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13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周青林是知道红薯的亩产收成的,所以他才不会说荒地免税的事呢。

再说地方税赋除了上交国库的那部分,剩下来的便可以用于南川县的建设,所以税是一定要收的。

不过也不能盲目的收。

想了想,周青林说道:新开的荒地如果是用于种稻谷的话,那么该块荒地免税三年。要是该地种的是红薯或者玉米,那么等红薯亩产达四千斤,玉米亩产达一千两百斤时,再开始收税。

四千斤?

众人一听,忍不住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亩产四千斤肯定不可能,所以知县大人说这话,肯定就是不用交税的意思啦?

嗯嗯,一定就是这样,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知晓了。

心里还想着,没想到县太爷说话不但幽默,还如此的平易近人。

说好了事儿,接下来便是领粮食和粮种了。

每个村由里正带着排成一队,而后跟随衙役去礼房拿领粮单子,接着再去牛三他们那里学如何种植新粮,最后再拿单子领了粮食和粮种回家。

村民们学的非常认真,有好些人甚至从上午待到了下午,就为了能多听几遍种新粮的方法。

周青林告知村民们,种粮途中如若有不懂的地方,尽管过来问询便是。

另外,在新粮成熟之前,衙门每个月都会派人前往各个村里指导种粮事宜,周青林让大家无须担忧。

村民们听后,自是感激万分的。

......

忙忙碌碌半个月,总算把所有粮种都发放了下去。

这途中还发生了一件红薯亩产量差点穿帮的事,其实已经穿帮了,只不过当时没人相信而已。

那日新露湾的村民过来领粮种,看到新粮种就是先前周老爷种的药材时,大伙儿都惊呆了,等看到牛三他们几个,更是脑袋晕的云里雾里,心道,怎么种药材的伙计跑到县衙里做活来了。

大家正纳闷着呢,结果就看到一身官袍的周老爷走了出来。

众人傻眼,这这这周老爷怎么穿着县太爷的官服啊。

随后反应过来,这周老爷怕就是县太爷本爷了。

想明白后,大家当下跪地磕起头来。

等轮到他们领粮种时,村民们更是激动地嚷嚷,这红薯自己可是种出四千多斤一亩呢。

周青林听后,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想到先前自己压低亩产量时,怎么把新露湾这帮村民给忘了,要知道他们可是已经参与过种植的,对红薯亩产量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自己先前的谎言这下肯定要被戳破了,周青林恨不得捂脸。

哪知现场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不管新露湾村民们怎么说,旁人压根就不相信。

亩产四千多斤,怎么可能,这帮人怕是在做白日梦吧。

......

到了月底的时候,李煜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依旧是半夜时分,陪着一起过来的仍是伍侍卫来着。

两个多月不见,周青林觉得自己的学生好像又长高了,他上前量了量,嗯,已经到自己肩膀了。

李煜见状,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心里想着,等到了明年自己肯定就比老师高了。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1621:41:32~2022051721:02: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松鼠班長10瓶;一小书虫3瓶;古它2瓶;鱼找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0章、连个招呼都不打

自那日得了儿子的准话后,定远侯夫人姜氏,便满心欢喜地盘算着娶儿媳的事来。

办过两个女儿婚事的姜氏,对结亲定亲的流程自然是知晓的。

是以,姜氏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找人打听一下人家姑娘的具体情况。

比如年芳几何,可有婚配。

否则冒冒然然就托人上门,要是人家姑娘早已定了亲,那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沈萧一听居然还有这种可能,顿时坐不住了,先前自己光顾着人家愿不愿意的事了,还真没想过对方有没有订亲的问题。

想到这里,一向老成炼达的沈萧,难得露出着急的神色来。

定远侯夫妇看在眼里,心下觉得好笑的同时,更是安定了不少,心想着,先前小女儿会这么说,定是看错眼了吧。

既决定要先找人打听,姜氏就开始在心里寻摸着可以打听的人,哪知空想了半日,竟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

离开京城十多年,如今才回到京里,往常那些与她要好的夫人们,都许久未联系过了,彼此之间肯定生疏了不少,姜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冒然上门打搅了。

再则,姜氏也不知道那些夫人对周状元家的情况了解多少,别到时一问三不知,岂不是白忙。

所以这事还得找一个知情的才行。

只是这样的人一时还真不好找。

好在隔几日沈氏带着儿子回娘家来了。

等知道母亲是准备托人打听周府的事后,沈氏有些意外,她没想到自家哥哥只在面人摊上见过人家姑娘一回,就中意上了。

不过缘分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对于周状元家的事,沈氏倒是知晓一些的,特别是周家大姑娘,那可是圣上亲自赐婚的定国公孙媳妇,当时沈氏还想着这姑娘怎么这么好命呢。

想到这里,沈氏便把去年皇上给周大姑娘赐婚的事告诉了母亲,然后继续说道:那周状元共有五个女儿,他府上的大小姐,女儿倒是见过一回的,那姑娘看着落落大方,且说话也是文文气气的,他家的二姑娘女儿虽未见过,不过有这样仪态端庄的姐姐摆在这里,想来周府其他几位姑娘也定是不差的。

一听女儿这话,对于这门亲事,姜氏心中更是满意了几分,心里想着,连定国公府都愿意结亲的人家,可见这家人的品行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想到这里,姜氏兴奋地问道:那茜儿可知周府二姑娘如今芳龄几何,可有婚配否?

沈氏想了想,道:这些女儿倒是不知情的,不过那周府大小姐的岁数女儿却是知晓的。大姑娘今年一十六,那二姑娘年龄大概就在十四、五岁左右吧,至于有无婚配,母亲何不向黄次辅夫人打听一下,女儿记得那日定国公府给女方送纳彩礼时,好像是黄次辅夫人去的女方家里。

黄次辅夫人?

姜氏在脑海里搜罗着记忆,随即她开口问道:茜儿说的黄次辅可是黄国章黄大人?

正是他。沈氏点头。

想到母亲回京才两个多月,对如今京城的事,定是两眼一抹黑的,是以沈氏又说的仔细了一些,那黄大人先前任的是户部尚书一职,三年前升入内阁当次辅的。

姜氏点头,那位黄夫人,娘先前与她倒是有过来往的。

所以,姜氏准备明日就给次辅夫人送拜帖去。

......

这段时日,南川县的村民们都在忙碌开荒的事。

因抢着开荒的人实在太多,村里正只得把现有的荒地都按户做了分配,免的村民们因为争夺地块的事,而闹出矛盾来。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