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型工种(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技术型工种(快穿)——莫向晚(40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如此,纪父当年也差不多,好好的银作局的职司,正经的有编织,手艺好就能被养一辈子的那种,因为纪大哥没了。

要不是纪大哥后来寻死吓到了,后面他还不知道怎么再度振作起来,才能走出来。

在这些家庭变故之中,纪母就成了灵魂人物,在父子二人都一蹶不振的时候,是她撑起了这个家。

也是因此,纪父给了她更多的话语权,这些家务事儿上,纪母发话说不许,他是绝对不会跟着唱反调的。

纪父没有多做解释,纪墨却约略明白了一些,恐怕是变故之后,纪母才真正被纪父看在了眼里,当做平等的可以商量的伴侣了。

坐回位置上,纪父开始做首饰,他就是有感而发,跟纪墨多说了一句,不是正经谈心,也没准备多说。

纪墨也没再说话,他的单子上,还有一样首饰盒没完成,要嵌宝的。

作为镶嵌用的宝石也是买家出的,因为这个前期磋商就用了好久,把正经的首饰盒图样画出来,哪里哪里该用怎样的宝石,大小是怎样的之类的,纪墨都做出了一张单子,让人家按着单子给,也不用提前给,到了镶嵌的那一步,他再去要。

一来是少了保管贵重物品带来的风险,二来是让买家心里有数,不至于以为卖家从中贪墨。

这后一条,主要是防着大家的小心思,纪墨不贪,管不住别人不贪,与其事后出问题难以补救,还不如一开始就防患于未然。

早在定制开始的时候,就定下这样的策略,效果么,外人看了,更信任他他们的精细,连这样的小事儿上都这么让人放心,再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纪墨画出的首饰图册更是成了某种流行一样,从纪家首饰铺开始用,到别人家首饰铺也都备上了,如今随意进一家首饰铺,看不到他们的图册才是稀罕事儿。

就跟去酒楼看菜单点菜一样,是必要有的一项。

图册上的首饰是不上色的,只怕会有色差造成困扰,最多给大家看个样子,知道是个怎么回事儿的东西。

这一次的首饰盒也是,买家先看了图册,选定了样子,纪墨才开始做,因为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图册也是会有改动的,改动部分也写在了单子上,做出了说明,这样的单子一式两份,固然多用了一张纸,却也让人心里更有底。

让别人看着,也格外正规的样子,潜意识就放了心。

纪墨手中的首饰盒做的是金银错,即平填工艺,金丝银线,金银薄片,现在器物表面刻画出所需图案的凹槽来,再以金银等制作相应图案的薄片或丝线嵌入其中,让图案完整,之后再经过打磨抛光等工序,这最基本的制作就完成了。

其中需要留意的是凹槽和图案的契合度,经受过榫卯的磨炼,纪墨这方面做得很好,几乎都没怎么费工夫,让他费神的是创新的描边工艺,把凹槽特意打得大一圈儿,平填完成之后会有松动,但在松动的缝隙周围填充某种材质的料,通过烘烤等手段让材质凝固并发生色变,就会造成一种晕影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成为图案的补充。

此外,就是单纯的描边了,像是画画时候勾勒出来的图案边线。

两者所需要的料是不同的,这也是纪墨经过蓝料的启发弄出来的,早在他自己弄出贝粉之后,纪父就把蓝料的秘方交给了他,纪父会的只是那一种,纪墨却在这个基础上灵活变通,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料所得到的不同色彩。

其中,蓝色是最稳定的颜色。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还是可圈可点的,这方面,纪墨就差点儿出了问题,他第一次弄这样的色彩,辛苦调出了一种渐变粉,根据烘烤温度的不同,能够让那种料呈现出不一样的深浅的粉色来。

小心翼翼弄出那样一支簪子来,纪墨简直以为自己要青史留名了,哪里想到这种颜色极度不稳定,很容易就产生了变色等问题。

那天中午纪墨还说要给纪大哥一个惊喜,结果等到晚上就发现簪子变色,显然是失败了,纪大哥对此倒是很有兴趣,听了经过之后还怂恿纪墨再做类似的簪子。

变了颜色之后固然不好看,可这本身算作某种可测温的簪子,也未尝不可。

新奇有趣,总是会有人买账的。纪墨心动了一下,还是拒绝了,万一有人以此为售卖劣质产品的实证来找事儿呢?他该怎么证明他本来卖的就不是好东西?

