只要参加了殿试,基本都能分到一个不错的一官半职。启游又不是面貌丑陋不宜面圣,为何会肯放过殿试这么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呢?

这其中到底与陈知府那些补上的举荐信和成绩单有没有关系?

想起之前自己曾调侃过启明医馆就在平安酒馆的斜对面,启游有充分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平安酒馆的人,江临顿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若启游真的与陈知府认识,那么启游在前案中,甚至是在路平那桩旧案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无数猜测涌上江临的脑海,但他被小石头催问了吃饭的事情,只得压下烦乱的心思。

他想带小石头去平安酒馆,或许便能趁吃饭的间隙去试一试启游的态度,但又觉得自己的猜想没有直接的证据,该以何种问法去试探才不会显得奇怪。

思索了一路,江临与小石头终还是来了平安酒馆。毕竟白玉堂还住在此处,江临若是碰见他和展昭,还能问问他们在城外有何发现。

经过彭掌柜的变故,又过了祭祀大典,平安酒馆的生意明显不如从前。原本时常忙不过来的老伙计立在柜台旁边无所事事地擦着财神像,看到江临来了,也下意识地觉得不妙,道:官爷您这是又要

江临眸光凝了片刻,摇头道:带家里的弟弟来吃点东西。姓金的公子回来了吗?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