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郎也习惯了,并没有被这些话打击到,很是振奋,忙着应声:肯定没问题的。
等到给两人分派妥当,王大匠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剩下纪墨和王九郎,看着各自的那片儿地方,说来也巧,正是比邻。
你管好你的,不要胡乱伸手!
王九郎说着,亮出一根木条,不是要打人,而是要让纪墨看到那上面的雕刻,那正是纪墨帮忙雕刻补完的那一根,我的事情,我自己能做,你做好你的就行了。
在这一点上,王九郎可以说是风光霁月的正人君子,说了堂堂正正,就要堂堂正正比过,好不好的,之后再看,反正是绝对不能把他小瞧了。
见他这般,纪墨眼中含笑:你放心,我会做好的。
这也算是承诺不会相让,虽然某种程度上,跟还是个孩子的王九郎比,有些胜之不武,但他是不会让的,该怎样就是怎样。
见纪墨和气应了,王九郎又觉得有些别扭,尤其是那目光,倒像是看不懂事的孩子,着实是让人气恼。
眼角夹人,他也不多说了,直接拎着木条就走了,他要去自己负责的那片儿看看。
王九郎行动起来之后,纪墨也没耽搁,他先去了自己那片儿,看了看众人的进度,两片儿地方相邻,却不是同样的难度,在这一点上,王大匠有意无意,可能有些偏自己的儿子。
纪墨这边儿的建筑物比较多,又有假山湖泊,稍稍封闭就是一个小园子的样子,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王九郎那边儿,相对疏阔一些,蜿蜒河流,似要方便曲水流觞,更有回廊九转,日后若是两侧遍布绿植花木,便多有绮丽之景。
也有小亭之类的建筑物,却并不密集,难度也不高,同样的工期,已经快要封顶了。
不出意外,他这边儿的工程完成会快一些,效果么,总也不会太差,因为主要的建筑物少,容易出纰漏的地方也就少,相对容易一些。
纪墨知道这些,却不是很在意,本来王大匠就没想着让儿子也来,王九郎主动请缨,一时间哪里找来那么工期相称的地方,便只能这般了。
纪墨先把这一片儿全场都转了转,确定跟之前相比,有了些进度,进度还在预期之后,就没多插手,他现在负责的相当于是监工,却是需要跟着干活的监工,主要还是学习,所有理论的知识不放到实践之中走一圈儿,是很难有什么精进的。
他跟这边儿的匠人也熟,打过招呼,说明自己要负责什么之后,他也没跟大家继续联络感情。
如果是现代的话,可能还要聚餐团建,古代的话,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上级太过和气,下头人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没有盲目地去做什么拉近关系,或者直接用更好的饭食收买他们,纪墨就是平平常常地,如同跟王大匠巡视的时候一样看了看他们的进度,之后对部分做出了一些要求,其他的就静观其变。
今天跟着上房梁,明天跟着放石头,还会对湖泊内的淤泥有些额外的规划,凡是这种额外的规划,纪墨必会先行询问王大匠,也会听取这些工匠对此的一些看法,之后汇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行,这才会推行。
这些推行的规划也不能够拖延工期,或者增加额外的沉重负担,考虑到方方面面,纪墨才会实行一二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的时候,还是不能随心所欲,要依照他们的规矩来行事。
许多工匠是做老了的,哪个都比纪墨的年龄大,他们愿意对纪墨和善,让着点儿纪墨,不代表他们就会完全服从纪墨的命令,在这一点上,营造师本人没有官职的缺点又出来了。
并没有官面上的支持,仅从私人情谊上,也不能够直接令对方俯首,总的来说,还是很需要看各人的人格魅力,是否能够让大家甘愿当小弟,捧场效劳。
做这些有什么用啊,本来就已经很好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工匠在人后絮叨,觉得纪墨无事生非,可以的话,谁也不愿意多做活儿的。
纪墨也知道这些,能够做的,就是对他们的态度该软的时候也要软一些,嘴上叫着叔叔伯伯,在请教的时候给足了面子,帮忙拎工具,笑着招呼吃饭,都是平常,躬身行礼,谢过教导,也是应该的。
在该命令的时候,态度也会强硬起来,还会狐假虎威,表示这样做也是通过王大匠同意的,压下众人的不服意见。
园子怎么造,最后要造成什么样,满足怎样的需求,这些,普通的工匠可不会去思考那么多,他们只要做好手里的活儿,拿到应得的工钱就行,轻易不会想那么多。
纪墨对这些可谓是一根筋儿的匠人最了解不过了,知道他们大致会有怎样的反应,想好应对之策,再行变革就是从容有序了。
隔壁的王九郎没他那么多想法,只是照着王大匠给出的预期目标来赶工,他自己也是亲力亲为,好几次,纪墨都看到他亲自扛着石头搬到预定的地方去放置。
两边儿对上眼,还会笑着点头问候,王九郎本来是不想理会纪墨,等到最后再看分晓的,奈何伸手不打笑脸人,不知不觉,态度就渐渐软化下来,不会笑,却也会点个头表示打招呼了,没有之前那么别扭。
第630章
王九郎工期完成的时候,纪墨这边儿也已经过半了,王大匠被请去验收,叫上了纪墨一起。
看看,都有什么地方不妥当?
王大匠没有自己看,而是让纪墨去看,明白让他挑刺。
王九郎很矜持地掩饰了自己的得意,连跟着纪墨去看的时候,也准备好了许多应对的说辞。
纪墨转了一圈儿,却没说话,回到王大匠面前,简单评了一句:都好。
好是好,也就是好了。
在他们转悠的时候,王大匠也转着看了看各处,不时还上手摸摸廊柱之类的,看看上面的雕花和纹饰,再有各处的山石布置。
植物一时半会儿长不起来,光秃秃的廊下,能够看到些固定了位置的石头,地面之上还有着标记,将来植物种到合适的位置上,那石头也就多了几分风雅意趣。
还能更好的。
王大匠意有所指。
他对这一片儿的预期,也就是王九郎现在做出来的这个样子,中规中矩,完成了预期,就算是好的。
可,有了纪墨隔三差五的请教,还有纪墨的种种想法,以及那些想法可能达到的预期,再看这相邻的一片儿,哪怕布局并不相同,让人也感觉有什么不好说的不足之处。
这种遗憾之意流露出来,却让王九郎狠狠瞪了纪墨一眼,都是因为他,这才
有些东西,对比最是要命。
等到纪墨那边儿如期完工了,王九郎也跟着王大匠去看了看,他自然知道哪些地方不跟预期之中的一样,指出来,哪里想到王大匠连连点头,夸赞:不错,这样的确是更好一些,对,对,就是这样才好。
弄得王九郎仿佛枉做小人,再听王大匠话语,知道他们都是商量好了才改的,更是莫名气愤,怎么还能这样的!
被亲爹蒙在鼓里,这事儿可大发了!
王九郎甩手就走的时候,王大匠还没意识到什么不对劲儿,反而看着他的背影皱眉:这脾气大得!
摇摇头,叹口气,对纪墨又是满心的期望,你这里,我没什么可教的了,剩下的就是经验了,你若是还愿意,就在这里留着,后面有什么,竭尽所能,我都让你看一遍,知道个顺序。
王大匠并没有自持经验在纪墨面前倚老卖老,说这些的时候,极是诚恳。
纪墨谢过,当下表示要留下来看看。
后来某一次纪墨曾经在王大匠酒酣之时,问他为何对自己这么好。
故事之中的王大匠可是让孙爷爷弄得没面子极了,哪怕是上官,那种情况想要不记恨都是圣人度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