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温和笑着,摸了摸纪墨的发顶,他不后悔养大这个孩子,这是亲人。
其实你也能想到,不过是一时进了牛角尖出不来罢了。
换一个角度,纪墨其实也能理解王达为何会有那种思想,天灾降临,人能去怨怪老天爷吗?只能怪君王不仁慈,这才招来了天灾,怪官员们不清廉,这才招来了天灾,甚至怪周围那些命犯孤星,看起来就不好相处的孤拐之人,非说是他们引来了灾祸,因此把身边人拿来祭天的,不也是有的吗?
山推不倒,就踢石子,王达没办法跟大势力抗衡,就只能怪责机关本身了,反正机关不会说话,也不会为自己申辩,被怪了又能怎样。
若不是上次制作微缩模型,让王达看到了机关应用的另外一种可能,他甚至想不起来,机关并不是单单只有守城和攻城两种的。
可怎么办,他擅长的就是那两种啊!
啊?!
这下,轮到纪墨傻眼了。
【主线任务:机关师。】
【当前任务:专业知识学习(22/100)】
这可真是愁人啊!
王达是不准备再制作任何攻城或者守城的机关了,而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显然占据了一个比较大的比重,不说他,就说见多识广的纪墨,在听到这一块儿不可能被教学的时候,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能够更加体现机关术的东西可以被拿来制作。
再来一次机关版的微缩模型吗?若是真的那般做了,不说已经有了一回会不会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烦,就说王达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纪墨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需要一次次尝试,还不定要多久能够出成品,也不意味着出了成品就会增加足够多的专业知识。
其他的机关,木鸢吗?先不说可以飞的木鸢到底是否能够凭借现在的技术水平做到,就说制作成功之后,难道不能够被利用到军事上吗?只要能,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祸水呢?
想要平平安安地学习机关,制作机关,也要看看实际情况是否允许,外行总以为能够画画的就风景也能画,人物也能画,设计图什么的也都能画了,其实呢?专业总还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让别人发现他们会做这些灵巧的小机关,谁知道会不会被抓去军中效力。
据说,很多攻城器械都是在城下才做的,因为笨重,因为难以搬运,通常都是机关师在围城的时候制作,然后再被军队用来攻城,身临前线,毗邻战火,那可真不是什么好的学习场所。
唉这也太坑了。
第196章
有些事儿就不能想,变故的来临总是出乎意料,要不然怎么会有柳暗花明的说法呢?
那日,纪墨被王达带到镇上买东西,他一日日长,衣服见天地短,寻常的还能给钱让莲婶子给收放一下边角之类的,若有什么破洞的也能添个补丁,但真正坏了之后,总还是要买新的。
这方面,不是不能托付莲婶子,王达却更喜欢带着纪墨出来买,成衣铺子走一圈儿,两人就能都换一身新了。
走出成衣铺子的时候,正碰见斜对面儿酒楼出来人,虎背熊腰的魁梧大汉一看就是军中出身,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明显了,明显区别于其他人,纪墨多看了两眼,在古代,看到这种身高特别达标的,不是朝廷军队,就是私人军队,总之,都是从军的。
这样的人很少在街面上闲逛,他们这里又不是什么边镇,不至于总是碰到军士,王达也往那边儿看过去。
他们的警觉性都很高,有人也看过来,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个人发现身边儿动静,也看了过来,他的身量比起周围人就低矮了些,脸上还是天生的愁苦相,是那种看着就会觉得苦的感觉。
正脸对上,王达愣了一下,好半天没有移开目光,那边儿人本来漫不经心回视的眼神儿也跟着肃然起来。
接着,就大步往这边儿走了过来。
那三个军士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略有几分茫然地跟上。
王达拉着纪墨向外走了几步,两方算是迎头碰上,那人的目力更锐几分:果然是你,师弟,你竟然还没死!
师兄。王达叫了一声,攥着纪墨的手微微汗湿。
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们师兄弟还能再相见!我还以为,就剩我一个了那人双手要拍王达的臂膀,一手落了空,这才发现王达一个袖管空荡荡地,目光微凝,似有几分泪意,深吸了一口气说,走,去那边儿好好说话。
说着便拉着王达回转刚才那个酒楼之中,见到纪墨还问了一句这是你儿子,知道是弟子之后,还拍了拍纪墨的肩头,赞了几个好字。
那三个军中人跟着,一行人又回转酒楼之上,他们显见是吃过饭的,王达师兄摆摆手说要师兄弟说说话,就把那三个打发到外头去了,简单的木门隔起来的小包间里,他亲自给王达倒上了酒,来,难得竟然还能碰见,我们一定要好好喝一杯。
王达端着杯子陪饮,喝过三杯之后,他才说正题,问王达如今做什么,在哪里住,之后就让他跟着同去军中效力。
这可违背了王达的心意,他面露犹豫之色,惹得王达师兄当下变了脸:师弟,你可是忘了丰城之事,忘了咱们身上的血海深仇?!
没、没忘。
王达眸中划过一抹痛苦之色,他的一条手臂都失在那场城破人亡的祸事里,如何能忘?
既然没忘,就与我同去军中,此仇,不得不报!
不等王达再说什么,他就继续说这些年逃命的种种,比起王达带着孩子隐姓埋名的潜藏,他做得可就多了,先是去查了那次的事件始末,他们这些机关师可不是离群索居之人,当年居住的丰城是赵国封给他们的,可以说有了这么一座城,他们就能够好好地繁衍生息,若干年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世家大族的样子。
但,这些都毁了。
老老少少,亲朋故旧,全都在那一次灭城之战中化为烟云,这就是血海深仇,不得不报。
王达的这位师兄侥幸从中逃得一命,心有不甘,又觉得此事突兀,丰城所在,不是腹地,也不是边境,离边境小城总还有几座城的隔档,没道理外来的敌人连烽火都看不见,直接就过来破城了。
他们走怎样的道路,经过哪里,怎样就直接过来了,难道是神兵天降不成?
他同样隐姓埋名,花了五年的时间去查这件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果然查出来一点儿端倪。
赵国国君有三子,因国君老迈,三子之中谁能成为下一任国君显然是个大问题,其中支持率最高的就是大公子,时下立长之风盛行,但赵国却还是有嫡子的,也不是很小,就是二公子,与大公子相差不过三岁,若论贤能名声,两者之间,难分轩轾。丰城支持的也是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