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13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江灏连连摇头,不怪你不怪你,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一旁的观砚忍不住在心里翻着白眼,心说,自家公子平时挺深城稳重的一个人,怎么在准少夫人面前就像不会说话的傻子了呢。

到底心里还挂心着书信的事,亲手给未婚夫倒了凉茶后,大丫也没耽搁,便把信拿了出来,灏哥哥,这是爹爹寄过来的。

信?江灏伸手接过。

等他看到信封上头写着的定国公亲启几个字时,江灏有些纳闷,好好的,岳父给祖父写信干嘛。

不过,这会儿江灏和大丫的想法一样,也觉得这信里肯定有不同寻常的事,于是没再停留,拿着信快速回国公府去了。

......

第二日一早,满朝文武都齐聚在勤政殿的时候,就发现久未上朝的定国公也在。

此时对方站在队伍的最前头,正微眯着双眼作养神状。

见定国公老神在在的样子,众人不免在心里嘀咕,这老头今日倒是难得,也不知过来所谓何事。

没等大家分心多久,景康帝便过来了,在群臣的行礼和三呼万岁中升了座。

邱公公上前一步,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刚落音,就有官员出列上报了南方洪灾之事,五、六月份正是江南雨水最多的季节,洋州已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泡在了水里,时间一久,肯定就颗粒无收了。

唉,众人叹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啥办法,看来今年的粮食收成又得减产好多。还有那救济粮,怕也是十个汤瓶八个盖,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了。

听到南方洪涝灾害的事,景康帝心里烦了不少,可这是天灾,他也没有办法啊。

唉,今年粮食又难丰收了。这样想着,景康帝不免有些庆幸这两年边关安稳,并无战事发生,否则,光在粮草供给上,就能把人给急死。

想到这里,景康帝心里就有些烦闷,见众人围绕粮食紧缺的事讨论个不停,听着一点实际的解决方法都没有,便一挥手,准备下朝来着。

这时候,站在殿中没吭声的定国公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南川知县周青林周大人有奏章拜托老臣转呈给圣上。

众人一听,一时竟没想起周青林是谁来着,等反应过来,那周大人就是定国公府的亲家,且还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后,不免都好奇起奏章上的内容来。

话说南川县距离京城千里迢迢的,也不知对方送奏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邱公公上前从定国公那里接过奏章,接着转递到了圣上手里。

等景康帝漫不经心地打开奏章,然后看清上头所奏之事时,竟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2021:46:23~2022052122:42: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追文好辛苦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采薇15瓶;浮云乐呵呵、Lisa10瓶;一小书虫3瓶;古它、鱼找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3章、大司农

见到龙椅上的景康帝兴奋的只差手舞足蹈的样子,底下的文武朝臣简直云里雾里,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喜事,竟然让端言庄重的圣上激动到如此失态。

难道在穷的叮当响的南川县发现铁矿啦?亦或是银矿还是金矿?

可随即大臣们又否定了这一想法,发现金银矿的事往年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哪回也没见圣上这么乐成傻子样啊。

所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百官们不得其解。

一旁的晋王也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里回想着长子与他说过的那几件事,每天和老师跑步买菜,每天拌米糠喂鸡,还有,对,还有时不时跟着老师一起下地种药材来着。

所以会是什么事呢,居然让父王如此的兴高采烈。

而老定国公却是知道皇上为何会这么高兴的,都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粮食是国之命脉,也是老百姓活着的根本,如若南川县的新粮种真有亲家所说的亩产量,那么他们大历朝日后越来越繁盛是肯定的。

而此时的景康帝,已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了,老半天蹦出一句,周状元不愧是国之栋梁啊!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实在是圣上给周状元的评价太高了。

心惊过后又有些不服气起来。

何为栋梁,那是可以支撑起整座房架的大梁,而国之栋梁更是能堪担国家重任的人。

所以,他一个入仕为官才一载的七品芝麻小知县,就算再能干再厉害,那也不可能具备国之栋梁之才吧。

是,他们承认,周青林读书确实厉害,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大历朝头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可为官为宦又不是靠几句知乎者也就能河清海晏、五谷丰登的。

所以,他们不服,大大地不服。

这不,内阁首辅秋伯贤秋大人率先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老头子心想,自己堂堂一个内阁大首辅,辛辛苦苦为朝廷效力几十载,还从没听过皇帝这样夸过他呢,所以秋首辅从头发丝到脚底板都大大滴不服。

只不过秋首辅到底是官场老狐狸,说话肯定不会这么直接,不然待会儿被景康帝骂自己嫉妒贤能就不好了。

秋首辅满脸是笑,恭敬道:能得圣上如此夸赞,想必周状元定有不凡政绩,圣上快些说给老臣听听,免得老臣心里痒痒。

是啊是啊,下官也等得心急呢!这是徐次辅的声音。

众人一听,也都跟着附和了起来,大家都想听听周状元到底是立了什么丰功伟绩,值得皇帝这么不吝夸赞,竟然把国之栋梁的赞誉都搬出来了。

黄次辅却没有说话,他与周状元是接触过的,虽上次两人没聊多久,可凭对方并不是个爱攀龙附凤的性子,黄次辅就可以相信,那奏章上的事儿肯定不小,毕竟周状元看着就不像个不着边际的人。

想到这里,黄次辅又想起妻子这几日老念叨着自己侄孙亲事被抢的事。

原来那日定远侯夫人上门来打听周府的事,其中问询最多的就是周府二姑娘的情况,谁知自己妻子说到兴头上时,一不小心把自家大哥想给孙子提亲周二姑娘的事说出来了。

当时定远侯夫人并未表现出异样,哪知才过了一日,定远侯世子与周二姑娘的赐婚圣旨就下来了。

想到这儿,黄次辅就心下好笑,这是先下手为强啊。

见朝臣们都是一副迫不及待想知道原由的样子,景康帝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再深吸一口气,而后满脸是笑地说道:南川知县周青林育出高产粮种,其中被称为玉米的粮食,亩产能达一千斤,而那叫红薯的粮食更是了不得,亩产竟达三千五百斤!

最后一句几乎是喊着出来的。

啥啥啥,亩产一千斤?亩产三千五百斤?

他们没听错吧?

确定这不是开玩笑?

在堂的朝臣,除了老定国公和晋王,以及目瞪口呆的黄次辅,其他文武官员都难以置信。

实在是这样的惊天奇事前所未闻啊,要知道如今一亩稻谷才收五百多斤,这样的产量还是在风调雨顺,没有天灾的好年景才能达到。如今竟然说有亩产三千五百斤的粮食作物,呵呵,怕是有人想政绩想疯了吧!

而上首的景康帝依旧沉浸在惊天的喜悦中,他忍不住感慨,有了如此粮种,大历子民从此就不用再受食不果腹之苦,都说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兴国,朕的江山定能万年永固!

皇帝激情高亢,朝臣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当即双膝跪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