第653章

出于心中的私念,纪墨还是把配料比记了下来,以后有时间未尝不能再改一改,若是就此造出什么特殊的料来,也算是某种进步了。

首饰盒的大半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嵌宝,以及嵌宝之后再加工的一系列工序了。

是郑家的吧,他们家最近出事儿了,还不知道这宝石在不在呐。

纪墨去前面跟纪大哥说了一声,纪大哥查了查自己的单子,带着点儿幸灾乐祸的笑意跟纪墨说了一句,走吧,咱们去看看,能行就回来做,不行就算了,不行定金也是不退的。

一说到这里,纪大哥就来了兴趣,像是这种不退定金,买家又不要了的,他们制作好之后是可以二次销售的,相当于一样东西卖了两份钱,怎么算都是赚的。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不多,纪大哥怀抱着想要捡便宜的乐趣,拉着纪墨要出门。

郑家是当地富户,据说祖上也是出过某个官员的,宅子不算大,规矩却多,纪墨拍了拍身上的浮灰,换了一件外袍,纪大哥也换了衣服,带好了单子,两人一道往郑家走。

如这种嵌宝首饰的活儿,纪墨也不是第一次接,因纪二哥总是不在家,都是他和纪大哥一起去的,保险,因为宝石价值昂贵,本朝疆域范围内并没有宝石产地,这些宝石据说都是外邦特产。

每年外邦进贡,都必有宝石。

在商人口中,外邦就是那遍地宝石的地方,若不是蛇虫鼠蚁太多,他们恐怕乐不思蜀。

只宝石的价值不太好定,总的来说还是高,但普通的富户,有门路的就能积攒下一匣子的宝石,倒比珍珠还好弄一些。

不过色泽上,纪墨觉得可能是这时代的加工技艺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切割宝石,造成多面晶体的光线折射效果,大部分宝石似乎都有些灰扑扑的,雾蒙蒙的,并不是格外地光彩动人。

纪家首饰铺的嵌宝比较出名,原因之一就是纪墨对宝石加工上的一些方法,他好歹是知道一个大概理论的,努力往上面靠拢,虽不中亦不远,经过他手加工的宝石,多少是要多两分光彩的。

首饰,不就是图一个鲜亮嘛!

为此,也有不少人家,不嫌弃工期长,愿意慢慢等着纪墨做的宝石首饰。

纪墨对郑家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们家有粮铺,古代能够卖粮的,不说是什么大佬,至少都是大地主,否则哪里来的粮食,还要能够疏通上下,不然,这粮食就跟金砖似的,一路走来,必要被盘剥不少。

这样的人家,能出什么事儿?

纪墨一时想不明白,纪大哥也不太了解,只是听说郑家摊上了官司。

自来打官司,伤的都是银子。

听说郑家为了疏通关系,花了不少银子,但光是银子也不成,说不定就有那必须要用到宝石的地方。

纪大哥常年做买卖,跟这些老客户还算熟悉,领着纪墨一路走到郑家宅子的侧门上,询问老太太是否在家,大夫人可在。

头前儿定下的首饰盒,如今该嵌宝了,正要寻主人家拿料子呐,等到嵌上去,过不多久就能完成交付了。

跟管家寒暄着,说着来意,纪大哥颇有几分八面玲珑的样子,脸上的笑就没落下来过,让人看着就心生好感。

这事儿啊

管家沉吟,却也没回绝,说是给通传,找小厮把话递上去了,对上纪大哥那略有几分窥探的眼神儿,笑着说,这些时日忙,没得空惦记,亏你们还惦记着,只正好赶到这时候,怕上头没空理会这些个。

诶,这可不能没空,再怎样也不能耽误喜事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