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13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还有奖银?

胡氏接过后就忍不住拆了开来。

大儿媳妇伸长了脖子往婆婆手里瞧,想看看是不是十两银子来着,可等她看清银票上的数额时,顿时结巴了起来,一......一......百两!

啥,一百两?

胡氏忙往手中银票看去,杨县丞更是迫不及待地探过头来,等看到果真是张一百两面额的银票时,夫妻俩都不可置信地睁大了双眼。

随后满腔的喜悦抑制不住地四散开来。

同样的事也在黄主簿家上演了一遍,黄家人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黄主簿更是感动的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他明年一定继续好好干。

周青林给黄主簿发的也是一百两银子,其余书吏和衙役们则每人五十两,可想而知,这些人回去之后该有多开心了。

......

癸卯岁去,甲辰春来。

南川的除夕夜虽下着茫茫大雪,可辞旧的鞭炮烟花依旧飞满了夜空。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0920:22:58~2022051119:46: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jjoo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宝贝猪钟、3540280920瓶;山风岚、2741309510瓶;银色月光0026瓶;我爱贝贝、谁给我半世年华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4章、郡王

燃放了爆竹烟花,接下来便是吃年夜饭了。

主仆六人共开了两桌,周青林和三闺女两人的一桌摆在正屋厅堂里。

而牛三、喜子,还有李安和彩蝶则聚在东厢。

卤鸡,卤鸭,还有炸肉丸子,这些昨晚就做好了的,热过之后就可以直接摆上桌了,再临时炒上几个热菜,最后再烧一道红烧鲤鱼,这样两桌席面就准备停当了。

周青林给三闺女倒了小半碗果酒,这是他特地从仓库中拿出来的,果酒酒精度低,很适合女孩子喝。

三丫端起来抿了一小口,嗯,甜甜的,果然非常好喝,爹爹,这果酒咱家还有吗?

做啥?

怕女儿是想贪嘴多喝,周青林接着说道:没有了,所有果酒都在这里了。

说着,周青林指了指面前的瓷壶。

这样啊,三丫忙捧起瓷壶摇了摇,感觉还有半壶的样子,于是就打开了壶盖,帮着爹爹把碗里的酒续满。

周青林正想说声谢谢好闺女来着。

哪知好闺女接下来就把壶口一盖,好了,剩下这些果酒就留给江哥哥喝吧。

周青林:......

这闺女怕是白养了。

......

外头鹅毛大雪纷飞,屋里碳盆烧得旺旺的,千里之外的京城周府,吃好了年夜饭的一家人正留在厅堂里守岁。

老刘头拿着女婿给他买的旱烟杆子,一口一口吸着旱烟。而一旁的徐氏则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时不时的瞅着两个小外孙女画画。

刚刚两人说要画雪花来着,可是徐氏看着纸上画着的一个个小黑点,怎么看怎么也不像雪花来着。

老刘头也表示没看懂,话说,雪花不是白色的吗,这咋都成小黑点啦?

姐妹两人见姥姥姥爷盯着画纸,一副半天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的神情,便也失去了画雪花的兴致,改画起简笔画来,画这个她俩拿手,姥姥和姥爷肯定能看明白。

可画了没一会儿,小丫就停下毛笔朝边上正绣着荷包的刘莲芝问道:娘,咱们什么时候去爹爹那儿啊,我都好想爹爹和三姐了。

我也想爹爹和三姐了。四丫也开口说道。

什么时候去?

这几日刘莲芝也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她也想早点去南川呢,上个月相公在来信中也提了这件事,可这么大一个摊子摆在这里,哪是轻易就能成行得了的。

总不能家里什么都丢下不管,直接提脚走人吧。

唉,头痛。

大丫知道娘亲在担心什么,她笑着说道:娘,不如你带着妹妹过去爹爹那里吧,至于家里,你不用担心,有我和二妹呢,我们俩就留在家里。

二丫也跟着附和:是啊,娘,你带四妹和小妹去吧,我和大姐两人留在家里就行了,何况姥姥姥爷也都在家呢,你不用担心的。

徐氏听了也点头道:我看这样行,你就让凌姝和凌月留在家里,有我和你爹两人看顾着,你没啥好不放心的。

我还是再想想吧。

刘莲芝没有当即应下,反正现下时间还早,真要过去的话,也得等天稍微暖和一些才行,不然一路上天寒地冻的,两个小的肯定吃不消。

老刘头没有说话,其实他打心里也是想去女婿那里的,不为别的,就因为吕公子和应公子回来后,跟他说了周青林在南川种那个和芋头疙瘩很像的东西,而且还是一大片的种。

还有那黄粒粒听说也种了好几十亩。

老刘头记起,这两样东西是女婿在别国使团来访那会儿买来的,当时女婿就说要试着种种来着,本以为女婿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真的种出来了。

老刘头心中激动,他是个地地道道在土里扒食的老农民,自然知道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性,虽自己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但老刘头可以确定,女婿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打算。所以老刘头很想马上就到南川去,看看有没有自己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可南川离京城有一千多里地呢,要是过去的话,一路车马劳顿定避免不了,他一个老头子怕是吃不消路上的奔波,没看吕公子和应公子这次回来后,在床上躺了一天才缓过劲来吗,自己这把老骨头别到时候忙没帮上,还给女婿带去麻烦。

要老刘头说,闺女暂时也别过去为好,女婿要真是和自己猜想的那样,准备做个大功劳出来好升官,那么家里人这个时候还是不要过去让他分心了。

再说这么远的路,就她们母女三人出门,谁放心啊。

老刘头想着要不过段时间自己与闺女说说,让她暂时别去南川了。

反正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老刘头还记得女婿赴任前与自己说得话呢,女婿当时对他说道,岳父,小婿此次去南川,长则五年短则三年,就一定能回京城的。

当时老刘头还不怎么相信,只以为女婿是在宽自己的心,你说这当官的要到哪里当官,不都是由皇帝老爷说了算的吗,哪里是你自己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

可现下看来,女婿怕心里早就有谱了。

也是,能种出新品种的粮食,这功劳可是不小呢,有这样的政绩摆在这里,能回京城的可能性自然很大了。

此时的老刘头并不知道,自己女婿做出的功劳岂是一句不小能概括得了的,那简直是顶天了好伐。之后的几百年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朝代怎样更迭,百姓们都记得,大历朝有个叫周青林的六元及第状元郎,他种出了高产的玉米和红薯,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肚子,不用再挨饿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今日咱们暂且不表。

......

周青林并不知道自己的岳父已经洞察了他的心里打算。

此时的他,正举着油灯去了后院的十几间后罩房里,反正外头有时不时的鞭炮声,吵得自己睡不着,与其躺在床上干瞪眼,他还不如过来看看红薯种有没有被冻坏。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