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短命昏君他还没活够(穿越)——桥的那端(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校尉狠狠给了这憨货一爆栗:你小子是不要命了!陛下是你能编排的吗?

旁边人哄笑起来,校尉白了他们一眼,低喝道:都给我老实站好,陛下头一次来政事堂,可别丢了咱们大人的脸面!

一众侍卫中气十足的应了声「是」,个个挺直了胸膛,比刚才更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把内侍们留在政事堂院里,赵瑜只带了苏顺与沈赫一道进去。

苏顺来过这里几次,如今熟门熟路的领着赵瑜他们去正厅,这会已将近中午,想来大部分人都用膳去了,一路并未见着旁人。

正厅外有两个侍卫显是认识苏顺的,见了他们略一怔愣就意识到赵瑜身份,正要行礼被苏顺制止了。

正厅里并没有过多无用装饰,简洁整齐,只是一眼看去并没有人,不过有说话声从左侧偏厅屏风后传出,正是柏清宇。

勾起一个他自己都未察觉的笑容,赵瑜让苏顺在外侯着,他与沈赫绕过屏风进去。

察觉有人进来,边翻看文书边讲话的柏清宇转眼看去,而这一看就顿住了口中的话。

正半低着头认真听的工部侍郎黄子兴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接下来的话,纳闷间一个人影已从他视线中闪过,他下意识追着去看就见柏清宇向一个人行礼道:陛下怎亲自过来了?

陛下?

黄子兴几乎要去揉眼睛了,有生之年他居然能在政事堂见到陛下,这可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来不及吃惊黄侍郎也赶紧垂首随着柏清宇行了一礼,然后就听到小陛下说:这几日在宫中闷得着急,再说我朕还从未来过你这里,便来随便看看。

赵瑜语调轻快随意,倒似是与柏清宇颇为熟稔,并不像好事者说得两人关系紧张的传闻。

不过黄子兴并没有因此放松。

春耕过后朝中对这位陛下的风评有所好转,甚至有些玄乎,但黄子兴那日未去,因此是不大信的。

且近段时间赵瑜又屡屡以身体有恙为由总不上朝,在黄子兴看来这位陛下还是和以前一样,懒散懈怠随心所欲。

就比如今日忽地过来,是不是想找他们点事儿就不好说了。

又偷偷抬眼瞥了下赵瑜身后,沈家的沈小将军居然也跟来了,黄子兴心里愈发七上八下了。

本来有传言说皇上跟沈家关系淡了,可自沈赫回来后就彻底打破这一传言,那位可是打小都对赵瑜的话说一不二,如今隔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点没变。

难道皇上是带上他来砸场子的嘛?

黄子兴在这边一顿脑补,赵瑜也注意到了他,想了几秒才记起他的官职:这不是黄侍郎吗,起来吧,不必多礼。

小陛下能认出自己让黄子兴受宠若惊,毕竟有传言说一年前曾有德高望重的老臣看不过他天天荒废朝政,拦着刚登基没多久的赵瑜苦口婆的劝了半天,结果他混不在意的来了一句:你谁啊?

差些没把那位送走了两朝皇帝的老臣送走。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要忙死了,抽空来更新,爬走

第63章

黄子兴年轻时也挺俊朗,只是如今日渐发福,整个身子圆溜溜的颇为憨态可掬,跟赵瑜的一位损友挺像的。

黄子兴年轻时也挺俊朗,只是如今日渐发福,整个身子圆溜溜的颇为憨态可掬,跟赵瑜的一位损友挺像的。

一时来了兴致,也为了表示自己对臣子的关怀,赵瑜额外问了几句黄子兴工作生活中的事,最后拍拍他肩膀勉励:工部事务繁杂,今后还有更多的事需你们去忙,黄侍郎辛苦了。

这还是黄子兴头次跟赵瑜近距离接触,万万没想到陛下私下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关怀臣子,令黄子兴惶恐又惊喜,忙拱手说:为陛下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不敢说辛苦。

他心情一激动还想再多说几句,结果柏清宇把赵瑜让到主位上后,侧身淡淡对他道:黄侍郎,刚才吩咐你的事需今日内办完。

黄子兴缩缩脑袋,打住想再说几句的念头,麻溜行礼告退。

赵瑜看他走后没忍住笑了声:他似乎挺怕你的。

想想又小声加了句:我以前是不是也跟他一样?

柏清宇唇角微微勾了起来,没回答他的话而是问:如今还怕么?

他语调依旧是淡淡的,其中调笑只有两人才能感觉到,赵瑜不好意思的轻咳了声,侧过脸假装看屋里装饰。

自进来就没出声的沈赫皱了皱眉,平常他就看柏清宇不大顺眼。今日愈发不顺眼了,虽然不知是何原因。

并没有叫旁人过来,柏清宇把自己位上的茶盏倒了茶端给赵瑜,也顺便给沈赫也递了一杯。

沈赫看着他的动作微微出神,到底没说什么,大大咧咧把茶盏接了过来。

沈小将军与陛下一起过来,可是有何要紧的事?一面把桌案上的文书收拾整齐,柏清宇一面开口道。

若只是想来看他,赵瑜没必要和沈赫一起过来,而沈赫自己怕没什么要紧的事也不会主动来找他。

收起其他思绪,沈赫与赵瑜交换了下眼神,把之前的事又说了一遍。

聆听过沈赫的话,柏清宇也露出思索的神色,片刻后开口道:陛下既也来了,可是对此事已有了解决之法?

也不算是解决之法,能不能做成还要你们两个看。

赵瑜没把话说太满,对这方面事他确实没什么经验,至多是提出一些新鲜思路。

整理了下思绪,赵瑜说出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从眼前急需解决的事入手,是要确保周桂圆造成来的火器的稳定性,安全是第一,如此就需把火器制作的各个步骤规范化,中间使用的各种仪器也要精确到位,不能凭经验只大概有个估摸。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培训一些人手,周桂圆自己再聪明,终究是有思虑不到的时候,组成一个专业性的研制团队很有必要。

这方面赵瑜不怕找不来人。

任何时代都不缺聪明人,很多古人造出来的东西现代人反而都无法复制出来,他们缺少的只是打开眼界和实现理想的机会。

就比如刚刚黄尚书所在的工部,其下不缺能工巧匠,但在目前士农工商的严格限制下大部分匠人地位低下,若许之以优越待遇招来能人并不难。

但这些人的忠诚度必须要有保证,有才而无德人万万不能用。

先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火器的研制便能顺利很多,而从长远来看,持续的人才培养也是极为必要的。

如果可能的话,赵瑜准备筹办一个专业性学院,把人才储备从娃娃抓起,如此就更为长远,也更能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把这些想法讲出来后,赵瑜斟酌着又补充了几句:一般能过得去的人家大都以科考为重,舍不得孩子去学这些,你们看能不能先从慈幼局中的孩子招揽。

当然,旁人想要来自然也行,若能通过就由朝廷出钱供养,能力特别优秀的额外还有奖励。

等他们学成了再按成绩分配到各处,这样既能解决日后的人员储备,对这些孩子和家庭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一股脑说完赵瑜期待的看着他们二人,这可是他头一次正儿八经的对国家大事发表看法。

可不论是柏清宇还是沈赫在听完这些后都没有立刻出声,让原本还挺自信的赵瑜忐忑起来。

他的规划确实有些漏洞不够完善,不过也应该没有差到太离谱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